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9科10份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9科10份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恫吓(dòng) 眼睑(liǎn) 埋怨(mán) 爱憎分明(zēng)
B.甄别(zhēn) 应酬(yìng) 唠叨(láo) 因噎废食(yē)
C.莅临(lì) 木讷(nè) 纰缪(pī) 敛声屏息(bǐng)
D.中枢(shū) 赝品(yàn) 游弋(yì) 妍媸毕露(chī)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这所由特殊党费聚汇而成的学校绿意葱笼,书声琅琅,有标准的红色塑胶跑道、碧绿的人工草坪球场、宽敞坚固的教学大楼。
B.使用鼠标时,总是反复、集中、机械地活动一两个手指,结果累及手腕韧带,进而蔓延到前臂、肘部甚至肩部,这被称为电脑综合征。
C.在镁光灯下,成功和顺遂伴随着他,他成绩蜚然,声名显赫,但从没把自己当成苦情励志的偶像,认为自己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D.在众人皆叹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或被权欲遮避时,能以真实的笔触为困顿和迷惘的人群提供心灵抚慰或灵魂庇护的作品,便是最好的创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虽然把酒精当做替罪羊在今天还有一定的市场,但“醉酒”之说既不能脱罪,又不能挽回颜面与损失。无论如何,饮酒总还是风险自担的行为。
B.他走进旷野,被黄昏裹挟而去,他的背影越来越单薄,仿佛一枚枯黄下坠的松针,就算落了地,也不会有半点声息。
C.美国的学生现在越来越不重视英文语法课,因为他们觉得电脑软件可以一了百了地解决这个问题,即使输入了拼写错误的词,电脑也会自动改错。
D.那些荣登富豪榜的作家,让人们艳羡不已,纵然其中有一些人让人不以为然,甚至很不屑,但他们能登上这个榜,多少证明有可取之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明年年初,贝宁中心一楼展厅内将设立贝宁中国品牌展销中心,这也将成为首个宁波品牌商品在贝宁乃至西非市场销售的长期展示交易平台。
B.没有多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叉学科的检测预报技术发展,就难以从一般性的天气预报基础上真正做到对气象的预报预警和有效防御。
C.在作者眼中,这些民办教师是国家基层教育重任的承担者,采用“天行者”的书名表明了作者充分的对这群乐天苦行的民间英雄的虔敬之意。
D.今年开始,国际棋联重新举办对抗赛制的世界冠军赛,这是对传统世锦赛淘汰赛制的重要补充,目的自然是为了扩大国际象棋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5.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3分)
风靡数十年的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将迎来第六次改版,据报道,“时代不同,孩子们的问题已经大不相同了”,这是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的直接原因。当年孩子们提得最多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人是不是猴子变的”“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他们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充满疑问;现在孩子的兴趣和知识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深受网络和影视剧的影响,想搞明白“我能穿越回过去吗”“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吗”……据说在征集的问题中,“2012是世界末日吗”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几百次。

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香烟与蜡烛的对话。(4分)
每当看到赞美蜡烛的文字,香烟就有些不服气:“ ▲ ,听到的多是警告和恫吓的语句!”
蜡烛的火苗轻轻地跳了起来:“老兄,你只说对了一半。你毁灭自己, ▲
!”
7.对下面这则通缉令,人们议论不一,请你对此发表看法。要求表达准确、态度鲜明。(60字左右)(5分)
亲,被通缉的逃犯们,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现在拨打24小时客服热线021-64860697或110,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在徐汇自首还可获赠夏季冰饮、编号制服……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如果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么它对教育或课程改革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诚然, 全球化加速了其蕴含的主导价值观或“文化霸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在教育政策或改革措施方面的相互借鉴也日益增加。因此, 全球化会带来同质性,会让各国的教育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都似曾相识。
但是, 教育政策与改革措施是无法被借用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改革脱离了本国的文化生态都无法长久立足。然而,值得提醒的是,人们在引述这个道理时,往往关注的都是改革要符合国情,而忽视了国情,也会“调适改革”。正因为如此,各国即使遵循的是同样的改革理念,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与效果也会出现差异。在一项同样是针对全球化时代课程分权改革进行的大型研究计划中,学者们先对美、法、西班牙、哥伦比亚四国做了个案描述,然后又对39个国家的课程分权改革状况做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全球化已使课程分权成为当今一个全球性的改革项目,但各国在实施这项改革时所选择的重点、采取的策略及其效果仍然各有差异。其中,基于本国的文化传统、历史脉络、社会环境以及国家政治氛围进行的地方调适是造成这些国与国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同质性,同样蕴含着创造多样性的可能,尤其是在我们能够主动调适外来的改革理念和措施的时候。如果说发现同质性意味着我们要警惕全球化外衣下的文化霸权的话,那么创造多样性则意味着我们应具有足够的信心,依托本土文化传统,主动调适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用我们的话来说,和而不同,才是中国的课程改革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应然追求。
这也不只是理论假设, 而是有其现实依据。早在十年前,当中国两岸三地启动课程改革时,人们已经发现三地的改革无论在理念还是措施上都颇为相像,均折射出课程改革的全球化时代特征。在这种市场导向的氛围中实施改革,人们不得不面临着质量与公平、竞争与合作、标准与多元、控制与自主的困境。在大陆,这种困境则集中表现为改革中期外来的改革理念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磨合。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在面临汹涌而至的全球化改革浪潮时,完全可以做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不迫。我们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传统与文化价值观,如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式决策体系、重视学生基础训练的传统、完备的教研体系甚至饱受抨击的应试文化。它们都会对那些“外来的”改革理念与措施产生压力、作出调适,而对改革实施来说,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双刃剑。重点在于,我们是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的?我们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系统各个层级上出现的地方调适的?
8.下列不属于“课程改革调适”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任何改革脱离了本国的文化生态都无法长久立足。
B.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同质性,也蕴含着创造多样性的可能。
C.具有足够的信心,依托本土文化传统,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D.许多国家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传统与文化价值观。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全球化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互为影响与借鉴,教育政策与教改措施也是如此。
B.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及政治氛围等是造成国家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C.中国的课程改革面临的诸多困境体现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磨合。
D.中国的课程改革做到了“和而不同”,既适应全球化挑战,更具有本国特色。
10.根据文意,举例说明文中“双刃剑”的含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照章理发
[德]拉里夫·维内尔
深夜,我走进车站理发店。
“非常抱歉,”理发师殷勤地微笑着,“按照规定,我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服务。”
“反正现在你们店里连一个顾客也没有,”我试着提出异议,“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
理发师朝我这边稍稍转过脸:“尊敬的先生,要知道现在是夜里,我们得遵守规定。一切都应照章行事。只有旅客才能在这儿刮脸、理发。”说完,他又把脸扭过去了。
于是我走到售票窗口。
“请给我一张火车票。”
“您上哪儿?”
“哪儿都行,反正对我都一样。”
“别装疯卖傻了!”年轻的女售票员发火了。
“我一点儿也没装疯卖傻,”我心平气静地说,“您只要卖给我一张离本站最近的那一站的票就行了。”
“您指的哪一站 ”
“可爱的姑娘,我已经说过了,随便哪一站都行。”
女售票员显然焦躁不安了:“您起码应当知道要上哪儿去呀 ”
“我根本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
女售票员十分好奇:“既然您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干吗买票呀 ”
“我想理个发。”
砰的一声,小窗子关上。我等了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玻璃。
“姑娘,”我竭力使自己的语气和缓一些,“好了,请给我买张票吧。”
她像瞅一个疯子似的打量着我。然后开始翻一本书。
“是理发店问我要车票!”我朝紧闭的小窗子喊起来。
女售票员把窗子打开了一条缝:“理发师要什么?”
“他要车票。他只给有车票的旅客刮脸。”我重复道。直到这时,女售票员似乎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好吧,卖您一张去莱布尼茨的票。您付1欧元吧。”
我攥着火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店:“请看,这是我的车票。现在我想刮脸。”
理发师的头脑并不那样简单。“您不打算乘车上路?”他问。
“我已经给您看过这张到莱布尼茨的车票了,这还不够吗?”
理发师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和蔼地说:“ 。”
我艰难地喘了一大口气。“劳驾!”我大喊起来,“我只要有这张车票,就可以上莱布尼茨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乘客!”
“但是您并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理发师冷淡而有礼貌地反驳着,“这样一来,尽管您手里有车票,也不能算是乘客。”
我只好又来到售票窗。“姑娘,”我对女售票员说,“车票也不顶事,请给我退掉吧。”
“不能退。”她遗憾地把两只手一摊。
“为什么?”
“如果您是为旅行而买的车票,结果没有乘车,我可以把票钱退给您。”女售票员笑容可掬地解释,“一切都应照章办事。刚才您宣称并不打算旅行,您就无权退票。您是不是再找一下那个理发师?要知道您是为了他才买的车票。”
“也许您能代我为这张票付款?”我又找到了那位和蔼可亲的理发师。
“请等一下。”理发师放下手里的报纸,拿起桌上的电话。“好了,”打完电话,他说,“您现在可以刮脸了。”
“总算可以了!”我高兴地喊出了声。
“不过不是在这儿,”理发师说,“而是在莱布尼茨车站。”
11.开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深夜”,有什么用意?(3分)

12.概括写出小说中车站工作人员所遵守的“章”。(3分)

13.根据情节,补写文中画线处的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14.小说的结局有什么特点?请作赏析。(5分)

15.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袁枚
君姓彭,讳翥,字竹林。云南大理府进士,选广东封川县知县,调香山。乾隆四十九年春,余寓端州,彭君来见,执弟子礼甚谨。其人秀羸多能,宾宾然一学子也。所著诗甚多,颇得唐贤神韵。别五年,音问亦不时接。忽一日,见访山中,帽曳孔雀翎,襢襢盛服而至。余惊问所由,方知立功海外,裁入觐归。
五十三年,海贼侜张,有号平波大王者,率众为寇。福敬斋公相总督广东,调水师营兵出海擒捕,饬香山令办军需,半年不获一盗。将弁无以自解,反造蜚语,诬君供张不周,器械朽钝。福公怒,召君入,厉声曰:“汝龌龊不任事,虽文官,我独不可以军法从事乎?”出诸武弁密揭示之。君神色不变,但申明香山小邑,所办粮饷,业费三万余金。所以久而无功者,缘武弁退缩不能军之故。公相默然,颜稍和。君知兵事不可以口舌争也,即奋曰:“翥愿解任,亲往擒贼。”公相莞然曰:“汝孱弱书生,果临阵,得不被贼靴尖蹴倒乎?”曰:“翥非手打贼也,乞公相赏精兵二百,听翥指挥,必有以报。”公相许之。
君归署,捐俸支帑,造战船三只,料简枪炮火药,赏赉糗粮,犁然备具。著短后衣,率健儿戌服出哨。诸武弁以为迂且妄,无不匿笑者。君祷天妃庙乞风,舟中忘带鼓,即借庙中鼓声之,以壮军威。次日黎明,风果大顺。君径出海口,公相命诸武弁会剿,相遇海岛中。武弁摇手云:“风虽顺,少顷即转,宜缓行。”或云:“今日反支日也,不利行师。”或云:“海贼出入无定,须探明所在巢穴再往。”君毅然不听,饱餐士卒,扬帆竟行。
行百余里,遇盗船二只,发炮击之,杀十余人。贼久不见官兵,突出不意,惊乃遁去。君知数日内贼必聚众来,乃入岛,约武弁一齐出洋。众武弁亦媢君之先得功也,唯唯听命。翼日,君见风顺雾消,开船出,果贼船八九只从上游来。初犹逡巡欲避,继见官兵少,乃持枪直犯。发炮击之,闭。君知贼以秽物相厌胜也,杀黑犬取血衅炮,炮果发。适大军亦至,击破贼船,贼尽落水。千百贼头,出没海面,如浮瓜然,反向官船号呼乞命。君命以铁钩拉起之,而以长绳汇缚之,累累然鱼贯者七百余人,解督辕请示。公相大悦,飞章入奏。奉旨彭翥著赏五品顶带,送部引见,授湖南岳州府同知。福公奏留办善后事宜,仍补琼州同知。权知府事。
赞曰:古文武无分途,然卻縠悦礼、乐,敦诗、书,左氏以为美谈,几几乎有欲分之意。吾门下文士多武功少彭君亦文士而能立武功以张吾军觉山林生色终以文弱故染烟瘴亡年裁及艾为可悲也。 (本文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饬香山令办军需 饬:命令
B.杀黑犬取血衅炮 衅:涂抹
C.权知府事 权:代理(官职)
D.敦诗、书 敦:勤勉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襢襢盛服而至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B.余惊问所由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C.以壮军威 作《师说》以贻之
D.惊乃遁去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重点叙述了传主彭翥平定海盗一事,由此表现人物特点,构思颇具匠心。
B.写彭翥指挥战斗用侧面描写,如通过公相的轻视、武弁的嘲笑、海盗的妄为来衬托他的指挥才能。
C.本文起笔描写彭翥是个文弱书生,写他指挥作战则出人意料,又与文末以体弱去世呼应,用笔自如。
D.文章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渲染及场面的描绘,塑造了一位临危不乱、见义勇为、智勇双全的儒将形象。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门下文士多武功少彭君亦文士而能立武功以张吾军觉山林生色终以文弱故染烟瘴亡年裁及艾为可悲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汝龌龊不任事,虽文官,我独不可以军法从事乎?(3分)
译文: ▲
⑵君命以铁钩拉起之,而以长绳汇缚之,累累然鱼贯者七百余人,解督辕请示。(4分)
译文: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满江红 清凉山晚眺
[清]汪钧
如此长江,叹滚滚、几曾休歇。猛记我,孤舟千里,晚行时节。帆影半连云影暗,雁声刚过潮声接。竟归来,安坐看风波,真奇绝。
疏林外,飞枯叶。荒草里,埋残碣。问六朝楼阁,都归澌灭。天子惜多才子气,美人同受女人劫。算犹余、何物到而今,山头月。
21.从写景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3分)

22.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作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23.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1分)
孔子:
韩非子:
24.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子曰:“ ▲ ,譬如北辰, ▲ 。”(《论语》)
⑵有如此之势, ▲ , ▲ ,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⑶曲终收拨当心画, ▲ 。东船西舫悄无言, ▲ 。(白居易《琵琶行》)
⑷万里悲秋常作客, ▲ 。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⑸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 。 ▲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我们不必仰视,无需俯视;当平视现实,平视他人,平视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平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A(睑jiǎn)
2.B(A葱茏,C斐然,D遮蔽)
3.C(“一了百了”意为由于主要的事情了结了,其余的事情也跟着了结,应为“一劳永逸”)
4.A(B杂糅,改为“在……上,“气象”和“防御”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充分表明了”;D赘余,删去“为了”或去掉“目的”)
5.孩子的问题与以前不同促成《十万个为什么》再版。(或,因孩子的问题与以前不同,《十万个为什么》将再版。)
6.我也同样照亮别人,毁灭自己,却为何无人赞美(2分)却播下了罪恶的种子,同时还污染了清洁的空气(2分)意近即可。
7.认同的:化严肃为轻松,有利于减轻在逃人员的逆反心理,减轻其对公安机关的恐惧感;使“清网行动”引起更多人注意,不至于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
不认同的:语言应注意场合与对象,警察对逃犯,不应像淘宝商户面对客户一样亲热;缺乏庄重感,失去了公文应有的严肃性,减弱了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感。
8.C(不属原因)
9.D(“做到”与“应然”不合,“应然”是应该的样子;另外,“更”没有依据)
10.“双刃剑”用来形容事情既有利也有弊的双重影响性。如我国教育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答题速度快,准确率高,但联系生活不够,自主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释义1分,利弊举例各1分)
11.作者把场景安排在“深夜”,是为了突出理发师和售票员机械执行规章的死板作风。因为在深夜,理发店和售票处很少有人光顾,理发师和售票员完全有时间为顾客着想,不应死板地照搬规章。
12.⑴只给有车票的旅客刮脸、理发;⑵不想乘车的即使有车票也不算旅客;⑶不为旅行而买的车票不得退票。(每点1分)
13.“非常抱歉。如果您只是为了刮脸才买车票,您就难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表歉意1分,陈述2分;大意对即可)
14.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留下想象余地。结局前的情节中理发师的行为固然显得机械死板,但尚能理解,现在居然让顾客去下一个车站去刮脸,令人啼笑皆非,这样一个荒诞的结局,起到了深化小说讽刺意义的作用。可以想象,“我”的心情瞬间会由“高兴”的云端跌落至惊呆的地面,小说对我的反应不作交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特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15.提示:⑴可从工作作风的角度谈,如工作人员不顾实际情况、只知照章办事的教条主义作风等;⑵可从工作态度的角度谈,如彬彬有礼的态度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为他人着想、替顾客解决问题的态度等;⑶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谈,如按部就班、死守规矩、不知变通的思维容易僵化、失去活力等。⑷可以德国民族恪守规章、遵守规定角度谈,如一切按原则办事,就可减少人为因素等等。(谈两点即可,每点3分,其中观点2分,结合情节分析1分)
(说明:以上几题的答案仅提供了一种解读思路。本小说中作者的情感倾向并不明显,如考生认为小说的讽刺对象是“我”,讽刺了“我”投机取巧、钻空子的做法也未尝不可。关键应看分析是否言之成理,是否结合文本。)
16.D(敦:崇尚、注重)
17.D(于是,就/才。A连词,表修饰; B助词,组成“所”字结构;C连词,表目的。)
18.B(“多用侧面描写”错)
19.吾门下文士多/武功少/彭君亦文士//而能立武功以张吾军/觉山林生色/终以文弱故/染烟瘴亡/年裁及艾/为可悲也。(断错一处扣1分,相邻两处有误断,作一处计)
20.⑴你器量狭小不称职,虽然是文官,我难道不能凭军法处置吗?(“任事”1分,“胜任职责”“胜任事情”也可;“从事”1分;反问句1分)⑵彭君命令用铁钩子把他们拉上来,再用长绳子把他们捆绑在一起,依次连接成串的共有七百多人,押解到总督官署请求指示。(每分句1分;其中“汇缚之”1分,“累累然鱼贯者”1分(大意对即可),“解”1分)
21.前句写形,帆影与云影相连,足见夜色之苍茫,长江之阔远;后句写声,潮声接雁声,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生生不息。两句词生动地描写了夜间长江特有的壮阔景象。
22.用疏林、枯叶、荒草、残碣等意象渲染六朝“澌灭”的凄凉氛围,寄托了作者对六朝灭亡的深切感慨。末句写月亮照耀古今,绵亘千古,而“天子”“美人”均已灰飞烟灭,抒发了物是人非之感,表达作者对古今人事湮灭的怜惜之情。
23.重义轻利 重利轻义
24.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以上“析”) “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以上“评”)(分析2分,评论2分)
25.⑴为政以德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⑵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⑶四弦一声如裂帛 唯见江心秋月白 ⑷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⑸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26.略。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化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卷试题分为第I卷、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卷答题时不得使用计算器,不得使用修正液(涂改液)、修正带。
3.答题时将答案均填在答卷相应题号的位置,不按要求答题或答在草稿纸上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K:39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
1.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1982年谢赫特曼首次观察到一种“准晶体”现象,“准晶体”原子结构打破了传统晶体内原子结构必须具有重复性这一黄金法则,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并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但随后,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准晶体,并于2009年首次发现了纯天然准晶体。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科学家开创性的发现是决定科学发展的唯一途径
B.实验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建立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之上
C.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
D.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会陷于传统藩篱的桎梏中,保持开放的头脑、敢于质疑现有认知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
2.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A
B.1mol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3NA
D.标准状况时1L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1NA
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A.H2O2的电子式: B.O2-的结构示意图:
C.二氧化硅的分子式:SiO2     D.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4.石头纸(Rich Mineral Paper)也叫石科纸,就是用磨成粉末的石头为主要原料,加上15%的聚乙烯和5%胶合剂制成的。2010年两会期间,与会的政协委员们领到的各种会议资料都是以碳酸钙为主要原料的低碳“石头纸”。下列有关“石头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石头纸”不宜在高温条件下生产
B.“石头纸”与普通纸相比不易燃烧
C.“石头纸”能耐强酸与强碱的腐蚀
D.推广使用“石头纸”能达到保护森林和环保的目的
5.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减压过滤时边过滤边用玻璃棒搅拌
B.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而不要用水洗涤主要是为了减少晶体损失
C.采用倾析法分离或洗涤沉淀适用于沉淀的结晶颗粒较大易沉降的情况
D.层析法分离含有少量Cu2+和Fe3+的混合溶液时,亲水性强的Cu2+在滤纸下方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Cu+Fe3+=Cu2++Fe2+
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
C.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D.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7.下列关于CO2与SO2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无色气体       B.都是非电解质
C.通入Ba(OH)2溶液中都能产生白色沉淀 D.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8.把石墨棒和铁片用下列a、b两种方式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器皿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A.Ⅰ和Ⅲ附近   B.Ⅰ和Ⅳ附近 C.Ⅱ和Ⅲ附近 D.Ⅱ和Ⅳ附近
9.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lO-、Ba2+、HCO3-     B.Na+、Al3+、NO3-、SO42-
C.Fe3+、K+、SCN-、Cl-      D.Mg2+、NH4+、Fe2+、NO3-
10.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 SO3(g) △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图I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24分)
11.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K=,则对应的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
2CO2(g) + 6H2(g)CH3CH2OH(g) + 3H2O(g)
B.将某浓度醋酸溶液升高温度,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将变大
C.常温下,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大,Kw变大
D.常温下,在饱和氯水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固体,Cl2+H2OHCl+HClO平衡正移,平衡常数K变大
12.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
X Y Z
A.X的氢化物比R的氢化物稳定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Z>Y>X
C.Y、R形成的化合物YR2能使KMnO4溶液褪色
D.X、Z可形成化合物XZ5,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
13.已知:N2(g)+3H2(g)2NH3(g) △H =-92.4 kJ·mol-1,在温度、容积相同的2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容器1 容器2
反应物投入量 始态 1mol N2、3mol H2 2mol NH3
NH3的平衡浓度/mol·L-1 cl c2
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出a kJ 吸收b kJ
体系压强/Pa p1 p 2
反应物转化率 α1 α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cl 一定等于c2          B.a + b = 92.4
C. p1 一定等于p2         D.α1 一定等于α2
14.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的是
 
A.制取少量 B. 制取少量NO2 C.比较MnO2、Cl2、 D.探究NH4HCO3
蒸馏水 I2的氧化性 的热稳定性
15.海洋中蕴藏着丰富资源,对它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缓解当前资源紧张的困局,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的某些无机物的简易流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中采用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可以防止氯气与碱的反应
B.第②步中结晶出的MgCl2·6H2O不能采用直接在空气中受热分解制无水MgCl2
C.第①步常采用往母液中加浓NaOH溶液来获取Mg(OH)2
D.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获得含溴单质浓度较高的溶液
16.已知101 k Pa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 mol-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C8H18 + 25O2 = 16CO2 + 18H2O △H =-11036 kJ·mol-1
B.2C8H18(l) + 25O2(g) = 16CO2(g) + 18H2O(l) △H =-11036 kJ·mol-1
C.2C8H18(l) + 25O2(g) = 16CO2(g) + 18H2O(g) △H =-11036 kJ·mol-1
D.2C8H18(l) + 25O2(g) = 16CO2(g))+18H2O(l) △H =-5518kJ·mol-1
17.已知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 CH3COOH HCN H2CO3
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4.9×10-10 K1=4.3×10-7  K2=5.6×10-11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5℃时,0.1mol·L-1各溶液的pH关系为:pH(NaCN)>pH(Na2CO3)>pH(CH3COONa)
B.25℃时,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相等
C.25℃时,若同浓度的醋酸和氢氧化钠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8,则
c(Na+)-c(CH3COO-)=9.9×10-7 mol·L-1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c(Na+)+c(H+)=c(OH-)+c(HCO3-)+2c(CO32-)
18.某Fe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则此溶液最多可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11.2 g B.16.8 g C.19.6 g D.22.4 g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简答填空题
19.(9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A的一种原子中,质量数与质子数之差为零。D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次外层电子数为n;E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为m+n,M层电子数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是____________,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与E形成的化合物E3C属于________晶体(填“原子”、“离子”或“分子”);
(3)由A、D、E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一个E和D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X的水溶液显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分)甲、丙、丁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甲 + H2O → 丙 + 丁
(1)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①若甲是一种钠盐,丁为两性氢氧化物,则甲的化学式为 ,丁的酸式电离方程式为 。
②若甲是由N和Cl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 丙具有漂白性。则甲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丁与H2O有相同的电子总数,则丁的电子式为   
(2)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①若甲和丙是同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且组成甲的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若丙和丁都可在一定条件下还原CuO,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11分)在汽车上安装三效催化转化器,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CO、NOx、碳氢化合物)进行相互反应,生成无毒物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1)已知:N2(g)+ O2(g)=2NO(g) △H=+180.5 kJ·mol-1
2C(s)+ O2(g)=2CO(g) △H=-221.0 kJ·mol-1
C(s)+ O2(g)=CO2(g) △H=-393.5 kJ·mol-1
①尾气转化的反应之一:2NO(g)+2CO(g)=N2(g)+2CO2(g) △H= 。
②已知:N2、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946 kJ·mol—1、497 kJ·mol—1,则NO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kJ·mol—1。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某温度时,按下列流程探究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①前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 (N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只写出计算结果)
③该可逆反应△S 0(填“>”、“<”或“=”),在_____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下能自发进行。
(3)CO分析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O2—―2e-=CO2
B.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
22.(11分)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用于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围绕着过氧化氢开展了调查研究与实验。
Ⅰ.调查
(1)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过氧化氢的沸点为152.1℃,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硫化氢的沸点为-60.4℃,造成两者沸点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2) 资料显示,过氧化氢制备目前最常用的是乙基蒽醌法,其主要过程可以用如图所示,写出此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是 。
Ⅱ.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3)为了探究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H2O2的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数据已经填在下面表中。
实验编号 T/℃ H2O2初始浓度/mol·L-1 FeCl3初始浓度/mol·L-1
Ⅰ 20 1.0
Ⅱ 50 1.0 0
Ⅲ 50 0.1
①实验Ⅰ、Ⅱ研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Ⅰ中FeCl3初始浓度应为 mol·L-1,实验Ⅱ、Ⅲ研究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则实验Ⅲ中H2O2初始浓度应为 mol·L-1。
②三组实验中分解速率最快的是 (填编号)。
Ⅲ.过氧化氢含量的实验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用0.1000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反应原理为:2MnO4-+5H2O2+6H+ =2Mn2++8H2O+ 5O2
(4)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移液管吸取25.00mL试样置于锥形瓶中,重复滴定四次,每次消耗的 KMnO4标准溶液体积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体积(mL) 17.10 18.10 18.00 17.90
计算试样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为 mol·L-1。
(6)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定结果 (“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23.(10分)高锰酸钾是深紫色的针状晶体,是最常用的氧化剂之一,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为原料制备高锰酸钾。下面是实验室制取高锰酸钾的过程:
①称取15g固体KOH和8g固体KClO3,导入坩埚内,混合均匀,小火加热,并用铁棒搅拌。待混合物熔融后,一面搅拌,一面将10gMnO2粉末分批加入。随着反应的进行,熔融物的粘度逐渐增大,此时用力搅拌,待反应物干涸后,再强热5~10min。
②待熔体冷却后,从坩埚内取出,放入250mL烧杯中,用80mL蒸馏水分批浸取,并不断搅拌,加热以促进其溶解。趁热减压过滤浸取液,即可得到墨绿色的K2MnO4溶液。
③将K2MnO4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60℃,按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阳极是光滑的镍片,卷成圆筒状,阴极为粗铁丝。接通直流电源,高锰酸钾在阳极析出沉于烧杯底部,溶液由墨绿色逐渐转为紫红色,电解1h后,停止通电,取出电极。在冷水中冷却电解液,使结晶完全,用玻璃砂布氏漏斗将晶体抽干,称重,计算产率。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共熔时要选择__________坩埚(填“铁”、“陶瓷”或“石英”)。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用到抽滤操作,抽滤装置如下图所示,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抽滤完毕,吸滤瓶内的液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倒出。步骤③抽滤时使用玻璃砂布氏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计算题
24.(6分)2011年6月,云南曲靖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5000多吨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导致当地严重污染。+6价铬易被人体吸收,可致癌;+3价铬不易被人体吸收,毒性小。工业含铬废水的处理方法之一是将含+6价铬的废水放入电解槽内,用铁作阳极,加入适量的NaCl后进行电解:阳极区生成的Fe2+和Cr2O72-发生反应,生成的Fe3+和Cr3+在阴极区与OH-结合生成Fe(OH)3和Cr(OH)3沉淀除去。
(已知:常温下Ksp Fe(OH)3=2.6×10-39,Ksp Cr(OH)3=6.0×10-31)
(1)若阳极铁质量减少16.8g,则理论上被还原的Cr2O72-的物质的量为 mol。
(2)已知电解后的溶液中c(Fe3+)为2.6×10-13 mol·L-1,则溶液中Cr3+浓度为 mol·L-1。
(3)在下图装置中,观察到图一装置铜电极上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而在图二装置中当开关K断开时,铬电极无现象,K闭合时,铬电极上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并变成红棕色气体。根据上述现象试推测金属铬的两个重要化学性质 、   。
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
一、二、单项选择题(第1-10题每小题2分,第11-18题每小题3分,共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A C D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C D A C B A A
18.【解析】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的三种阳离子浓度均为2mol/L,根据SO42—反应前后的量不变,溶液中已有铁元素0.4mol,所以只需再加0.2molFe,选A。
三、简答填空题(5小题,共50分)
19.(9分)
(1)C或碳(1分), 第二周期VIA族(1分)
(2)离子   (1分)
(3)离子键和共价键(2分)
(4)Na2O+H2O=2NaOH或2Na2O2+2H2O=4NaOH+O2↑  (2分)
(5)酸,NH4++H2ONH3·H2O+H+  (2分,各1分)
20.(9分)
(1) ①NaAlO2(1分),Al(OH)3H++AlO2-+ H2O或Al(OH)3+ H2O Al(OH)4-+H+(1分)
②+1(1分), (2分)
(2)①2Na+2H2O=2Na++2OH-+H2↑(2分)
②C+H2OCO+H2(2分)
21.(11分)
(1)①-746.5 kJ·mol-1  (2分)  ②631.25(2分)
(2)①1.42×10-4 mol/(L·s) (2分) ②5000(2分) ③<,低温(2分,各1分)
(3)B (1分)
【解析】(1)①按顺序将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③×2-①-②可得2NO(g)+2CO(g)=N2(g)+2CO2(g) △H=-746.5 kJ·mol-1。
②631.25
(2)①v (N2) =v (NO) = ×=1.42×10-4mol·L-1·s-1
②反应至4s达平衡,此时
c(N2)=△c(NO)=×(10.0×10-4 mol·L-1-1.00×10-4 mol·L-1)=4.50×10-4 mol·L-1
c(CO2)=△c(NO)=10.0×10-4 mol·L-1-1.00×10-4 mol·L-1=9.00×10-4 mol·L-1
故化学平衡常数为:K=
==5000L·mol-1。
(3)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4e-=2O2-,生成的O2-由b极向a极迁移,在a极参与负极反应:CO+O2—―2e-=CO2 ,故B项错误。
22.(11分)
⑴过氧化氢分子间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而H2S不能形成氢键(1分)
⑵ H2+O2 H2O2 (2分,写不写催化剂都给分)
⑶ 0(1分), 1.0(1分), Ⅲ(1分)
⑷锥形瓶内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秒内溶液不褪色 (2分)
⑸0.1800 (2分)
⑹偏高(1分)
23.(10分)
(1)3MnO2+6KOH+KClO3=3K2MnO4+KCl+3H2O  (2分)
(2)铁  (1分)
(3)阳极:2MnO42--2e- =2MnO4-   阴极:2H++2e =H2↑ (4分,各2分)
(4)吸滤瓶;吸滤瓶上口;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滤纸  (3分,各1分)
四、分析计算题(共6分)
24.(6分)
⑴0.05 (2分)
⑵6.0×10-5(2分)
⑶铬比铜活泼,铬在稀硝酸中可以发生钝化(2分,各1分)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
英语学科
I卷(选择题部分:共8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1. More than 1 million peopl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and northern Mexico were without electricity after _______ major power failure struck just before _______ afternoon rush hour.
A. a; an B. a; the C. the; the D. the; an
2. If not _______, you’re allowed to return everything within 10 days for a full refund and no further duties.
A. to satisfy B. being satisfied C. satisfied D. satisfying
—Have you finished the book
—NO. I've read up to _______ the children discover the secret cave.
A. where B. what C. that D. which
4. In recent years, India and China ______ a growing middle class.
A. saw B. would see C. had seen D. have seen
5. Lifelong musicians are less _______ to experience age-related hearing problems than non-musicians, according to a new Canadian study.
A. possible B. possibly C. probably D. likely
6. —What do they sell
—Clothes, furniture, books, — _______, they sell it!
A. as you like B. you name it
C. by all means D. to name just a few
7. People with fair skins are more _______ of skin cancer.
A. at risk B. at coast C. in danger D. in trouble
8. In addi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other 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participants _______ Australia, Brunei, Chile, Malaysia, New Zealand, Peru, Singapore and Vietnam.
A. contain B. consist C. combine D. include
9. Prince William of Wales married Miss Catherine Middleton on April 29, 2011 at Westminster Abbey. Billions worldwide watched the _______ on television.
A. affair B. incident C. event D. accident
10. In the past western women were wearing dresses they couldn’t breathe in, _______ walk in, run in, work in.
A. take along B. let alone C. leave alone D. don’t mention
11. I _______ worry about my weekend—I always have my plans ready before it comes.
A. can’t B. mustn’t C. daren’t D. needn’t
12. China's population of one and a third billion is currently the world's _______. India is second at 1.2 billion.
A. largest B. biggest C. greatest D. most
13. Some people thought babies were not able to learn things _______ they were five or six months old. Yet do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say babies begin learning on their first day of life.
A. when B. after C. until D. since
14. Sam _______ some knowledge of the computer just by watching others working on it.
A. brought up B. picked up C. looked up D. set up
15. East Coast fever kills _______ cattle in eastern and central Africa every year.
A. tens and thousands B. ten and thousands of
C. hundreds and thousands 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16. —What does he want
—I don't know _______, but he said it’s really urgent.
A. surely B. certainly C. exactly D. correctly
17. Swimming is my favorite sport. There is ______ like swimming as a means of keeping fit.
A. nothing B. anything C. something D. everything
18. On no account _______ tell him about our plans.
A. you must B. you can C. can you D. must you
19. —I’m sure Harry will remember the meeting, but why not give him a ring just _______
—Sure, I will.
A. in time B. in case C. in advance D. at firs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ays that school safety has set off alarm bells with frequent reports of serious accidents _______ students got injured or killed.
A. that B. by which C. in which D. for which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 掌握其大意, 然后从 21~40 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 (A、B、C和D) 中, 选出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A woman from Japan was telling a friend about her trip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 woman 21 major businesses and investment companies in New York City and Chicago.
"I studied English 22 I left home," she said. "But I 23 was not sure that people were speaking English."
Her problem is 24 to understand. Americans in business are like people who are in business anywhere. They have a language 25 . Some of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6 the special areas of their work. 27 expressions are borrowed from different kinds of work such as the theater and movie industry.
28 saying is get your act together.
When things go wrong in a business, an employer may get angry. He may 29 , "Stop making mistakes. Get your act together."
30 , if the employer is calmer, he may say, "Let 31 act together."
32 way, the meaning is the same. Getting your act together is getting organized. In business, it usually means to develop a calm and 33 plan of action.
It is difficult to tell 34 the saying began. But, it is probable that it was in the theater or movie industry. Perhaps one of the 35 was nervous and made a lot of mistakes. The director may have said, " 36 , now. Get your act together."
Word expert James Rogers says the expression was 37 by the late nineteen seventies. Mister Rogers says the Manchester Guardian newspaper used it in nineteen seventy-eight. The newspaper said a reform policy 38 that the British government get its act together.
Now, this expression is heard 39 when officials of a company meet. One company 40 called its yearly report, "Getting Our Act Together”.
21. A. has visited B. had visited C. visited D. was visiting
22. A. when B. after C. since D. before
23. A. still B. yet C. already D. even
24. A. hard B. simple C. easy D. clear
25. A. of their own B. on its own C. on their own D. of its own
26. A. deal with B. talk about C. speak of D. concern with
27. A. Others B. The others C. The other D. Other
28. A. Such B. One such C. Such a D. Such one
29. A. cry B. yell C. shout D. scream
30. A. And B. But C. So D. Or
31. A. it get its B. them get their C. you get your D. us get our
32. A. Any B. Either C. Each D. Both
33. A. orderly B. lively C. likely D. lovely
34. A. when B. why C. where D. how
35. A. players B. waiters C. directors D. actors
36. A. Get down B. Calm down C. Cheer up D. Come on
37. A. common B. ordinary C. normal D. regular
38. A. requested B. required C. recommended D. suggested
39. A. commonly B. regularly C. often D. normally
40. A. ever B. still C. already D. even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一节20小题,第二节5小题;每小题2分, 满分5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 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 (A、B、C和D) 中, 选出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纸上将该选项标号涂黑。
A
The bicycling craze came in when we were just about at the right age to enjoy it. At first even “safety” bicycles were too dangerous and improper for ladies to ride, and they had to have tricycles. My mother had (I believe) the first female tricycle in Cambridge; and I had a little one, and we used to go out for family rides, all together; my father in front on a bicycle, and my poor brother Charles standing miserable on the bar behind my mother. I found it very hard work, pounding(轰隆隆行进) away on my hard tyres; a glorious, but not a pleasurable pastime.
Then, one day at lunch, my father said he had just seen a new kind of tyre, filled up with air, and he thought it might be a success. And soon after that everyone had bicycles, ladies and all; and bicycling became the smart thing, and the lords and ladies had their pictures in the papers, riding along in the park, in straw hats.
My mother must have fallen off her bicycle pretty often, for I remember seeing the most appalling cuts and bruises(青肿) on her legs. But she never complained, and always kept these accidents to herself. However, the great Mrs. Phillips, our cook, always knew all about them; as indeed she knew practically every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She used to draw us into the servants’ hall to tell us privately: “Her Ladyship had a nasty fall yesterday; she cut both her knees and sprained her wrist. But don’t let her know I told you.” So we never dared say anything. Similar little accidents used to occur when, at the age of nearly seventy, she insisted on learning to drive a car. She never mastered the art of reversing(倒车), and was in every way an unconventional and terrifying driver. Mrs. Phillips used then to tell us: “Her Ladyship ran into the back of a milk-cart yesterday; but it wasn’t much hurt”; or “A policeman stopped her Ladyship because she was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road; but she said she didn’t know what the white line on the road meant, so he explained and let her go on.” Mrs. Phillips must have had an excellent Intelligence Service at her command, for the stories were always true enough.
41. Women did not ride bicycles at first because ______.
A. bicycling demanded too much hard work
B. bicycling was considered unsafe and unladylike
C. they preferred to ride tricycles
D. tricycles could carry young children as well
42. How did the writer feel about tricycles
A. They were very hard to ride.
B. They were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 for women.
C. They were not as fast as bicycles.
D. They were not proper for women to ride.
43. Cycling became popular when ______.
A. the writer’s father popularised it B. air-filled tyres began to be used
C. noble people started enjoying it D. newspapers had pictures of cyclists
44. The writer admired Mrs. Phillips because ______.
A. she was the best cook they had ever had
B. she was in command of all the servants
C. she could keep secrets
D. she had an outstanding ability to gather information
45. The writer’s mother always had car accidents because ______.
A. she could not control the car B. she was very old then
C. she did not understand the road system D. she behaved too proudly
B
Before meeting with my friend Leticia from Honduras, Central America, I would ask her if she was arriving according to North American time or Latin American time. Smiling, she would answer, "A la hora Latina, of course." This meant that she would be late. The concept of time is very different for Latin Americans than for North Americans.
Life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fast-paced. There are fast food restaurants, overnight delivery services, shuttle services, instant cash machines, fast weight loss plans, and even instant minute rice. Keenly following such sayings as, "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 and,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North Americans even have their meals in an efficient manner. Microwaves help warm up their early breakfasts, noon lunches, and five-o'clock dinners.
"Time is money" for big businesses. Everyone follows set agendas(议事日程). Minutes are taken at meetings that are precisely scheduled. North Americans take pride in juggling busy work schedules and still finding time to spend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Latin Americans stroll leisurely through life. They wander past open-air restaurants, across shaded patios tucked behind walls of Bougainvillea. In the cafes, the service is slow but courteous. Outside on the streets, people walk by, not for weight purposes, but to get somewhere. Buses arrive and depart on their own schedule, sometimes sooner or later than their printed times. And if you miss the bus, wait. One will come along eventually. Mid-morning breakfasts are homemade. Lunch is around three in the afternoon and dinner could be anytime after the arranged time. No one follows a set agenda, but business is accomplished at a gradual and comfortable pace. Watches are not followed precisely, and one barely ever hears the question, "What time is it "
This cultural difference has proven to be a problem for many North Americans visiting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nd vice versa. For example, this problem has escalated on the issue of adoption. While in Honduras the summer of 1989, I translated for coupl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who were looking for children to adopt from Central America. All legal procedures were transacted between a lawyer from the U.S. and a Honduran lawyer. Legal matters on the North American end were handled almost immediately. The Honduran lawyer, however, was considerably slower with field work and paper work and was unable to give definite dates or times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adoption. This created a cultural barrier and added to the confusion of the situation.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one could eventually feel offended. Having lived for five years in the Dominican Republic, I am able to understand the two concepts of time but am torn between them.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accomplishing much, need to live less by the clock and stroll through more of their days. Although Latin America can sometimes be very frustrating and remind us that, indeed, patience is a virtue, one should slow down long enough to enjoy life's simple pleasure. So whenever I am asked, "Why are you late " I simply reply, "According to whose time "
46. Which is probably North Americans’ behavior
A. Walk to the destination even though it is far away.
B. Have dinner at 9pm in the evening.
C. Plan the meeting time precisely.
D. Do business in a slow pace.
47. If you invite a Latin American friend for a party at 8p.m., when will he/she be likely to arrive
A. After 8p.m.. B. Before 8p.m.. C. At 8p.m.. D. Not come.
48. That the writer gives an example of adoption is to show that ______.
A. it is impossible for North Americans to adopt a child from Latin America
B. Latin American lawyers are incapable
C. North Americans and Latin Americans can’t work together
D. the different time concepts may cause difficultie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North Americans and Latin Americans
49. What’s the writer’s opinion on North Americans’ and Latin Americans’ attitudes towards time
A. North Americans’ attitude is better.
B. Both are good.
C. Latin Americans’ attitude is better.
D. Neither is good.
50.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convey
A. It is important to learn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B. In this fast-pace society, we should learn to slow down and enjoy life.
C. Patience is a virtue.
D. We need to live by the clock in this competitive society.
C
Going to school means learning new skills and facts in such subjects as reading, math, science, history, art or music. Teachers teach and students learn, and many scientists are interested in finding ways to improve both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Some researchers, such as Sian Beilock and Susan Levine, are trying to learn about learning. Beilock and Levine are psycholog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sychologists study the ways people think and behave, and these researchers want to know how a person’s thoughts and behavior are related.
In a new study about the way kids learn math in elementary school, Beilock and Levine found a surpris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what female teachers think and what female students learn: If a female teacher is uncomfortable with her own math skills, then her femal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lieve that boys are better than girls at math.
“If these girls keep getting math-anxious female teachers in later grades, it may create a snowball effect on their math achievement,” Levine told Science News.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if these girls grow up believing that boys are better at math than girls are, then these girls may not do as well as they would have if they were more confident.
Just as students find certain subjects to be difficult, teachers can find certain subjects to be difficult to learn—and teach. The subject of math can b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for everyone. Researchers use the word “anxiety” to describe such feelings: anxiety is uneasiness or worry. (Many people, for example, have anxiety about going to the dentist because they’re worried about pain.)
The new study found that when a teacher has anxiety about math, that feeling can influence how her female students feel about math. The study involved 65 girls, 52 boys and 17 first- and second-grad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Midwest. The students took math achievement tests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school year, and the researchers compared the scores.
The researchers also gave the students tests to tell whether the students believed that a math superstar had to be a boy. Then the researchers turned to the teachers: To find out which teachers were anxious about math, the researchers asked the teachers how they felt at times when they came across math, such as when reading a sales receipt. A teacher who got nervous looking at the numbers on a sales receipt, for example, was probably anxious about math.
Boys, on average, were unaffected by a teacher’s anxiety. On average, girls with math-anxious teachers scored lower on the end-of-the-year math tests than other girls in the study did. Plus, on the test showing whether someone thought a math superstar had to be a boy, 20 girls showed feeling that boys would be better at math—and all of these girls had been taught by female teachers who had math anxiety.
According to surveys done before this one, college students who want to becom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the highest levels of anxiety about math. Plus, nine of every 10 elementary teachers are women, Levine said.
This study was small, and it’s often difficult to see large patterns in small studies, David Geary told Science News. Geary, a psych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in Columbia, studies how children learn math. “This is an interesting study, but the results need to be interpreted as preliminary and in need of replication with a larger sample,” Geary said. That means that the results are just showing something that might be happening, but more studies should be done. If more studies find the same trend as this one, then it’s possible that a teacher’s anxiety over math really is affecting her female students.
51. Sian Beilock and Susan Levine carried out the new research in order to ______.
A. know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on learning
B. study students’ ways of learning math
C. prove women teachers are unfit to teach math
D. find better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ers
52. The underlined part in paragraph 4 most probably means that girls may ______.
A. end up learning math with anxiety from their teachers
B. study the ways their female teachers behave
C.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ir math-anxious female teachers
D. gain unexpected achievement in such subjects as math
53. In the study, what were the teachers required to do
A. Prepare two math achievement tests for the students.
B. Tell their feelings about math problems.
C. Answer whether a math superstar had to be a boy.
D. Compare the students’ scores after the math tests.
54. What is the finding of the new study
A. No male students were affected by their teachers’ anxiety.
B. Almost all the girls got lower scores in the tests than the boys.
C. About 30% of the girls thought boys are better at math than girls.
D. Girls with math-anxious teachers all failed in the math tests.
5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117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ok part in the new study.
B. The researchers felt surprised at the findings of their study.
C. Beilock and Levine are interested in teaching math.
D. Men teachers are better at teaching math than women teachers.
D
Many a young person tells me he wants to be a writer. I always encourage such people, but I also explain that there’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a writer” and writing. In most cases these individuals are dreaming of wealth and fame, not the long hours alone at the typewriter. “You’ve got to want to write,” I say to them, “not want to be a writer.”
The reality is that writing is a lonely, private and poor-paying affair. For every writer kissed by fortune, there are thousands more whose dreams are never fulfilled. Even those who succeed often know long periods of neglect and poverty. I did.
When I left a 20-year career to become a writer, I had no prospect(前途) at all. What I did have was my friend George who found me at my home—a storage room which was cold and had no bathroom. Immediately I bought a used typewriter and felt like a real writer.
After a year or so, however, I still hadn’t received a break and began to doubt myself. It was so hard to sell a story that I barely made enough to eat. Then one day I got a call that changed my life. It wasn’t an agent or editor offering a big contract. It was the opposite—a call persuading me to give up my dream. On the phone was an old acquaintance. He had once lent me money. “When am I going to get the $15, Alex ” he asked.
“Next time I make a sale.”
“I have a better idea,” he said. “We need a new public-information assistant, and we’re paying $6,000 a year. If you want it, you can have it.”
Six thousand a year! That was real money in 1960. I could get a nice apartment, a used car, pay off debts and maybe save a little something. As the dollars were dancing in my head, something cleared my senses. I had dreamed of being a writer-- full time. And that’s what I was going to be. “Thanks, but no,” I heard myself saying. “I’m going to stick it out and write.”
Afterward, as I paced around my little room, I started to feel like a fool. Reaching into my cupboard, I pulled out all that was there: two cans of sardines(沙丁鱼). Putting my hands into my pockets, I came up with 18 cents. I took the cans and coins and jammed them into a paper bag. There Alex, I said to myself. There’s everything you’ve made of yourself so far.
I wish I could say things started getting better right away. But they didn’t. Thank goodness I had George to help me over the rough spots.
Through him I met other struggling artists, like Joe Delaney, a painter. Often Joe lacked food money, so he’d visit a neighborhood butcher(肉贩) who would give him big bones with little meat. That’s all Joe needed to make down-home soup. Another village neighbor was a handsome young singer who ran a struggling restaurant. His name was Harry Belafonte. People like Delaney and Belafonte became role models for me. I learned that you had to make sacrifices and live creatively to keep working at your dreams.
As I absorbed the lesson, I gradually began to sell my articles. I was writing about what many people were talking about then: civil rights, black Americans and Africa. Soon, like birds flying south, my thoughts were drawn back to my childhood. One day at lunch with editors of Reader’s Digest, I said that I had a dream to trace my family’s history to the first African brought to these shores in chains. I left that lunch with a contract that would help support my research and writing for nine years.
Yet in 1970, Roots was published. Instantly I had the kind of fame and success that few writers ever experience. For the first time I had money; the phone rang all the time with new friends and new deals. I packed up and moved to Los Angeles, where I could help in the making of the Roots TV mini-series. I was blinded by the light of my success.
Then one day, while unpacking, I came across a box filled with things I had owned years. Inside was a brown paper bag.
I opened it, and there were two sardine cans and 18 cents. Suddenly the past came flooding in. I could picture myself once again writing in that cold, one-room apartment. And I said to myself: The things in this bag are part of my roots, too. I can’t ever forget that.
I sent them out to be framed(镶框) in plastic. I keep that clear plastic case where I can see it every day. I can see it now above my office desk, along with prizes Roots won for me. I’d be hard pressed to say which means the most to me. But only one reminds me of the courage and persistence(坚持) it takes to stay the course.
56.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re’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being a writer’ and writing” (Para.1) and the latter means ______.
A. having a dream you cherish
B. spending hours at the typewriter writing
C. expecting the fame and wealth of a writer
D. mistaking “writing” for wealth and fame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opinions would the author agree
A. Writing is not as good as many people think.
B. Only those who succeed in writing know neglect and poverty.
C. 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at writing your works will achieve recognition.
D. Only those whose dream is never fulfilled know long periods of neglect and poverty.
58. The author took the examples of Joe Delaney and Harry Belafonte to show that ______.
A. some people never succeed despite their hard work
B. people who have dreams have to suffer
C. people have to make sacrifices to live creatively
D. successful artists always have dreams
59. What put the author in the spotlight of fame
A. He wrote articles that began to sell.
B. He wrote essays about civil rights.
C. He went south and wrote about his childhood.
D. He researched and traced his family’s history in his book Roots.
60. When the author rediscovered his sardine cans and eighteen cents years later, ______.
A. he could hardly believe that they once belonged to him
B. he felt sad and cold, thinking of his past years as a lonely writer
C. he thought that they were part of his roots and important to him
D. he had them framed because they won him a lot of awards
第二节:下面文章中有5处(第61~65题)需要添加小标题。请从以下选项(A、B、C、D、E和F)中选出符合各段意思的小标题,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选项的标号涂黑。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
A. New teachers’ opinions of involving parentsB. An argument over an assignmentC. A conflict between assumption and realityD. Difficulties in sharing goalsE. The best way to score highF. Proper way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61.
An Iowa high school counselor gets a call from a parent protesting the “C” her child received on an assignment. “The parent argued every point in the essay,” recalls the counselor, who soon realized why the mother was so disappointed about the grade. “It became apparent that she’d written it. ”
62.
In a survey, 90% of new teachers agreed that involving parents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is a priority at their school, but only 25% described their experience working with parents as “very satisfying”. When asked to choose the biggest challenge they face, 31% of them quoted involving parent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them as their top choice. 73% of new teachers said too many parents treat schools and teachers as enemies.
62.
At a time when competition is rising and resources are limited, when battles over testing force schools to adjust their priorities, when cell phones and e-mail speed up the information flow and all kinds of private ghosts and public quarrels slip into the parent-teacher conference, it’s harder for both sides to step back and breathe deeply and look at the goals they share.
64.
Everyone says the parent-teacher conference should be pleasant, civilized, a kind of dialogue where parents and teachers build partnership. But what most teachers feel, and certainly what all parents feel, is anxiety and panic.
65.
When a teacher asks parents to be partners, he or she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Mom or Dad should be camping in the classroom. Research shows that though students benefit modestly from having parents involved at school, what happens at home matters much more. According to research based 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 a sample of nearly 25,000 eighth graders, among four main area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home discussion, home supervision, school communication, and school participation), home discussion was the most strongly related.
II卷(非选择题部分:共40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下面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请在有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修改某个单词。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下面加上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上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Senior three student will face a problem after they pass by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hould I choose a good major and a good university Some students preferred to consider majors first so that they can learn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t will also make it possibly for them to take their favorite jobs in the future. However, those who think differently believes that the environment is important to one’s development. They think that students graduate from key universities are often more likely to find a good job. In my opinion, the best choice is to choose a good major at a good university. But if we can obtain both, the first thing to consider is a good major, because no matter where we study, we can still achieve a lot in the certain field if we try our best.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设你们学校最近就你们所在的城市是否应该发展旅游业(tourism)作为研究性课程的内容进行课题讨论,请你根据下面所给出的要点提示,写一个在讨论会上的英语发言稿。发言稿中应包括:
1. 旅游业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
2. 旅游业过快发展的弊端;
3. 提出建议。
注意:字数1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波市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英语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第一节(10分,每小题0.5分)
1-5 BCADD 6-10 BADCB 11-15 DACBD 16-20 CADBC
第二节(20分,每小题1分)
21-25 BDACA 26-30 ADBCD 31-35 DBACD 36-40 BABCD
第二部分
第一节(40分,每小题2分)
41-45 BABDA 46-50 CADCB 51-55 BABCB 56-60 BABDC
第二节(10分,每小题2分)
61-65 BADCF
第三部分
第一节(10分,每小题1分)
Senior three student will face a problem after they pass by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tudents
Should I choose a good major and a good university Some students preferred to consider majors first
or prefer
so that they can learn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t will also make it possibly for them to take their
in possible
favorite jobs in the future. However, those who think differently believes that the environment is
believe
important to one’s development. They think that students graduate from key universities are often
graduating(或who graduate)
more likely to find a good job. In my opinion, the best choice is to choose a good major at a good
university. But if we can obtain both, the first thing to consider is a good major, because no matter
can't
where we study, we can still achieve a lot in the certain field if we try our best.
a
第二节(3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126 words]
Nowaday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cern over developing tourism. In fact, tourism can benefit us a lot. It will help the city's economy and people's life will improve greatly. We will have nice parks, the first-class roads and grand buildings. We will get lots of chances to communicate with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But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Without proper planning, tourism can be a problem. If tourism grows too quickly, people will move from their early jobs to those concerning tourism. Local industry will suffer. Too many tourists can crowd public places and cause some pollution.
I think it necessary to develop tourism, but first of all we should have a proper plan so that it can be developed steadily and efficiently.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1,回答1—2题
1.图中丘陵的主体走向为
A.西北—东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南—东北走向 D.南北走向
2.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欲在某高地建一座“望江楼”,最合适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2中NOM、NPM、NQM分别表示经线圈、晨昏圈和纬线圈的一部分,三弧交于M、N两点,O、P、Q分别为这三条弧的中点,回答3—5题
3.NQM的纬度是
A.0° B.10° C.30° D.60°
4.在一年中,能与太阳光线平行的线圈是
A.NOM B.NPM C.NQM D.NOM、NPM
5.若O与P的距离为一年中最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 B.日本樱花盛开
C.宁波人民喜过中秋 D.中纬度昼夜差别一年中最大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根据材料和图3,回答6—7题
图3
6.图中显示洞里萨湖的面积大约为
A.3000km2 B.5000km2 C.7000km2 D.9000km2
7.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中山脉东侧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量很大
B.这里山岭很多,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地震
C.这里气候炎热,地势低洼,人口稀少
D.这里全年高温,农作物多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沙尘天气对大气环境质量及太阳辐射有很大影响,读北京地区2009年3月15日—20日发生沙尘天气的地面气象要素变化图(图4),回答8—9题
图4 2009年3月15─20日地面气象要素变化
8.沙尘天气发生时能见度急剧下降,这与下列哪种大气作用相关性最密切
A.散射 B.反射 C.折射 D.吸收
9.关于此次沙尘天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到来前,气压升高,风力持续增强
B.沙尘过境时,气压较低,风力较弱
C.沙尘天气过程中,气压与能见度呈明显的负相关
D.风速最高的时刻是该地能见度最好的时刻
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西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气转晴 B.气温剧烈下降
C.连续性降水 D.狂风
11.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e,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
A.a<c B.b>d C.c=d D.d>c
图6为我国四地冬季开始和结束日期资料图。读图6回答12—13题。
12.若四地为我国的四大平原,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①—华北平原 B.②—东北平原
C.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D.④—珠江三角洲
13.若①的纬度比③低,则①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读四地气候统计图(图7),回答14—15题
1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大,是因为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乙地各月降水量都少于100mm,水资源制约其种植业发展
C.丙地气温在7—9月呈相对低值,是雨季到来所致
D.丁地气温年变化最剧烈,说明该地海拔很高
15.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在自然状态下,图7四个气候区中,年平均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8为经纬网示意图,图中粗实线为洋流,且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洋流流向正北
B.该大洋环流可能出现在北太平洋
C.②洋流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岸
D.该大洋环流中只有一支为寒流
17.若图中80°线恰好为两天分界线,则北京时间是
A.13点20分 B.2点40分 C.13点 D.3点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9为中国丹霞之浙江江郎山著名景观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景观照片中发现,许多地方不长植物,其原因是
A.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
B.长期人为砍伐导致
C.地势高,气温和降水条件差
D.坡度陡,流水冲刷强,土壤难以形成
19.有关该著名景观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多次喷发
B.红色砂岩和砾岩受流水侵蚀形成
C.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D.第四纪冰川遗迹
图10为世界板块边界局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回答20题:
图10
20.图11中的岛屿位于图10中区域的是
图11
下图12中的圆为纬线,M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一个交点,N点与M点的经度差为30度,读图回答21—22题
21.若N点为北半球某地夜晚1点,则M点的时间是
A.23点 B.0点 C.3点 D.23点或3点
22.若某日M点的时间为5点,N点为白天,且该纬线的最大太阳高度为84度,则此时N点的太阳高度约为
A.60° B.42° C.24° D.10°
二、综合题(共4题,56分)
23.图13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局部水系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示省级行政区域的地势特点是 。(2分)
(2)该区域中部偏南有一列重要的山脉,请在图中用实线条绘出该山脉的走向。并比较该山脉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3)该区域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说出能源开发的主要措施。(4分)
24.读2011年3月16日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6分)。
图14
(1)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2)判断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6分)
(3)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核泄漏,经监测,3月16日我国并未受到日本核泄漏的严重危害,试分析原因。(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15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图15)。
图15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6分)
(2)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在形成上的差异。(4分)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丙、丁聚落,并分析原因。(6分)
26.图16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6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地的海拔高于乙地的原因。(4分)
(2)说明丙地不适合修建地下隧道的理由。(4分)
(3)根据图中地质构造信息,判断①、②岩层的新老关系。(2分)
宁波市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A A C D A D B B C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B C C C B D B B A C
二、综合题(共4题,共56分)
23.(1)南北高,中间低(2分)
(2)准确绘出得2分,包括不经过河流,通过图中的山峰处 南侧的河流较北侧河流年径流量大;汛期长;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或分别描述)
(3)大力发展(坑口)火电,实施西电东送工程;修建煤炭专运铁路(如神黄线);开展煤炭液化、气化工程;修建输油管道(输气管道),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4.(1)降水量甲地大于乙地(2分),降水季节变化甲地小于乙地(2分);因为甲地位于海岛,为海洋性气候(2分),因此甲地比乙地降水量更多,季节变化更小
(2)A>B(2分) 理由是:A比B等压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分);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A的摩擦力更小(2分)
(3)3月16日日本东部附近主导风向为偏西风(或西北风)(2分);受到洋流(日本暖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体主要向东北方向运动(2分)
25.(1)奥卡万戈河上中游流域地表受流水侵蚀(2分),泥沙进入河流,并通过流水搬运作用(2分),至下游卡拉哈里沙漠北部沼泽地,这里地形平坦,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2分)
(2)甲地沙漠成因上有沿岸寒流影响(2分),乙地沙漠成因上与地处内陆,且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等有关(2分)
(3)丁聚落比丙聚落规模大,发展潜力(前途)大(2分) 丁聚落附近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且有交通线路经过(2分);丙聚落处于沙漠地区,水源不足(2分)
26.(1)甲地位于向斜地区,由于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岩石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2分);乙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2分)。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乙地
(2)丙地位于向斜,岩层向中心凹,建隧道容易塌方;且石灰岩是含水层,地下水容易汇聚;石灰岩地层多地下溶洞,地质结构不稳定(每点2分,两点即可)
(3)②比①老(2分)
图1




图2
图5
冬季开始日期
冬季结束日期








1
3
5
7
9
11
(月)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2
图13

A

B








海洋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一台理想降压变压器从10kV的线路中降压并提供200A的负载电流。已知两个线圈的匝数比为,则变压器的原线圈电流、输出电压及输出功率是( )
A. 5A,250V,50kW B. 5A、10,
C. 200A,250V,50 D. ,10,
2.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A、B物体的位移都不断增大
D.A、B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
3.某人在一星球上以速度v0竖直上抛一物体,经时间t后物体落回手中,若星球的半径为R,要将物体从星球表面抛出,并使物体不再落回星球表面,那么至少要用的速度大小是( )
A. B. C. D.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6V,内电阻r=5Ω,小灯泡甲的规格是“3V,0.3A”。为使小灯泡甲最亮,小灯泡乙应选择 (    )
A.“3V,0.3A”
B.“3V,0.2A”
C.“2V,0.1A”
D.“6V,1.2A”
5.如图所示,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将一个金属球放置在弹簧顶端,并向下压球,使弹簧压缩,用细线把弹簧栓牢,如图a.烧断细线,球将被弹起,且脱离弹簧后能继续向上运动,如图b.忽略空气阻力,从细线被烧断到刚脱离弹簧的运动过程中错误的是( )
A.球的动能在刚脱离弹簧时最大
B.球刚脱离弹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C.球受到的合力最大值大于小球的重力
D.球和弹簧组成系统的机械能不变
6.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F1,B对A的作用力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7.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螺线管与导线abcd构成回路,导线所围区域内有一垂直纸面向里变化的匀强磁场,螺线管下方水平桌面上有一导体圆环,导体abcd所围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下图中哪一图线所表示的方式随时间变化时,导体圆环受到向上的磁场作用力( )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8.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一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
B.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C.小球的运动时间为v0/g
D.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9.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因此卡文迪许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半径为R,地球上一个昼夜的时间为T1(地球自转周期),一年的时间T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中心到月球中心的距离L1,地球中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为L2.你能计算出 ( )
A.地球的质量 B.太阳的质量
C.月球的质量 D.可求月球、地球及太阳的密度
10.人通过挂在高处的定滑轮,用绳子拉起静止在地面上的重物,使它的高度上升h。如图所示,第一次拉力为F,第二次拉力为2F,则( )
A.两次克服重力做的功相等
B.两次上升到h处时拉力的功率,第二次是第一次的2倍
C.两次上升到h处时的动能,第二次为第一次的2倍
D.两次上升到h处时机械能增加量,第二次为第一次的2倍
11.如图甲所示,长直导线与矩形线框abcd处在同一平面中固定不动,长直导线中通以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i,i-t图象如图乙所示,规定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电流正方向,则在~时间内,矩形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及线框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A.始终沿逆时针方向且增大
B.始终沿顺时针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C.矩形线框受到的安培力始终向左
D.矩形线框受到的安培力先向左后向右
12.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R1、R2、R3、R4均为可变电阻,C1、C2均为电容器,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r≠0。若改变四个电阻中的一个阻值,则( )
A.减小R1,C1、C2所带的电量都增加
B.增大R2,C1、C2所带的电量都增加
C.增大R3,C1、C2所带的电量都增加
D.减小R4,C1、C2所带的电量都增加
14.如图所示,宽h=4cm的有界匀强磁场,纵向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内,现有一群正粒子从O点以相同的速率沿纸面不同方向进入磁场,若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均为r=10cm,则( )
A.右边界:-8cmB.右边界:y<8cm有粒子射出
C.左边界:y>8cm有粒子射出
D.左边界:0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5.有一台电动起重机,其两端的电压为380伏,通过它的电流为10安时,起重机正好以3m/s的速度匀速提起100千克的物体,不考虑其他机械能的损失,则电动机的电阻为 Ω。(g取10m/s2)
16.如图所示为一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线圈在匀强磁场中以一定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线圈电阻r=5Ω,负载电阻R=15Ω.当开关断开时,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20V,那么电刷ab之间的电压最大值为________V。当K闭合后,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V。
17.如图所示,两个光滑的梯形木块A和B紧挨着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知θ=60°,mA=2kg,mB=1kg,现同时施水平力F1=5N作用于A,F2=2N作用于B,作用的方向相反。两木块在运动中无相对滑动,则B对A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N。
四、计算题(18题10分,19题10分,20题12分,共32分)
18.如图所示,有位于竖直平面上的半径为R的圆形光滑绝缘轨道,其上半部分处于竖直向下、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下半部分处于水平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从轨道的水平直径的M端由静止释放,若小球在某一次通过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零,求:
(1)磁感强度B的大小。
(2)小球对轨道最低点的最大压力。
(3)若要小球在圆形轨道内作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从轨道的水平直径的M端下滑的最小速度。
19.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AB前,有一粗糙水平面OA,OA长为4m.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O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m/s2.试求:
(1)滑块到A处的速度大小;
(2)不计滑块在A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AB的长度是多少?
20.一足够长的矩形区域abcd内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矩形区域的左边界ad长为L,现从ad中点O垂直于磁场射入一速度方向与ad边夹角为30°、大小为v0的带正电粒子,如下图所示.已知粒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重力不计):
(1)若要求粒子能从ab边射出磁场,v0应满足什么条件?
(2)若要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粒子应从哪一条边界处射出,出射点位于该边界上何处?最长时间是多少?
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期末统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2 3 4 5 6 7
A C B D A C C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8 9 10 11 12 13 14
B AB AD BD A C D BD AD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5、 8 Ω 16、 或28.2 V; 15 V
17、 N
四、计算题(18题10分,19题10分,20题12分,共32分)
18、(10分)
(1)设小球向右通过最低时的速率为v,据题有:
(2)小球向左通过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最大
………………………………………… 2分
………………………………………… 1分
(3)要小球完成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在最高点满足:
………………………………………… 1分
又因从M点到最高点据动能定理有:
………………………………………… 1分
由以上可得
………………………………………… 1分
19、(10分)
(1)由题图乙知,在前2m内,F1=2mg,做正功;
在第3m内,F2=-0.5mg,做负功;………………………………………… 1分
在第4m内,F3=0
滑动摩擦力
Ff=-μmg=-0.25mg,始终做负功.………………………………………… 1分
对OA过程由动能定理列式得
F1x1+F2x2+Ff·x=mvA2-0 ………………………………………… 2分
即2mg×2-0.5mg×1-0.25mg×4=mvA2
解得vA=5m/s ………………………………………… 2分
(2)冲上斜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L·sin30°=0-mvA2 ………………………………………… 2分
所以冲上斜面AB的长度L=5m. ………………………………………… 2分
20、(12分)
(1)当粒子轨迹恰好与cd边相切时,是粒子能从ab边射出磁场区域时轨迹圆半径最大的情况,设此半径为R1,如图甲所示。
则有
可得: ………………………………………… 2分
当粒子轨迹恰好与ab相切时是粒子能从ab边射出磁场区域时轨迹圆半径最小的情况,设此半径为R2,如图乙所示
则有:
  得: ………………………………………… 2分
故粒子从ab边射出的条件为,
即 ………………………………………… 1分
根据,得
所以 ………………………………………… 2分
(2)因为 ………………………………………… 1分
所以粒子运动所经过的圆心角越大,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粒子从cd边射出,则圆心角最大为60°,若粒子从ab边射出,则圆心角最大为240°,粒子从ab边射出,圆心角最大为360°-60°=300°,由于磁场无右边界,故粒子不可能从右侧射出.
综上所述,为使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粒子应从ad边射出,如图乙所示,设出射点到O的距离为x,从图中可以看出,P点是离O距离最大的出射点
……………………………………… 1分
则 , 即出射点到O的距离不超过……………………………………… 1分
………………………………………… 2分





h
E
r
R2
C1
C2
R1
R3
R4
O
x/cm
4
y/cm
a
b
E
B
M
N
1分
1分
1分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图1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大盂鼎、大盂鼎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 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④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下列选项中最适当这一制度评说的是
A.分封制 B.中外朝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度
3.故宫养心殿有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统治者强烈的集权意识 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③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精神 ④说明统治者具有民权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图2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
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5.1876年6月10日,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上海吴淞铁路通车运营。8月3日,因火车压死了人,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赎回该铁路后拆除。根据这段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由英商在华投资兴建铁路可知,当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
B.由吴淞铁路兴建的时间可知,当时该机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应用的是瓦特的发明
C.由在华投资铁路的是外商可知,当时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产阶级
D.由火车压死人而被拆除可知,当时政府排斥铁路的主因是火车技术有重大缺陷
6.下表是1913~1936年我国按经济类别划分的出口商品所占比例(%)。从这组统计数据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品种 1913年 1916年 1920年 1925年 1928年 1931年 1936年
原料 29.1 24.7 23.9 31.3 35.4 37.7 35.8
半制成品 38.7 43.2 37.5 38.9 34.8 32.5 23.2
制成品 12.2 11.0 14.6 13.8 13.3 13.6 16.3
①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缓慢 ②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当发达 ③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平缓 ④民族工业力量依然比较弱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C.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 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
8.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上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说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9.《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D.中共一大制订的最高纲领
10.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
C.八一三事变后
D.重庆谈判后
11. 图3是创作于近代中国的四幅新闻漫画,按图中反映的事件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12.“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 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 ”处应该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
13.图4和图5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
图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图5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B.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 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
14.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16.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17.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
A.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 B.参与制定了联邦宪法
C.严词拒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 D.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
18.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包括 ①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 ②皇帝拥有主宰议会的权力 ③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 ④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某同学在整理“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及实践”这一内容时,自制了一张学习小卡片。其中出现的错误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0.甘地发动了“文明不服从”运动,但后来印度人民和殖民当局发生了流血冲突,因此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这说明甘地
A.坚持民族独立至高无上 B.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坚持非暴力抵抗的旗帜 D.主张向英国殖民统治者妥协
21. 图6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献最适合选入该馆展示的是 ①《北大西洋公约》 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③勃列日涅夫手稿 ④《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2.伯顿·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下列现象能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政府财政赤字加剧
B.金融市场被扰乱
C.失业人口增多
D.民主制度遭破坏
23. 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了欧洲共同体。图7中不属于此时期欧共体成员国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在苏联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经济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这一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
A.用政府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乏群众监督
C.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D.否定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关系
25. 如果我们要了解图8这一美术作品,应该查阅下列哪部著作?
A.《世界漫画大师笔下的造型》
B.《华丽的回归:文艺复兴的辉煌与荣耀》
C.《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
D.《反传统的艺术革命:现代主义美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8分)中西思想家的思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材料一中所论述的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5分)
(2)材料二中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7分)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天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6分)
27.(16分)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分)
(2)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4分)
(3)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6分)
28.(16分)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趋势,即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
——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与跨国公司相比,典型的全球公司以一个小规模的总部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公司其他的所有机构,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名称。(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加强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8分)
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试题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A B C B C D C D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A C A C C B A A D D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新特点: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 (1分) 。
不同点: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 (2分)。
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自省。(2分)
(2) 依据:进步的历史观。(或“事物是发展的观点”。)(1分)
佐证: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说明即可。(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 限制君权,以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出“众治”、 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主张“经世致用”等皆可。)(2分)
趋势:一方面理学逐渐走向极端(或“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2分)。
另一方面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2分) 。
(3)区别: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材料一中“天理”的实质是封建等级秩序。(2分)
发展之处:提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2分)
根源: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2分)
27.(1)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说明:①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②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③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4分,写到其中2点即可)
(2)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2分)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分。若学生写到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等观点也可给2分)。
(3)以新中国成立为分界线的理由:因为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4分。答出新中国成立的其他意义可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4分)。
质的差别:前者的观点主要依据是实现了政治体制的改变。后者的依据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改变。(2分)
28.(1)原因:科技进步、世界经济联系加强、全球化短时间内难以实现。(6分)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2分)
(2)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跨国公司的出现。(6分)关系: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2分;如写出两者的对立关系也可得1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丕显文王,受天有大命。在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有四方。
图1
图2
图3
贪食小犬死不足惜
◇《神圣家族》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共产党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的纲领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吧神问感觉不通。材料三中的家国爱乡不遭到学生打击后达到鼎盛。近代
◇ 俄国十月革命结束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图6
图7
图8宁波市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右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则②是油脂
C.若③为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D.若④是主要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贮能物质,则④是糖元
2.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膜蛋白在膜中不可以移动,而磷脂分子可以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B.Na+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相同
C.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没有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
4.有甲、乙、丙、丁四瓶失去标签的样品,它们是清水、5%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蛋白酶溶液。某同学用三氯乙酸(能使蛋白质变性,使溶液浑浊)和碘液鉴别样品,实验方法和现象见下表。据此判断样品甲、乙、丙、丁依次是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甲 乙 丙 丁
四种样品各取1 mL,分别滴加碘液2~3滴后观察 不变蓝 不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四种样品各取1mL,分别滴加三氯乙酸3~4滴后观察 浑浊 无变化 浑浊 无变化
再取丙、丁样品各l mL混合,37℃保温10 min,加碘液2~3滴后观察 不变蓝
A.清水、淀粉、蛋白酶、淀粉酶 B.蛋白酶、清水、淀粉酶、淀粉
C.淀粉酶、蛋白酶、清水、淀粉 D.淀粉酶、清水、蛋白酶、淀粉
5.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核糖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B.在叶绿体中,ATP的运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类囊体结构到叶绿体基质
C.洋葱表皮细胞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6.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原理、方法或结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需保持细胞的活体状态
B.用苏丹Ⅲ鉴定含油多的植物组织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染成橙黄色的颗粒
C.番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常用作还原糖的鉴定材料
D.提取光合色素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硅是为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7. 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物质交换。下列对右图中物质出入细
胞的两种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易化扩散相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高
B.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与被转运物质的浓
度呈正相关
C.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都需要转运蛋白的帮助
D.易化扩散和简单扩散都是将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转
运到浓度低的一侧,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8. 右图为某同学构建的需氧呼吸过程图,4、7均为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2→3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3必定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D.6可来自叶绿体
9. 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10. 下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面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11. 下图1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在图2中表示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是
12. 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的衰老并不能说明动物个体已经衰老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3. 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
C.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14. 两只杂合子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3只小羊是白色。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A.一定是白色的 B.一定是黑色的
C.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15. 犬色盲性状的遗传基因控制机制尚不清楚。右图为某一品种犬的系谱图(涂黑表示色盲)。请根据右图判断,下列叙述不可能的是
A.此系谱的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此系谱的犬色盲性遗传符合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此系谱的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此系谱的犬色盲性状遗传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6.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中携带的遗传信息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
B. 细胞中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过程并不都在细胞核中进行的
C. 质粒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物质,因它携带有某些特殊遗传信息而常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D. 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17. 右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酶①能使DNA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复制前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 200个,则图示过程完成共需C原料 300个
18.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而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19.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烟草植株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B.无籽西瓜的培育方法属于多倍体育种
C.将人胰岛素原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D.利用辐射的方法将蚕的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是诱变育种
20.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
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
D.由此看出在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21. 下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这与该时期小麦籽粒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相关
B.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
C.小麦鲜籽粒质量鲜重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所以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
D.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全程看,各时期均有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22.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点处于极化状态时,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 膜外,膜外的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传导是双向的
C.在Ⅰ处施加一个刺激,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23.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lNl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l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辅助性T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2
C.巨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和分泌相应的抗体
D.T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
24. 右图表示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曲线1,种群的密度
B.曲线2,种群的密度
C.曲线1,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D.曲线2,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25. 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示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丁为微生物
B.若图示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则丙处于最高营养级
C.若丁为沼气池,沼渣、沼液作为甲的肥料,使能量循环利用
D.若乙为初级消费者,则乙的有机物总量比甲的少
2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成熟
B.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按其浓度和影响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C.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时不能成活
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7. ch1L基因是蓝细菌拟核DNA上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为研究该基因对叶绿素合成的控制,需要构建该种生物缺失ch1L基因的变异株细胞。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A.ch1L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①②过程中使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作用是将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打开
C.①②过程都要使用DNA聚合酶
D.若操作成功,可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出该变异株
2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连续细胞系不具有异倍体核型
B.动物组织细胞间的胶原纤维可用纤维素酶水解
C.原代培养细胞、有限细胞系比无限细胞系、肿瘤细胞更容易克隆
D.提高动物细胞克隆形成率需要以滋养细胞支持生长及激素刺激等条件
2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外受精完成后立即可进行胚胎移植操作
B.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它可发育成新个体
C.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成器官的培养基中不需要加入饲养层细胞
D.通过胚胎移植产生多个后代的繁殖方式都属于有性生殖
30.下列选项中的比例符合1:1的是
A.用15N标记的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上培养一代后产生的有放射性15N的DNA分子和无放射性14N的DNA分子数量之比
B.酵母菌消耗3mol葡萄糖进行厌氧呼吸和消耗2mol葡萄糖进行需氧呼吸所产生CO2体积之比
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
D.并指患者(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与正常人婚配后生下一正常女儿,则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和患并指的概率比
31. 采用一定的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可直接影响
A.胰岛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 B.氨基酸脱水缩合
C.细胞中的丙酮酸被彻底氧化分解 D.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32. 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右图曲线。据此得出的结论中合理的是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零
C.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D.整段曲线表明随温度的递增,细胞呼吸增强,光合作用减弱
33.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A时期和F时期
B.L时期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BB、AAbb、aaBB、aabb
C.D时期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D.在F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34.某株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该植物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则说明该植物的等位基因(A和a)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B.如果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让该植物授以aabb植株的花粉,则形成的子代的基因型有4种
C.如果该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
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7/16
D.如果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XY型,且A和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不能确定该
株植物一定是雌性个体
35. 对某先天性无汗症患者的家族进行遗传学调查后,得到了整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见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先天性无汗症的致病基因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B.对这一家族的调查可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C.此病最可能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D.Ⅲ-1与Ⅲ-2再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3
36. 图示DNA分子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A-T-C……
②……-T-A-G……
信使RNA    ③……-A-U-C……
转运RNA ④……-U-A-G……
氨基酸 ⑤……     ……
A.图中包含8种核苷酸  
B.DNA双链中②为模板链
C.在③链上可以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      
D.⑤代表的氨基酸只能由一种特定转运RNA搬运
37. 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且能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现用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进行一项验证性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4组,实验前测定4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分别为a1、b1、c1、d1(四组数据大致相同),将4组小鼠按下表进行实验处理。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实验处理 饲喂添加了适量胰岛素的饲料 饲喂添加了适量Boc5的饲料 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制剂 注射适量的Boc5制剂
30分钟后测定血糖含量 a2 b2 c2 d2
A.a1b2 C.c1>c2 D.d138. 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C.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D.S型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仍然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
39.下列有关生态学中几个“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
B.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1:1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人类的稳定型年龄结构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
40.下图为某种高等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⑤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一个细胞含两条Y染色体的状况
B.③过程依赖精卵细胞间的递质来识别
C.在④过程中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后代的性别和性状一定是相同的
D.若不考虑变异,④⑤过程中的体细胞DNA相同,mRNA也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50分)
41.(7分)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乙图表示在光照条件下改变CO2的供应,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当光照强度小于c时,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是 ▲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 过程。
(2)甲图中b点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是 ▲ 。若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 ▲ 移动。
(3)乙图显示,在光照下物质A和物质B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此时突然中断CO2的供应,A、B物质的浓度将发生变化。其中,与二氧化碳结合的化合物是
▲ (用图中字母表示),形成的第一个产物是 ▲ (用图中字母表示)。
(4)某兴趣小组做“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色素层析结果在滤纸条上色素带很淡,造成的原因可能有 ▲ 。
42.(5分)2011年,三位科学家因发现树突状细胞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树突状细胞因为伸出类似于神经细胞树突的小突起而得名。它是一种免疫细胞,能够启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人类能科学地和卓有成效地利用这些细胞和其它成份,控制感染性疾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刘尚勤
(1)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该培育的成功体现了
▲ 。
(2)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并激活T细胞来诱导机体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其类型包括 ▲ 和 ▲ 。
(3)树突状细胞还起到体内的免疫监视作用,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这种吞噬过
程属于物质出入细胞的 ▲ 方式,形成的吞噬泡与 ▲ (细胞器)融合,可将吞噬泡中的抗原降解。
43.(10分)图中表示含有大量藻类、底层水草及挺水植物(芦蒿、香莲)的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请据图
(1)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与香莲竞争最激烈的生物是 ▲ ;
人占有 ▲ 营养级。
②水生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
高度上,形成了群落的 ▲ 结构。
③在人工影响下,池塘的物种逐渐丰富,其
群落演替类型是 ▲ 。
④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演替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已处于平衡状态,演替不再进行,则此状态下的群落称为 ▲ 。
⑤图中未呈现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 ▲ 。
(2)该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 ▲ 和 ▲ 。
(3)若水葫芦入侵该池塘,在短期内快速繁殖,这种增长方式属于 ▲ 。
44.(11分)燕麦果实的果皮与种皮紧密结合,属于颖果。颖色(颖果的颜色)的遗传受两对基因(A、a和B、b)的控制,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B存在(A B 或aaB ) A存在,B不存在(A bb) A和B都不存在(aabb)
颖色 黑颖 黄颖 白颖
(1)基因型为Aabb的黄颖植株,在花粉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组成通常可能是 ▲ 。请利用此植株用单倍体育种法快速培育出纯合黄颖植株,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育种的过程,并作简要的说明。

(2)为研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现选取纯合黑颖植株(基因型为 ▲ )与白颖植株进行杂交实验。如果观察到F2中黑、黄、白三种不同颖色品种的比例是 ▲ ,则表明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燕麦颖色的遗传遵循 ▲ 定律。
(3)右图表示燕麦颖色遗传的生化机理。酶x、y是基因A(a)或B(b)表达的产物,可推断酶x是由基因 ▲ 控制合成的。
(4)该燕麦种植多年后,由于基因突变而不能产生相应的酶。经推测该突变基因与正常基因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碱基不同,则翻译至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 或者是 ▲ 。
45.(9分)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关键多效基因IPA1。研究发现,基因IPA1发生突变后,会使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种子的重量)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实验显示,将突变后的IPA1基因导入常规水稻品种,可以使其产量增加10%以上。下图表示该水稻新品种的简易培育流程,据图回答:
(1)上图所示流程中步骤①是实验所用技术的核心步骤。此步骤使 ▲ 和 ▲ 构
成重组质粒。
(2)将重组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之前,常用 ▲ 处理该细菌,以增加该细菌 ▲ 的通
透性。
(3)每个含突变基因IPA1的重组质粒中至少含 ▲ 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位点。
(4)④过程应用的主要生物技术是 ▲ ,原理是 ▲ 。在该技术过程中,以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 ▲ ,才能得到水稻新品种植株。
(5)从变异类型上分析,该水稻的新性状的出现应该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
46.(8分)为了探究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甲、乙两组,每组至少取3只青蛙。
甲组:青蛙+注射物质X溶液(用青蛙的生理盐水配制,即0.65%NaCl溶液)
乙组:青蛙+注射 0.65%NaCl溶液(青蛙的生理盐水)
(2)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进行观察值的记录并求每组的平均值。
(3)适宜环境中饲养一定时间后,检查两组(每只)青蛙的泄殖腔开口处有无卵细胞,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①实验目的: ▲ 。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 。
③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 。
宁波市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生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C B D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C B D D B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B C D B C D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C B A C D D C C A
41.(7分)(每空1分)(1)光照强度 光反应
(2)光合作用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的速率 右
(3)B A
(4)①材料含色素较少②材料研磨不充分③提取液(95%乙醇)加太多④没重复画滤液细线(只要写出一个就给1分)
42.(5分)(每空1分)(1)胚胎干细胞的发育全能性 (2)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3)胞吞 溶酶体
43.(10分)(每空1分)(1)①芦蒿 第二个营养级、第三个营养级、第四个营养级(答3个也给分)
②垂直 ③次生演替 ④顶极群落(错别字不给分)
⑤无机物、有机物、能源和气候(写全给2分,写不全给1分,写错不给分)
(2)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3)指数增长(答J形增长也给分)
44.(11分)
(1)AAbb或(和)aabb(写全给1分,多答Aabb不扣分,只答Aabb不给分;答“Ab、ab”不给分)
遗传图解(共4分,减数分裂、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和简要说明各1分)
黄颖
Aabb
减数分裂
花粉 Ab ab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Ab ab
秋水仙素处理
纯合子 AAbb aabb
黄颖 白颖
从中选出黄颖的品种,即为实验所需。
(2)AABB 12:3:l 自由组合(只答“分离”、“孟德尔”不给分)
(3)B(答案中若出现“b”不给分,例如“B(b)”)
(4)氨基酸(种类)不同(或答“翻译出不同的氨基酸”、“氨基酸种类发生变化”)
(蛋白质或酶)合成终止【或答“翻译终止”“翻译停止”。答“酶(蛋白质)不能合成”不给分。】
45.(9分)(每空1分)
(1)突变的IPA1基因(有突变2字才给分,写目的基因也给分) Ti质粒
(2)氯化钙 细胞壁
(3)1
(4)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也给分) 愈伤组织
(5)基因重组
46.(8分)答案:(1)探究物质X对青蛙排卵的影响(作用)(2分)
(2)如果甲组平均值明显高于乙组平均值,说明物质X对青蛙排卵有促进作用。(1分)
如果甲组平均值和乙组平均值基本相同,说明物质X对青蛙排卵无影响。(1分)
如果甲组平均值明显低于乙组平均值,说明物质X对青蛙排卵有抑制作用。(1分)
(3)(3分,其中表头1分、注射前后各1分,标题不写不扣分)
物质X对青蛙排卵影响实验记录表
组别项目 数据 甲组 乙组
1 2 3 4 5 6
注射(开始)前的卵细胞 观察值
平均值
注射(一段时间)后的卵细胞 观察值
平均值

有ch1L基因蓝细菌
无ch1L基因蓝细菌
ch1L基因
红霉素抗性基因


质粒
重组质粒1
重组质粒2
同源替换ch1L基因
ch1L基因
重组基因
2
1
男女正常
男女患者
1
2
I



基因



突变的IPA1基因
含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

含突变的IPA1基因的重组质粒

土壤农杆菌Ti质粒

水稻新品种
植株

含突变的IPA1基因的水稻胚细胞宁波市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数学(理科)试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4页, 选择题部分1至3页, 非选择题部分3至4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 柱体的体积公式V=Sh
P(A+B)=P(A)+P(B) 其中S表示柱体的底面积,h表示柱体的高
如果事件A,B相互独立,那么
P(A·B)=P(A)·P(B) 锥体的体积公式 V=Sh
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那么n 其中S表示锥体的底面积,h表示锥体的高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Pn(k)=(1-p)n-k(k=0,1,2,…n) 台体的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2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其中S1,S2分别表示台体的上,下底面积,
球的体积公式V=πR3 ,其中R表示球的半径 h表示台体的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为虚数单位,则
(A) (B) (C) (D)
(2)已知R,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0辆汽车经过某一雷达地区,时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时速超过60km/h的汽车数量为
(A)65辆 (B)76辆(C)88 辆 (D)辆95
(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平面相交
(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不同平面平行
(C)如果平面不垂直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D)若直线不平行平面,则在平面内不存在与平行的直线
(5)设集合 ,
,若,则实数的值为
(A) 或 (B) 或 (C) 或 (D) 或或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其输出的结果是
(A) 1 (B) (C) (D)
(7)设点是的重心,若,,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8) 已知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增函数,且,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在上为减函数,且,则集合=
(A) (B)(C)(D)
(9)设点是椭圆上一点,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为的内心,若,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
(10)设函数是定义在R上以为周期的函数,若 在区间上的值域为,则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A) (B) (C) (D)
非选择题部分 (共100分)
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7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8分.
(11)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 .
(12)如图是一个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
(13)已知某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列如右表,其中,随机变量的方差,
则 ▲ .
(14)若,且 ,则 ▲ .
(15)已知实数满足,若是使得取得最小值的可行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
(16)已知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在此双曲线的两支上分别取点,则线段PQ长的最小值为 ▲ .
(17)把已知正整数表示为若干个正整数(至少3个,且可以相等)之和的形式,若这几个正整数可以按一定顺序构成等差数列,则称这些数为的一个等差分拆.将这些正整数的不同排列视为相同的分拆.如:(1,4,7)与(7,4,1)为12的相同等差分拆.问正整数30的不同等差分拆有 ▲ 个.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14分)已知,满足.
(I)将表示为的函数,并求的最小正周期;
(II)已知分别为的三个内角对应的边长,若对所有恒成立,且,求的取值范围.
(19)(本题满分14分)在数列中,为其前项和,满足.(I)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若数列为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求.
(20)(本题满分14分)已知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的菱形,,.
(I)求证:;
(II)设与交于点,为中点,若二面角的正切值为,求的值.
(21)(本题满分15分)设函数,且为的极值点. (Ⅰ) 若为的极大值点,求的单调区间(用表示); (Ⅱ)若恰有1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题满分15分)长为3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在轴上移动,点在直线上且满足.(I)求点的轨迹的方程;(II)记点轨迹为曲线,过点任作直线交曲线于两点,过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曲线于另一点.求证: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为定点(为坐标原点),并求出该定点.
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试卷
数学(理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一、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题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与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续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1)D (2) B (3) B (4) D (5) C
(6) C (7) B (8) A (9) A (10) C
二、填空题: 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4分,满分28分.
(11) 6 (12) (13) (14) 1
(15) (不扣分) (16) (17) 19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14分)解:(I)由得

所以,其最小正周期为. ……………6分
(II)因为对所有恒成立
所以,且
因为为三角形内角,所以,所以. ……………9分
由正弦定理得,,
,,,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14分
(19)(本题满分14分)解:(1)当时,
所以,即……3分
所以当时,;
当时,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6分
(II)当时,,
,,若,则,
从而为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不合题意;……………8分
若,则,,
由题意得,,所以或.……10分
当时,,得,,不合题意;…12分
当时,,从而
因为 , 为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
从而.………………………14分
(20)(本题满分14分)解:(I)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BD
又ABCD为菱形,所以AC⊥BD,所以BD⊥平面PAC
从而平面PBD⊥平面PAC. ……………6分
(II)过O作OH⊥PM交PM于H,连HD
因为DO⊥平面PAC,可以推出DH⊥PM,所以∠OHD为A-PM-D的平面角
又,且
从而
所以,即. ………………………14分
法二:如图,以为原点,所在直线为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8分
从而
因为BD⊥平面PAC,所以平面PMO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PMD的法向量为,由得
取,即 ……………11分
设与的夹角为,则二面角大小与相等
从而,得
从而,即. ……………14分
(21)(本题满分15分)解:
因为为的极值点,所以
所以且, ……………3分
(I)因为为的极大值点,所以
当时,;当时,;当时,
所以的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6分
(II)若,则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恰有1解,则,即,所以;…………9分
若,则,
因为,则
,从而恰有一解; ……………12分
若,则
,从而恰有一解;
所以所求的范围为. ……………15分
(22)(本题满分15分)解:(I)设
由得即
又由得即为点的轨迹方程.……5分
(II)当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与曲线相切,不合题意;
当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即
联列方程得
设,
则 ……………7分
则的方程为
与曲线C的方程联列得

所以 ……………9分
直线的方程为
令,则
.………………………11分

从而.即直线与直线交于定点.………15分


开始
结束
输出
1 2 3宁波市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数学(文科)试卷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4页, 选择题部分1至2页, 非选择题部分3至4页.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参考公式:
柱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底面积,表示柱体的高.
锥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锥体的底面积,表示锥体的高.
球的表面积公式 , 球的体积公式 ,其中表示球的半径.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i为虚数单位,则
(A) (B) (C) (D)
(2)已知R,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200辆汽车经过某一雷达地区,时速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时速超过60km/h的汽车数量为
(A)65辆 (B)76辆(C)88 辆 (D)辆95
(4)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则必与另一个平面相交
(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不同平面平行
(C)若直线不平行平面,则在平面内不存在与平行的直线
(D) 如果平面不垂直平面,那么平面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5)设集合 ,
,若,则实数的值为
(A) 或 (B) 或 (C) 或 (D) 或或
(6)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公比
(A) (B)或 (C) (D)或
(7)在中,D为BC中点,若,,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8) 已知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增函数,且,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在上为减函数,且,则集合=
(A) (B)(C) (D)
(9)设点是椭圆上一点,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为的内心,若,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
(10)设函数是定义在R上以为周期的函数,若 在区间上的值域为,则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 )
(A) (B) (C) (D)
非选择题部分 (共100分)
二、 填空题: 本大题共7小题, 每小题4分, 共28分.
(11) 函数的定义域为 ▲ .
(12)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其输出的结果是 ▲ .
(13)若,且,则 ▲ .
(14)如图是一个组合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
是 ▲ .
(15)连掷骰子两次 (骰子六个面上分别标以数字)得到的点数分别记为和,则使直线与圆相切的概率为 ▲ .
(16)已知实数满足,若是使得取得最小值的可行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
(17)已知函数的图象为双曲线,在此双曲线的两支上分别取点,则线段PQ长的最小值为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14分)已知,满足.
(I)将表示为的函数,并求的最小正周期;
(II)已知分别为的三个内角对应的边长,若,且,求的取值范围.
(19)(本题满分14分)在数列中,为其前项和,满足.
(I)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II)若数列为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且,求.
(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在梯形中,
,,,
四边形为矩形,平面平面,

(Ⅰ)求证:平面;
(Ⅱ)设点为中点,
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21)(本题满分15分)设函数,且为的极值点.
(Ⅰ) 若为的极大值点,求的单调区间(用表示);
(Ⅱ)若恰有两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题满分15分)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抛物线上一点的横坐标为,过点作抛物线的切线交轴于点,交轴于点,交直线于点,当时,.
(Ⅰ)求证:为等腰三角形,并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若位于轴左侧的抛物线上,过点作抛物线的切线交直线于点,交直线于点,求面积的最小值,并求取到最小值时的值.
高三数学(文科)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说明:
一、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题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与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续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续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C A D A A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1
题号 15 16 17
答案 (不扣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题满分14分)解:(I)由得

所以,其最小正周期为.…………6分
(II)因为,则
.因为为三角形内角,所以…………9分
由正弦定理得,,
,,,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14分
(19) (本题满分14分)解:(I)当时,所以
即,所以当时,;
当时,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7分
(II)当时,,所以, . ,,,
由题意得,,所以.
此时,,从而
因为所以,从而为公比为3的
等比数列,得,,.……14分
(20) (本题满分14分) (1)证明:
则,,则得
,面平面,
面平面
平面. ……7分
(II)过作交于点,连,
则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则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4分
(21) (本题满分15分) 解: ,又
所以且, …………4分
(I)因为为的极大值点,所以
当时,;当时,;当时,
所以的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7分
(II)①若,则在上递减,在上递增
恰有两解,则,即,所以;
②若,则,
因为,则
,从而只有一解;③若,则,, 则只有一解.综上,使恰有两解的的范围为.…………15分
(22) (本题满分15分)解:(1)设,则切线的方程为,
所以,,,所以,
所以为等腰三角形 …………3分
且为中点,所以,,,得,抛物线方程为 …………7分
(II)设,则处的切线方程为
由,
同理,
所以面积……①
设的方程为,则
由,得代入①得:
,使面积最小,则
得到…………② 令,
②得,,
所以当时单调递减;当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取到最小值为,此时,,
所以,即 …………15分


开始
结束
输出
(第20题)
(第20题)宁波市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右图是2010年6月21日至2011年11月23日,美元兑换人民币(人民币元/100美元)中间价基本走势曲线。下列对此变化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点至B点表示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美国对华投资 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持续升值,加剧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 ③A点至B点表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有利于世界金融稳定 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汇率跌落,不利于中国公民出国旅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对2001~2010年中国恩格尔系数走势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2001~2008年我国居民食品支出总量逐年减少 ②从2001~2008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③2008~2010年受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影响,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④2008~2010年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 商务部2011年12月8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2.1亿台,实现销售额4874亿元,发放补贴556亿元。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动“家电下乡”,有利于
A.理性消费,促进“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方式
B.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家电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D.贯彻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促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4.2011年11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正式施行。新条例规定个体户雇工数不再受限制、个体户可申请贷款等,为个体工商户经营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从制度上鼓励和支持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有利于
①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②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③政府直接配置经济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④政府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1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施行,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第一级税率由5%调至3%,原工薪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个人所得税法的这一修改
A.会增加个人收入,减少财政收入 B.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C.会促进公民依法纳税、主动纳税 D.表明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6.2011年11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发表声明称,决定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采取协调行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以支持全球金融体系。此举提振了市场信心,当日欧美亚主要股市股指涨幅创下了近年来的最高,涨幅均在4%以上。这说明
A.资本全球化降低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 B.跨国公司促进资本在国际间快速流动
C.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日趋平衡 D.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7.2011年11月8日是北京市区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分别在各自选区参加投票或委托他人投票,选举所在地的区级人大代表。这说明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公民通过直接选举的方式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①④
8.漫画警示我们
①应拓宽民意反映渠道,调动公众参与热情 ②对与 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予以公示 ③应真正使公众能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避免流于形式 ④应真正做到听证于民、决策利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2011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成功破获了一起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特大案件。我国政府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依法查处各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使政府的威望和公信力得到了人民的认同。我国政府的权威体现在
①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②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增强专项整治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④依法执政,体现审时度势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1年7月18日,西藏自治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文艺晚会在拉萨举行。舞台背景处的大屏幕上,西藏60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一幕幕呈现:“十七条协议”签订、首次选举人大代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奥运火炬登顶珠峰……西藏60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充分说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有利于
①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②消除民族差异,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1.2011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世界应是一个和谐整体,这个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说明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特久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在2010年10月~2011年10月举办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意大利各地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舞台。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各大小展览馆不断展示中国从古至今的艺术精品,各剧院不时演出中国的戏曲、木偶、皮影等,一系列有关中国的文化讲座在这里持续亮相。回答12~13题。
12.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的举行,有利于
①不同民族文化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②缩小甚至消除中意两国文化的差异 ③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取长补短,实现文化创新 ④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大红灯笼高高悬挂,茶室茶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的稳定性 B.鲜明的民族性
C.鲜明的时代性 D.永恒的继承性
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答14~15题。
14.胡锦涛指出,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与“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民族精神实质一致的是
①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③④
15.胡锦涛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这充分说明
A.我国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共产党切实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D.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行政为民
16.2011年9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郭明义、邰忠利、刘延宝、杨善洲等54名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光芒。这体现了
①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②全体社会成员都要自觉选择道德典范的最高价值取向 ③不同时期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 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相承接的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1年6月12日,以中国传统娃娃为原型的首届世界华人运动大会吉祥物“龙宝”正式诞生。龙宝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娃娃造型,只不过头上多出一对龙犄角,冲天小辫上系着奥运五彩发绳,可爱的红肚兜上还绣着个“龙”字。这说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直接再现 ③意识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8.2011年8月9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体现了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实践与理论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19.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令人惊醒的日子,70亿“人口时钟”在这一天“地球日志”中写下不同寻常的一页。70亿人口这个里程碑“是机遇,是挑战,更是要我们都行动起来的号角(潘基文)”;地球村既要“开源”,又要“节流”,缓解人口急剧膨胀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这告诉我们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善于遵循规律、创新规律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善于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和解决矛盾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当地时间2011年8月5日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按照计划,“朱诺”号探测器经过将近5年、长达32亿公里的漫漫征途后,将于2016年7月抵达太阳系最大行星木星轨道。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2011年11月1日,经财政部和国税总局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实施,资源税由此前的“从量计征”正逐步转向“从价计征”。这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局部试点之后,我国资源税改革进入了全国推开的实质启动阶段。这坚持了
A.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D.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
22.2011年9月10~18日,以“和谐中国,精彩贵州”为主题的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阳举行。本届民族运动会突出了浓郁的贵州特色,如首次将贵州特色“独竹漂”列入竞赛项目,首次设计制作了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牛角状”奖牌,将“贵州元素”完美地融合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当中。将“贵州元素”完美地融合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当中,说明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地、有选择的 ②实践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 ③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④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3.2011年11月3日凌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这是继掌握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中国航天人突破的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成功建设空间站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主要说明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真理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4.2011年9月28日中午,经过了89天的救治,杭州坠楼女孩妞妞牵着妈妈和“干妈”吴菊萍的手,一蹦一跳地走出医院。今年7月2日,在杭州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女童妞妞从10楼坠落,路人吴菊萍伸出双臂接住了她。最终,妞妞得救,吴菊萍左臂多处粉碎性骨折。杭州“最美妈妈”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褒扬。这说明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衡量人的价值的最高标准 ④人们的立场和利益立足点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25.(22分)2011年11月3~4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法国夏纳举行。这次峰会是在欧洲债务危机引发国际全融市场剧烈动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新的复杂因素的大背景下举行的。针对上述复杂形势,各方在峰会上承诺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合力推动增长 合作谋求共赢》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我国对走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立场和主张。胡锦涛主席提出“五个坚持”,即坚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坚持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治理,坚持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坚持在发展中共促繁荣,简明扼要,切中要害,传递了保增长、促稳定、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明确信号,引起与会领导人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赞赏。
(1)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哪些知识?(12分)
(2)分析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五个坚持”蕴涵的生活与哲学道理。(10分)
26.(30分)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材料一:2006年至2010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及海洋经济示意图。
材料二: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天时、地利、人和。全省海洋岸线、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和近海渔场均居全国首位;浙江涉海院校15家,直接从事海洋科技研究的科技人员1.32万人;“十二五”期间,2000亿民间资本或将投入与海洋经济相关的行业;省政府将在温州、台州开展改革试点,清理不利于民营资本进入海洋开发的政策性障碍。
材料三:从河姆渡人最原始状态的海洋捕捞与长距离的航海活动,到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时庞大的船队,再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贯通,都展示了浙江人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随着岁月流逝、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这样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富含特色的海洋渔业、名人文化和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等等。这些海洋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厚积薄发的创造力,植根民间的生命力,成为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建设“海上浙江”的新引擎。
(1)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分析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14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浙江海洋文化资源优势,建设真正的“海上浙江”。(10分)
宁波市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D B D B D C B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B C B B C B C A D 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1)①峰会是在欧洲债务危机引发国际全融市场剧烈动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新的复杂因素的大背景下举行的,说明在当代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3分)②各方在峰会上承诺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增长,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3分)③各方在峰会上承诺以及与会领导人对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合力推动增长、合作谋求共赢的立场和主张引起强烈共鸣和高度赞赏,说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时代的主题,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3分)④胡锦涛主席发表《合力推动增长 合作谋求共赢》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我国对走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立场和主张,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答具体内容也可),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3分)
(2)①坚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②坚持在合作中谋求共赢,说明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③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治理,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④坚持在创新中不断前进,说明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事物发展。⑤坚持在发展中共促繁荣,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每小点2分,共10分)
(本题评分说明:①材料与观点要一一对应;②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1)“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和海洋生产总值稳步增加,(2分)2006至2010年浙江省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所占比重较小,与广东、山东等省差距较大。(2分)“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经济增长潜力巨大。(2分)
(2)①浙江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1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将促进浙江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分)涉海院校、科技人员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提供科技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形成竞争优势。(2分)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2分)民营资本参与海洋经济的开发有利于发挥其机制灵活的特点,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拓宽资金等渠道,增强其活力。(2分)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2分)浙江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弥补市场缺陷,为发展浙江海洋经济提供政策支持。(2分)
(3)①浙江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浙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推进海洋文化创新,从而促进“海上浙江”的全面发展。(2分)②继承浙江海洋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承海洋文化,从而促进“海上浙江”的全面发展。(2分)③同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以其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进一步促进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海上浙江”的全面发展。(3分)④发挥浙江人民群众建设海洋文化的积极性,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浙江海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其厚积薄发的创造力,植根民间的生命力,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建设 “海上浙江”的新引擎。(3分)
注: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GDP的近48%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浙江三省,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7%、17.8%和12.9%。浙江省“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GDP比重达到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