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单元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历史事件很多存在因果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必然关系的是:(???)A.?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C.?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D.?《双十协定》签订---解放战争爆发2.2019年10月,澳门爱国人士何鸿燊(shēn)将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日本侵华战争3.将下列序号中的说明与图片下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相连接,正确的一组是(??)A.?①—a②—b③—c??????B.?①—b②—a③—c??????C.?①—c②—a③—b??????D.?①—a②—c③—b4.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A.?争取民族独立?????????????B.?追求民主自由?????????????C.?近代化的探索?????????????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5.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一学制度一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①“民主”“科学”???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自强”“求富”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6.章开沅先生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三人“殊途同归”都是为了(??)A.?推翻清政府?????????????????B.?实行君主立宪制?????????????????C.?挽救民族危机?????????????????D.?建立民主共和国7.近代化,在中国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以下事件直接推动中国向民主政治转型的有(???)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图片是历史的痕迹,请为下面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排序(?)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②④9.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③打倒列强,除军阀④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②④③①???????????????????????????D.?②③④①10.近代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A.?军事技术—思想文化—政治制度?????????????????????????B.?军事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C.?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军事技术?????????????????????????D.?政治制度—军事技术—思想文化11.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次经历了下列演变(?????)A.?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B.?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12.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镇压农民运动?????????????????????????????????????????????????????D.?推动维新变法13.这张读书笔记出自于(???)A.?《四洲志》?????????????????B.?《海国图志》?????????????????C.?《使西纪程》?????????????????D.?《奏定学堂章程》14.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孤独的先行者”、“壮志难酬”、“人生命运坎坷艰辛”几乎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下列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在当时中国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而在日本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B.?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有力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C.??容闳多年促成的派遣留学生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夭折了。D.?郭嵩焘被委以出使英国钦差大臣后,朝野谩骂之声不绝于耳。15.鸦片战争以来一部分先进中国人逐步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开始“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启蒙????????????????????????????????B.?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C.?旧有“华夷观念”的转变????????????????????????????????????D.?早期留学生和外交使臣的奔走宣传二、问答题(共2题;共20分)16.举出《马关条约》中增开的四处通商口岸。17.读一读,议一议。???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简要评述费正清的上述观点。三、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35分)1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改编自《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材料二:民国初年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一族。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材料三:五四运动中,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一些工厂停工、铁路停运,直接威胁了军阀政府的统治,统治者惊慌失措。五四运动很快席卷全国20多个省,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项探索活动,列举该活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位,并阐述该活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2)结合材料二分析激起五四风雷的因素有哪些?(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革命进入新阶段的表现?19.?2020年12月12日,“张謇精神的时代意义2020年度论坛”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怀赤心实业救国]张謇(1853年~1926年)是我国近代的实业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窃謇以国家之强……在实业教育。”他还是一位政治家,于1910年参与发起组织了国会请愿运动,要求召开国会。[学先人高扬精神]张謇一生创办20多家企业,注重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是中国棉纺织,领城早期的开拓者;他还将纱厂盈利都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创办400多所学校,他肩挑“实业救国”重担,形成特有的“张謇精神”。[下定心实业兴邦]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反复指出,“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疫情以来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国家要不断为其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让其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1)材料中张謇提出的“强国之道”指什么?并简述他组织国内请愿运动的背景。(2)世事变迁,精神不灭。结合材料,提炼“张謇精神”并分析该精神对当代企业发展的时代意义。(3)运用课本知识解释“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的内涵,并谈谈国家该如何让企业吃好实业兴邦的定心丸。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A项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不符合题意;B项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不符合题意;C项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存在因果必然关系,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符合题意;D项《双十协定》签订---解放战争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解放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要求识记重要史实。2.【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因战争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可知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故导致该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CD三项都不是导致题干文物流失海外的战争,不符合题意;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题干文物流失海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法联军的罪行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3.【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正确的是①-b②-a③-c。B项①—b②—a③—c连接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史上的重要史实。掌握鸦片战争、新中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历史意义。4.【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题干的知识简图可知,这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中主张是“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的主张是变法图强;辛亥革命的主张是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洋务运动、戊戍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ABD三项和题干知识简图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近代化的探索是他们学习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图示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5.【答案】B【解析】【分析】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先后有洋务派兴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维新派进行变法图强的戊戌变法运动;革命派进行的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这些都属于近代化的探索。由此分析,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B项④③②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探索,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6.【答案】C【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领导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三人的共同目标都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ABD三项都不是三人“殊途同归”的共同目的,不符合题意;C项是挽救民族危机三人“殊途同归”的共同目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孙中山和张謇三人的共同目标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7.【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主张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③符合题意。C项②③直接推动中国向民主政治转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的探索,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8.【答案】C【解析】【分析】《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是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上,宣读的大总统誓词;《革命军》1903年5月由上海的大同书局印行;《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在日本东京正式出版;《新青年》1915年在上海创刊。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C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大事的时间顺序。要求识记基础史实。9.【答案】D【解析】【分析】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是指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②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出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邹容的《革命军》一书;③打倒列强,除军阀反映的是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④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发生于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因此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D项②③④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口号、标语、诗词出现的先后顺序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历史一定要注意对历史时间的掌握。10.【答案】B【解析】【分析】中国近代化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的探索。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辛亥革命中,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主张学习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中,进步的知识分子主张学生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文化。因此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反映出中国近代化历程依次是学习西方的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首先学习君主立宪制,后学习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军事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注意理清和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以及特点,重点掌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11.【答案】B【解析】【分析】近代最早学习西方政治模式是维新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英国日本近代的政体是一样的,紧接着辛亥革命主张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希望建立像法国和美国一样的共和政体,十月革命以后,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中国人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拯救国家的指导思想。中国开始走上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AC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2.【答案】A【解析】【分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进技术、优势发展中国,使中国富强。A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3.【答案】B【解析】【分析】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ACD三项和题干读书笔记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海国图志》是题干读书笔记的出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海国图志》的识记能力。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14.【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对魏源、郭嵩焘、容闳人生命运的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的遭遇,从孤独、难酬、坎坷这几个关键词可以得出他们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上的挫折,而B是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鸦片战争前。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相关知识。知道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的坎坷经历。15.【答案】B【解析】【分析】与明朝以来以往的“西学东渐”不同的是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通过武力伴随着血腥强势进入中国的,客观上迫使中国人“开眼看世界”。ACD三项都不是“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是开始“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相关知识。知道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原因。二、问答题16.【答案】苏州、杭州、沙市、重庆。【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增开的四处通商口岸是苏州、杭州、沙市、重庆。故答案为苏州、杭州、沙市、重庆。【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马关条约》内容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17.【答案】他的观点不正确。因为他的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这场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而处心积虑策划的结果,虎门销烟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战争本身并不是因为在外交平等与对等贸易上出现矛盾而爆发的。(其他类似表述也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的观点不正确。因为他的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这场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而处心积虑策划的结果,虎门销烟只是发动战争的借口,战争本身并不是因为在外交平等与对等贸易上出现矛盾而爆发的。【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性质及影响的理解。三、材料分析题18.【答案】(1)例1:洋务运动;李鸿章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例2:戊戌变法;康有为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例3:辛亥革命;孙中山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新青年》等刊物极大的影响了年轻一族,说明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不顾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3)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的“……他们曾经学习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他们曾经寄希望于封建君主的维新新政……他们曾经渴望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以创建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可看出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进行的探索活动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戊变法(或百日维新、维新新政、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激起五四风雷的因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民国初年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影响了年轻一族”可知,新文化运动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由材料二“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可知,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3)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材料三“五四运动中,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一些工厂停工、铁路停运,直接威胁了军阀政府的统治”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是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答案为:(1)例1:洋务运动;李鸿章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例2:戊戌变法;康有为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例3:辛亥革命;孙中山等;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新青年》等刊物极大的影响了年轻一族,说明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思想基础。巴黎和会不顾公理,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说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3)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9.【答案】(1)实业救国、教育救国。20世纪初,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2)张謇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张謇精神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怀赤心实业救国”和“窃謇以国家之强……在实业教育。”联系所学知识,张謇提出的“强国之道”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根据材料中的“1910年参与发起组织了国会请愿运动”,联系所学知识,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张謇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张謇精神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故答案为:(1)实业救国、教育救国。20世纪初,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2)张謇精神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热心公益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张謇精神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张謇,考查张謇的事迹、张謇精神、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