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地理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口与地理环境

资源简介

附件2:
扬州市高中优秀学业质量监测
专题资源包评审
申 报 材 料
专题名称 人口与地理环境
所属学科 地理
作者姓名 陈小丽 彭金华
工作单位 江苏省高邮中学
联系电话 13665245308
申报时间 2011年4月
扬州市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制
人口与地理环境
一、监测目标
(一)学业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概念;
(4)能通过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
(5)能通过案例分析影响人口移动的因素;
(6)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7)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8)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9)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10)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通过地图,能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4)通过讨论自学,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5)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6)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3)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
(4)辩证地看待人口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学业成就水平分类
1.优秀(A级)
(1)能进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能根据相关人口统计资料说明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
(2)根据图形、表格及相关资料,能区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分析其特点。
(3)能分析各大洲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归纳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4)能够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5)通过比较国际上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比较我国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式、流向等来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6)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含义,能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概念区别。
(7)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2.良好(B级)对A级要求中的“分析”“理解”和“归纳”能完成大部分。
3.合格(C级)对A级要求中“说出”基本掌握,尽努力参与“分析”“理解”和“归纳”。
二、监测内容
(一)知能框架建构
(二)重难点诠释
1.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4)人口迁移的原因
(5)人口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6)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概念
(3)人口移动的动因
(4)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
三、监测工具
(一)诊断性测试题及其解析、答案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图中分别反映了两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读图完成1-2题。
1.甲国最有可能是当今的( )
A.美国    B.印度    C.日本    D.英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能力,甲图代表发展中国家,乙图代表发达国家,四个选项中只有印度是发展中国家。
【答案】B
2.甲、乙两国相比( )
A.甲国人口出生率低      B.乙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C.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乙国人口平均寿命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甲国代表发展中国家。
【答案】C
读下表,完成3-4题。
国家名称 美国 德国 印度 日本
出生率‰) 14 9 25 9
死亡率(‰) 9 10 8 8
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 )
A.美国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关系。
【答案】B
读下图,完成4-5题。
4.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各大洲人口的迁入、迁出情况。
【答案】C
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移动的动因,可从迁出地的推力因素或迁入地的拉力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A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第6题。
6.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答案】 A
(二)形成性测试题及其解析、答案
基础题
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2题。
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读图能力,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 死亡率。
【答案】 B
2.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基本属于现代型,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答案】 C
3.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答案】 A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平方千米,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下图“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回答4-5题。
4.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 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 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答案】 C
5.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以上四个选项都是影响环境人口容
量的因素,但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丰富程度。
【答案】 A
应用题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6-8题。
6.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
A.韩国 B.古巴 C.新西兰 D.埃及
【解析】:本题组考查了人口数量、分布及人口问题。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国为发达国家,但1890~1920年人口增长较快,与目前的埃及相近为过渡型,而韩国、古巴和新西兰目前均属于现代型。
【答案】 D
7.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乙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各个国家或地区提出的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
【答案】 C
8.由上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 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 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解析】:甲国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人民收入高,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保持着较高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故与乙国不相吻合。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劳动力并不缺乏。
【答案】 A
2010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结合相关知识,回答9-10题。
9. 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分布更不均衡 B. 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
C. 人口迁移量大 D. 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口普查的影响。
【答案】 C
10.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
① 人口数量 ② 人口年龄构成 ③ 人口合理容量 ④ 城市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人口合理容量是通过对某地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某些自然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估算出来的,而不是通过人口普查就能调查出来的。
【答案】 B
(三)终结性测试卷及其命题双向细目表、解析、答案
终结性测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章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分布于人口合理容量
主要知识点 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题型分布及分值 单选题 1、2、5 6、8 3、4、9、11 7、10 12、13、14、15 16 17 18、19 20
难易度 易 中 易 中 易 中 难 易 中
分值 15 18 18 9
判断题 21 22 23、25 24
难易度 易 中 易 中
分值 2 2 6
综合题 26 27 28
难易度 易 中 难
分值 10 10 10
人口与环境终结性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和判断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 “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1-2题。
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增长率约为 ( )
A.33‰ B.43‰
C.25‰ D.15‰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答案】 A
2.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 )
A.人口总量稳定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D.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左右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增长在20世纪末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模式,必将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速。
【答案】 B
读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3-4题。
A 国 B国 C国 D国
3. 将来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将来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即为目前青少年比重较大的国家。
【答案】 A
4.将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将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即是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国家。
【答案】 D
右图为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读图,回答5-6题。
5.由图可知( )
A.2000年与2050年,我国少年人口男性均少于女性
B.2000年与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男性均多于女性
C.2050年15—29岁人口数量较2000年下降
D.40岁及以上人口,2050年少于2000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2050年,金字塔塔座较2000年窄,塔尖较2000宽,说明少儿比重下降, 而老年人比重上升。
【答案】 C
6.据图预测,未来四十年我国( )
①人口高增长率和高增长量仍将长期并存 ②老龄人口比重增大,步入老龄化社会
③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④社会福利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图中反映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即意味着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时老龄化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答案】 B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万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据此回答7-8题。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以上 总计
甲 人口数(人) 2000 6500 1500 10000
死亡率(%) 0.6 0.6 2.5 0.885
乙 人口数(人) 3500 6000 500 10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7.下列对表格数据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甲地死亡率较高,应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B.某地区的人口死亡率等于各年龄组死亡率之和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一定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解析】从表中看出,死亡率与人口的年龄构成有关,发达国家一般老龄化严重,死亡率要略高。
【答案】 D
8.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解析】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老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增多,同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增婴幼儿减少,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答案】 B
下图中的①②两图分别两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两个国家人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两个国家的老龄人口男性比女性多 B.①国就业压力大
C.②国社会养老负担重 D.两个国家人口增长类型不同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两个国家的老龄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
【答案】A
10.这两国家最有可能是 ( )
A.①俄罗斯②印度 B.①德国②日本
C.①肯尼亚②法国 D.①英国②巴西
【解析】①国人口构成示意图呈典型的金字塔型,0~14人口所占比例大,人口增长类型为过渡型,②国为典型的现代型。
【答案】 C
上海市1999年以来出生率在6‰以下,死亡率在8‰以下。右图是1999~2008年来上海市人口总数与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高高低”模式
B.“三低”模式
C.高增长模式
D.增长下降模式
【解析】上海市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三低”模式。
【答案】 B
12.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而人口总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低 C.人口迁移 D.经济发达
【解析】人口总数增加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总数增长较快,那么其主要原因应该是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答案】 C
13.导致上海市人口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文化因素 B.政治因素 C.生态环境因素 D.经济因素
【解析】人口迁移主要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答案】 D
右图为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折线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2001-2007年江苏人口( )
A.迁入增多
B.出生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死亡率下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人口增长总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量和人口机械增长量两部分构成的。
【答案】A
15.导致图中江苏人口增长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 ( )
A.历史、文化差异 B.自然环境差异
C.经济发展差异 D.人口政策差异
【解析】本题首先要弄清江苏人口总量变化主要跟人口的机械增长有关,即人口迁移,而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
【答案】C
读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如果图中a~d表示不同的国家,则下面几组排列中,最有可能的是 ( )
A.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埃塞俄比亚
B.中国、埃及、巴西、新西兰
C.美国、日本、丹麦、加拿大
D.印度、尼日利亚、南非、英国
【解析】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应为发展中国家,又有大量人口迁入,应为沙特阿拉伯,因为沙特因石油开采有大量外籍工人迁入。d国则符合一般发展中国家规律如埃塞俄比亚。【答案】 A
17.如果图中各点表示人口变化,符合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规律的是 ( )
A.a中国的上海 B.b美国的华盛顿
C.d埃及的开罗 D.e法国的巴黎
【解析】发达国家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不仅自然增长率低,且人口大量外迁到郊区。
【答案】 D
18.人口合理容量 ( )
A.是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 B.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C.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大于环境承载力
【解析】根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可知,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持续供养的最佳人口数量。
【答案】 A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能力。可用排除法解答。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非总人口数量,可排除A选项;由于对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认定,可能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排除B项,选定C项;16亿人是我国人口最大承载量,而非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不是指最高人口,而是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又可排除D项。
【答案】 C
20.北京市总人口数量2006年已经突破1700万,其中流动人口数量51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约北京市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交通运输条件
B.目前1,700万的人口数量就是北京市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
C.降低开放程度可以很有效地控制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D.要预测未来北京市人口容量应重点分析人口的机械增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人口增长。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答案】 D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土(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该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 )
【解析】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答案】A
22.发展中国家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 ( )
【解析】本题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相混淆,人口老龄化应该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
【答案】B
23.由于技术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异,即使自然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也往往是不一样的。 ( )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受多重因素的制约,除了自然资源条件外,还有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对外开发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等。
【答案】A
24.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环境人口容量是相对确定的。 ( )
【解析】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因此环境人口容量是相对确定的。
【答案】A
25.若某地区的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相当,则表明该地区人地关系协调。 ( )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受的人口最大负荷量,是一个警戒值,要是人地关系协调,人口应控制在人口合理容量的范围内。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综合题:
26.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处于加速增长阶段的是 (填字母)。(1分)
(2)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填字母)阶段,目前,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 洲。这些地区所面临的人口问题表现是 。(3分)
(3)不同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增长处于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 出生率、
死亡率和 自然增长率向 出生率、 死亡和 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6分)
【解析】本体综合考查了人口增长阶段及其典型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及不同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加速增长阶段是以死亡率的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人口老龄化往往对应增长减缓阶段,出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答案】(1)B (2) D 欧洲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3)高 高 低 低 低 低
27.阅读下表,回答:(10分)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国家或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上海匈牙利尼日利亚 11.3212.146.5 6.3914.114.0 4.93-2.032.5 7.2812.243.0 6.7414.414.0 0.54-2.229.0 5.8011.345.0 7.0014.415.0 -1.2-3.130.0
(1)上海199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0‰,是全国第一个出现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单位,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文化教育和家庭观念  C.国家人口政策 D.医疗水平低
(2)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总体已进入( )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3)近年来,匈牙利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人口年龄结构为 型。
(4)针对匈牙利和尼日利亚两国的人口问题,谈谈你的解决方案。
【解析】本题通过表格,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理解人口增长模式,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1)BC(2分,答对一个给1分 ) (2)C(2分) (3)老年(龄)(2分)
(4)匈牙利:鼓励生育;接纳国外移民(2分)
尼日利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引导劳务输出(2分)
28.读美国人口迁移图,回答:(10分)
(1)属于贩卖非洲黑人奴隶的迁移路线是(填序号) 。
(2)属于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引起新奥尔良市人口迁移的是(填序号) 。
(3)⑧表示退休老人迁移路线,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源 B.气候 C.经济 D.文化
(4)70年代初,因西部发展新兴工业而引起东北部技术人才迁移的是(填序号) 。
(5)④和⑤迁移的原因主要是(   )
   A.自然灾害 B.地区经济差异 C.战争 D.宗教
(6)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美国成为移民国家的主要原因(提示:从资源、人口、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理解不同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答案】
(1)③(1分) (2)⑦(1分) (3)B(1分) (4)⑥(1分)
(5)B(2分)
(6)答案要点:(共4分)
   二战前:受土地、矿产资源的吸引以及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欧洲移民;因西部采矿业和铁路建设等的需要,招募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大批劳工;因南部农业等行业的需要,从非洲贩卖大批黑人奴隶。(2分)
二战后,因地区济济差距,吸引了大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外籍劳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 的工作条件等吸引了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1分)
此外,还有因商业、政治、宗教、战争等原因的人口迁移。(1分)
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四、资源包应用价值分析
对教师:
1.全面、科学把握课程标准,
2.全程、分层监控教学过程,
3.真实、确实落实校本开发。
对学生:
1.培养、增强学习兴趣,
2.自觉、自主积极学习,
3.知识、情感、价值观三位一体。
概念:暂时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外籍劳工”流动总趋势: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
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较稀疏的国家
我国“民工流”主要流向:由农村流向城市
由中西部流向东部
由内陆流向沿海
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动因:最主要的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此外迁入地与迁出地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效应
对迁入地的影响: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人类社会早期:自然因素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15~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的主流是:旧大陆迁往新大陆;
已开发地区迁往未开发地区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永久性移民比例减少
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
人口迁移
人口移动的影响:大大促进了种族、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
世界人口分布
分布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沿海、平原地区稠密
稠密地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
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及政治文化等
政治文化因素: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
谋求人口
合理容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16亿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约8—9亿
世界人口增长
的历史轨迹
古代:缓慢增长
近代:快速增长
现代:“爆炸性”增长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阶段及模式转变
第一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加速增长阶段
第三阶段:增长减缓阶段
第四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传统型(“高低高”模式)
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模式)
不同国家的
人口问题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质积极引导劳务输出
发展中国家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0—14岁少儿比重过大
人口问题
人口政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移民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人口问题
人口政策
人口与地理环境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年)
自然增长率




(万人)
人口总数
自然增长率
(‰)
0
-1
-2
-3
-4
1350
1330
1310
1290
1270

国内人口迁移
二战前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新奥尔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