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 第8课《探索地球》 1.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有人认为是圆的,有人认为是方的。 2.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天似穹庐,地似棋盘”。(天圆地方、盖天说) 3.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4.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5.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起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多年最终回到了起点。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人们这才慢慢接受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观点。(发现美洲大陆的是哥伦布) 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生活中,有许多事实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答:(1)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并且最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晚上看北极星,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 麦哲伦环球航行。 第9课《认识太阳》 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太阳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核心区、 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 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 为1500万℃。 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属于行星。 我们在做“太阳有多大”的模拟实验时,将盘子当作“太阳”。越往后退,盘子(太阳)与观测点(地球)之间的距离越远,“太阳”看上去就越小。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千米,但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因此太阳虽然很大,但在地球上,太阳看起来并不大。(太阳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的109倍,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30万倍,质量相当于地球的33万倍) 第10课《登上月球》 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玉兔”登月,可以看到人们探索月球的一步步脚印。 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表面有环形山,还有月陆、月海等。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看上去阴暗的部分是平原。月球上没有生物。 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属于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古人向往登上月球,就有了“嫦娥奔月”的传说。 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 “玉兔号”是中国首辆月球车,和着陆器共同组成“嫦娥三号”探测器。 撞击球越大,形成的“环形山”直径越大;撞击球越小,形成的“环形山”直径越小。撞击的速度越快,形成的“环形山”越深;撞击速度越慢,形成的“环形山”越浅。 【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名称】: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沙盘、大小不同的石子,大小相同的玻璃弹珠、细沙、直尺等 【实验猜想】:环形山大多数是宇宙中的陨石、流星体等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大小、深浅与撞击物的大小和与月球的距离有关。 【实验方法】:(1)将沙盘平放在桌面上,刮平盘内沙子表面。 在离沙盘高度相同的位置向沙盘投放大小不同的石子,观察沙盘上被石子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在离沙盘高度不同的位置向沙盘投放大小相同的玻璃珠,观察沙盘被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实验现象】: 从相同高度向沙盘里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的长度越长,深度越深。石子越小,沙坑的长度越短,深度越浅。 从不同高度向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位置越高,沙坑的长度越长,深度越深。位置越低,沙坑的长度越短,深度越浅。 【实验结论】:环形山大多数是由宇宙中的陨石、流星体等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环形山的大小、深浅与撞击物的大小和与月球的距离有关。 第11课《月相的变化》 一天中,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 2.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和位置会发生改变。(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上半月,月相由缺到圆,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月相由圆到缺,直到残月,亮面在左侧。) 3.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和位置近乎一致。 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一天中,月相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位置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西移。一个月内,每天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和位置会发生改变。不同月的同一天同一时刻,月相的形状和位置近乎一致。 上半月,月相由亏到圆;下半月,月相由圆到亏。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方向。上半个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个月,人们看到的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至残月,亮面在左侧。 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有时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农历初三前后,我们看到的月亮叫作新月。农历初七、初八前后,我们能看到半个月亮了,叫作上弦月。农历十五、十六看到的月亮为满月。到了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前后,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了,叫作下弦月。农历月末,我们看到的很细的月亮叫作残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