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内容:《8.3动能和动能定理2》总第_____课时课标核心素养要求进一步理解动能定理,领会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学习目标会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变力做功、曲线运动以及多过程问题.学习重点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变力做功、曲线运动以及多过程问题学习过程教学笔记【自主学习】回顾:功的计算式、动能定理表达式【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能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指导:1.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求恒力做的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的功,同时因为不涉及变力作用的过程分析,应用非常方便.2.当物体受到一个变力和几个恒力作用时,可以用动能定理间接求变力做的功,即W变+W其他=ΔEk.【例1】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缓慢地移动到Q点,OQ与OP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拉力F所做的功为( )mglcosθB.mgl(1-cosθ)C.FlcosθD.Flsinθ【针对训练1】 如图所示为一水平的转台,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转台的边缘,已知滑块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转台的转速由零逐渐增大,当滑块在转台上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转台对滑块所做的功为( )A.μmgRB.2πmgRC.2μmgRD.0任务二、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指导:1.对于多个物理过程要仔细分析,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一个子过程,分别对每个过程分析,得出每个过程遵循的规律,当每个过程都可以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方便.2.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有些力不是全过程都作用的,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弄清楚物体所受的力在哪段位移上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正确写出总功.【例2】如图所示,滑雪者从高为H的山坡上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B点后又在水平雪面上滑行,最后停止在C点.A、C两点的水平距离为s,求滑雪板与雪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例3】如图所示,一可以看成质点的质量m=2kg的小球以初速度v0沿光滑的水平桌面飞出后,恰好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BC为圆弧的竖直直径,其中B为轨道的最低点,C为最高点且与水平桌面等高,圆弧AB对应的圆心角θ=53°,轨道半径R=0.5m.已知sin53°=0.8,cos53°=0.6,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1)求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2)若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点C,求在圆弧轨道上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例4】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是水平的,长度d=0.5m,盆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为h=0.3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图中小物块未画出).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直至最后静止,则小物块最终停下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为( )A.0.5mB.0.25mC.0.1mD.0任务三、能处理动能定理和图像结合问题指导:1.观察给出的图像,弄清横、纵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横、纵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结合图像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交点、图线与横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的物理意义.【例5】质量为1kg的物体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外力F的作用而运动,如图4甲所示,外力F和物体克服摩擦力Ff做的功W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物体的最大位移为13mC.前3m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D.x=9m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m/s【针对训练2】在某一粗糙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像.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根据以上信息能精确得出或估算得出的物理量有(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B.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D.物体运动的时间【达标训练·限时检测】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水平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接触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开始接触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 )A.mv02-μmg(s+x)B.mv02-μmgxC.μmgsD.μmg(s+x)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虚线位置处有一个质量m=1kg的小滑块P,P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给P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m/s,P开始运动,已知P在虚线右侧总会受到大小为10N且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左上的恒定作用力F,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P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2)P最终所在位置到虚线的距离.3、如图所示,一长L=0.45m、不可伸长的轻绳上端悬挂于M点,下端系一质量m=1.0kg的小球,CDE是一竖直固定的圆弧形轨道,半径R=0.50m,O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现将小球拉到A点(保持绳绷直且水平)由静止释放,当它经过B点时绳恰好被拉断,小球平抛后,从圆弧轨道的C点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刚好能到达圆弧形轨道的最高点E,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轻绳所受的最大拉力大小;(3)小球在圆弧形轨道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的功.【反思总结】答案【例1】B 【针对训练1】A【例2】μ=H/s【例3】(1)3m/s (2)-4J【例4】D【例5】 ACD【针对训练2】ABC【达标训练·限时检测】A2、(1)1.8(2)2.163、(1)3m/s (2)30N (3)8J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