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天津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天津一中2011-2012-1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学科试卷
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I:127 Si:28
I卷(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代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C.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同一化学反应反应条件不同,ΔH值一定不同
3.反应Cl2+H2OHCl+HClO达平衡时,欲使HClO浓度增大,应加入( )A.CaCO3 B.HCl C.NaOH D.H2O
4.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为0.3 mol/(L·min)
B.在2 min内用C表示反应速率是0.2 mol/(L·min)
C.v (B)=3v (D)
D.v (A)=0.4 mol/(L·min)
5.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至两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6.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由“C(石)→C(金);△H= +1.9 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在101KPa时,1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 = 2H2O(l);△H= -571.6kJ/mol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 -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为△H= -(2×57.3)kJ/mol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化学平衡发生新的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变化
D.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8.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H=- 9.48 kJ/mol
(ii) I2(s)+ H2(g) 2HI(g) △H=+26.48 kJ/mo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54 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9.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10.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11.下列现象不是由平衡移动引起的是( )
A.氯水光照颜色变浅 B.使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H2、I2、HI平衡混合气加压颜色变深 D.重铬酸钾溶液中加碱颜色变为黄色
12.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2(g)+Cl2(g) = 2HCl(g) △H= -Q1kJ/mol; H2(g)+Br2(g) = 2HBr(g) △H= -Q2kJ/mol
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Q1>Q2
B.1mol 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 HBr(1)具有的能量
C.生成1molHCl气体时放出Q1kJ热量
D.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13.密闭容器中,反应2A+B 2C达平衡时,若增大压强,则平衡向生成C的方向移动,则以下关于此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和B中至少有一种是气体 B. C肯定不是气体
C.如果C为气体,A、B一定均为气体 D. A、B、C一定均为气体
14.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 + yB(g) zC(g),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2.5mol/L,当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缩小到原体积1/2时,再达到平衡后,测得A浓度为4.5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x + y < z
C.C的体积分数提高 D.B的转化率提高
15.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2v(NH3) = v(CO2) B.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变
16.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
Cr2O72-(aq)+2Pb2+(aq)+H2O(l)2 PbCrO4(s)+2H+(aq) ΔH<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17.已知700K时,N2+3H2 2NH3 ΔH=-Q kJ/mol,现有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保持700K条件下,向密闭容器甲中通入1molN2和3mol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 Q1kJ;向密闭容器乙中通入0.5molN2和1.5molH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 Q2kJ。则Q、Q1、Q2的大小关系是( )
A.Q = Q1 = 1/2 Q2 B.Q>Q1>2Q2
C.Q>2Q2>Q1 D.Q = Q1 = Q2
18.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的是( )


A.CO2(g) + 2NH3(g)CO(NH2)2(s) + H2O(g); △H<0
B.CO2(g) + H2(g)CO(g) + H2O(g); △H>0
C.CH3CH2OH (g)CH2=CH2(g) + H2O(g); △H>0
D.2C6H5CH2CH3(g) + O2(g)2 C6H5CH=CH2(g) + 2H2O(g); △H<0
19.500℃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 ,平衡后,向容器内再充入1molNO2,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容器内气体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最后比原来还要浅
B.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NO2的转化率变小
D.N2O4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
20.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
CO(g)+H2O(g) CO2+H2(g)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1>t2):
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 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 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 mol 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O2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A.188kJ B.436kJ C.557kJ D.920kJ
22.已知反应 2NH3N2 + 3H2,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2 + 3/2 H2 NH3 的平衡常数为( )
A. 4 B.2   C.1   D.0.5
2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P4(白磷,s)+5O2(g)=P4O10(s) ΔH=-a kJ/mol
4P(红磷,s)+5O2(g)=P4O10(s) Δ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24.已知:2Zn(s)+O2(g)=2ZnO(s) △H=-701.0kJ·mol-1
2Hg(l)+O2(g)=2HgO(s) △H=-181.6kJ·mol-1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 )
A.-259.7 kJ·mol-1 B.-519.4kJ·mol-1
C.+259.7 kJ·mol-1 D.+519.4kJ·mol-1
25.实验室用4molSO2与2mol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
2SO2(g)+O2(g) 2SO3(g);△H=-197kJ/mol,当放出315.2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 )
A.40% B.50% C.80% D.90%
Ⅱ卷
四.填空题:
26.用50mL 0.5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25mol/L H2SO4溶液来做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测得溶液在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为t1℃~t2℃ (t2>t1),混合后溶液的比热容为c = 4.18J/(g·℃),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mL,中和热△H=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达式,不用化简)
若将H2SO4溶液换成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测得的△H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若将稀硫酸换成浓硫酸来做该实验,测得的△H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27.有两只密闭容器A和B,A容器有一个可移动的活塞能使容器内保持恒压,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时间这两只容器中分别充入等量的体积比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气体,并使A和B容积相等,如右图。在保持400℃的条件下使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请填写下列空白:
(1)达到平衡时所需的时间A容器比B容器 (多、少),A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B容器中 (大、小)。
(2)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通入数量不多的等量的He,
A容器中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移动(向左、向右、不移动)。
B容器中化学平衡 移动(向左、向右、不移动)。
(3)达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两容器中再通入等量的原反应气体,达到平衡时,A容器中SO3的百分含量 。B容器中SO3的百分含量 。(增大、减小、不变。)
28.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2(g)、CO(g)和CH3OH(l)的燃烧热△H分别为-285.8 kJ·mol-1、-283.0 kJ·mol-1和-726.5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水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由CO2和H2合成甲醇(CO2+3H2 CH3OH + H2O)
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1、T2均大于3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v(CH3OH) =nA/tA mol·L-1·min-1
②该反应在T1时的平衡常数比T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从T1变到T2,
达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mol CO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转化率为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自然界的矿物、岩石的成因和变化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地壳内每加深1km,压强增大约25000~30000 kPa。在地壳内SiO2 和HF存在以下平衡:SiO2 (s) + 4HF(g) SiF4 (g) + 2H2O(g)
△H=-148.9 kJ/mol,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在地壳深处容易有__________气体逸出,在地壳浅处容易有________沉积
(2)如果上述反应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当反应达到平衡时,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2v正(HF)=v逆(H2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SiO2的质量保持不变 d.反应物不再转化为生成物
(3)如果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_________(选填编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在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在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4)若反应的容器容积为2.0L,反应时间8.0 min,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了0.12g/L,在这段时间内HF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计算题:
30.在一定条件下,CH4和CH3OH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g)+2O2(g)=CO2(g) + 2H2O(g)  ΔH=-890kJ/mol
CH3OH(g)+1.5O2(g)=CO2(g) + 2H2O(g) ΔH=-750kJ/mol
如果有CH4和CH3OH的混合气体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06kJ,将生成的气体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36g。则混合气体中CH4和CH3OH的体积比________。
31.在一定温度下将2 mol A和2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某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C(g)+2D(g),2 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 mol D,请填写下列空白:
(1)2min内B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
(2)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体系中C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C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容器内气体的平均密度________________,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从逆反应开始进行,开始加C和D各4/3 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等,则还应加入_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_mol。
参考答案:
I卷
一.选择题:
1.C 2.B 3.A 4.D 5.B
二.选择题:
6.C 7.C 8.D 9.D 10.B
11.C 12.AB 13.AC 14.CD 15.BC
16.A 17.B 18.A 19.BD 20.BC
三.选择题:
21.B 22.B 23.C 24.A 25.C
II卷
四.填空题:
26. 偏大 偏小
27.
(1)少 大
(2)向左 不
(3)不变 增大
28.
(1)2858
(2)CH3OH(l)+O2(g)===CO(g)+2H2O(l) △H=-443.5kJ/moL
(3)③④
(4)(4-2a):4
29.
(1)SiF4、H2O SiO2
(2)b、c
(3)a、d
(4)0.001moL/(L·min)
五.计算题:
30.2:3
31.
(1)0.1moL/(L·min)
(2)1/2
(3)增大 不变 增大 不变
(4)B天津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五
第I卷(共51分)
注意:请在机读卡上作答
一、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
1、下列字词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岑寂(cén) 切削(xiāo) 拮据(jù) 模棱两可(léng)
玷辱(diàn) 投奔(bēn) 下乘(chéng) 不落言筌(quán)
拱券(quàn) 迤逦(lǐ) 毗邻(pí) 气喘吁吁(xū)
处置(chǔ) 漆黑(qī) 讥诮(qiào) 天理昭然(zhāo)
下列字词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赍发 央浼 流弊 遵徇 感恩戴德 B.通宵 仓廒 譬如 逻辑 战战兢兢
C叫嚣 讫今 押韵 沮丧 富丽堂黄 D.涵义 付梓 坍缩 絮烦 不落巢臼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憎恶(讨厌) 善善恶恶(坏事) 嫉恶如仇(憎恨) 恶乎待哉(什么)
强横(粗暴) 妙趣横生(纵横杂乱) 飞来横祸(意外的) 一脸横肉(凶恶的)
即景(就着) 非此即彼(就是) 不离不即(靠近) 成功在即(马上)
周济(救助) 无济于事(有益) 同舟共济(渡河) 缓不济急(帮助)
4、给下列句子的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①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整整十五年!
②“木叶”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 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③我们 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
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 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控制 绵密 只要/就/不然 B.辖制 细密 若/就/否则
C.辖制 绵密 若/就/否则 D.控制 细密 只要/就/不然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的一项是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只有长期努力才能成功。
无论是省级财政,还是市县财政,远远没有达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地步,要办的事还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必须坚持锱铢必较,把每分钱用到最需要、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经过八小时不畏艰险的攀登,他终于登上了山顶,四顾茫茫云海、巍巍群山,不禁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在3月6日举行的临江区干部大会上,张部长指出,干部在无人监督的场所,对于诱惑更要做到秋毫无犯,要始终做到洁身自好。
6、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石榴被称为“生命之果”。最近,在日本健康饮料的推介会上,石榴得到备受瞩目。
《西游记》即使后来被多次改编,不仅有戏说版、电影版,甚至于日本版和西洋版,还是没能超越六小龄童的“经典”地位。
电影《冬天》投资仅300万,而票房收入达到1400万元,这样的成绩显示了过人的“性价比”。
5个月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有效遏制了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件多发频发的势头。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沈从文是我国现代作家,代表作《边城》,钱钟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B.《水浒》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水浒》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王勃,字子安,少有才名,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初唐“四杰”。
D.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伯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位巨匠。
下列各组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①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②而御六气之辩
B.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C.①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①小知不及大知 ②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9、下列语句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悦亲戚之情话 ②俨骖騑于上路 ③当敛裳宵逝
④幼稚迎门 ⑤襟三江而带五湖 ⑥宾主尽东南之美
⑦梓泽丘墟 ⑧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⑨谨拜表以闻
⑩不过数仞而下
A.①②/④⑥/⑤⑨/③⑧/⑦⑩ B.①/②④⑥⑨/③⑤⑧/⑦⑩
C.①⑤/②⑨/④⑥/③⑧⑩/⑦ D.①⑤/②⑨/③⑧/④⑥/⑦⑩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⑥但以刘日薄西山 ⑦去以六月息者也
①⑤⑥ B.②③④ C.⑤⑥⑦ D.②④⑥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9分,每题3分)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1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 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每题3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 《居士集》)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
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
C.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稍微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②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①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①而散亡磨灭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①亦因以自警焉 ②蒙故业,因遗策
16、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于身者,无所不获: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见于言。
B.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个人功业,往往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
C.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传世,往往受到个人天赋能力的限制。
D.今之学者,……皆可悲也:以竭尽文辞技艺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第Ⅱ卷(共49分)
注意:在答题纸上作答
四、(16分)
18、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填写下列名言名句(10分)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8分)
扛着铁锹进城
刘亮程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就这样,3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
  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
  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谝。
  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和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铁锨。铁锨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是:劳动。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这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前不久,我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我还会把我的妻子女儿接进城市,她们不会在城市中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但会从我的劳动中感受到那片饱满的金黄色。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
  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
(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20、作者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在作者眼里,城市有怎样的特点?(6分)
21、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划线部分文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22、综观全文,分析文末“我扛着锨呢,怕啥”在文中的含义。(4分)
23、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题目颇有特色,作为农民典型形象的“扛着铁锹”与“进城”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映照。
B.本文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初入城市的农村青年对于城市的复杂心理:既自卑又自信,既怯懦又勇敢。
C.文中描写作者在城中寻找土地播种的梦境,含蓄地表现了依恋土地、思念故乡的感情。
D.作者认为自己对付生活和世界的工具就是铁锹。在这里,“铁锹”已经成了一个象征物。
E.本文以新鲜的取材、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见长,语言也很有个性,与内容相得益彰。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5分)
雪 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4、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而卢梅坡的这首诗写得新意十足,你能说说这首诗写作技巧妙在哪里吗(不少于80字)?也有人把这首诗归为哲理诗,它给了你什么人生启示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
5、B (“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荡气回肠”:指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也作“回肠荡气”。)(“秋毫无犯”是指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而语境中讲的是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学会抵制诱惑,使用不当。)
6、D(A“石榴得到备受瞩目”杂糅,B关联词语的搭配和语序有问题,C“过人的“性价比””,“超常的性价比”)
7、B
8、A
9、D
10、A
11、C
12、D
13、B
14、D
15、A
16、A
17、C
18.(1)①颜渊能够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②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
19、答案略
20、城市是一块充满诱惑力未曾开垦的荒地。
城市与村庄的事情是一样的,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城市就像自家土地,可以种自己想种的东西。
21、种地和编辑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作者采用一系列比喻,将两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把握了两种工作自身的特点,又突出了两者的神似之处。语言生动鲜活,生活气息浓郁,有很强的表现力。
22、“扛着铁锹进城”意味着自己保持着热爱劳动、踏实工作的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在城市生活就不怕任何困难。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精神品质的自信。
23、BC(B看不出“自卑”“怯懦”;C写梦境是为了表现作者意识到自己一直“扛着铁锹”)
24、
(1)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
  “骚人搁笔费评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骚人”,即诗人:“搁”,放下:“评章”,评论。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一点。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差”讲。
  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评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
此题6分,对比3分,拟人、托物言志共3分。
(2)对于咏物言志的诗,我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此题9分,能认识到人各有短长,并联系实际阐述,可得6—7分,能进一步认识到要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可得8—9分。
不及格:1、梅花的坚强品质启迪;2、梅花苦修内在品质,白雪徒有其表引发;3、只对客观或全面(辩证)看待事物评价,没有对人的启发
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 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不过,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和勉励你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你。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文科班)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
1.漫画警示我们( )
①应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增强公众参与热情 
②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予以公示 
③应真正使公众能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避免流于形式 
④应真正做到听证于民、决策利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所谓晒客,指的是那些热衷于用文字、照片和视频等方式将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历放在网上曝光、与人分享的网友。“晒客”族的一个口号就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种观点( )
A.是正确的,因为网络是一片无拘无束的天空
B.是正确的,因为公民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C.是错误的,因为公民的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D.是错误的,因为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3.某市多名农民工建议市人大代表向市人大提交一份关于农民工医疗、养老等问题的提案。农民工的行为是( )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体现 B.依法参与民主决策
C.依法参与民主管理 D.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4.2010年6月,《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草案)》中有关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规定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专家指出:“总的说来,针对人肉搜索的态度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不要禁止,但要规范。”这一共识体现了( )
A.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B.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D.监督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5.大学生张某毕业后被一街道社区选为居民委员会主任。上任伊始,遇到私家车随便占道,影响居民出行的难题。他急需帮助,你认为正确的解决办法是( )
A.提请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B.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C.一家一户劝说 D.提请交管部门管理决定
6.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来函形式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A.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B.国家权力机关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C.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D.决策机关拓宽民意反映渠道
7.佛山市拟在五个城区主要路段禁行电动自行车方案公示后,很多市民通过打电话、网络评议等方式积极参与讨论,方案经过适当调整修改,最后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认同。这体现了我国公民通过________参与民主决策。( )
A.信访举报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会听证制度
8.“不论富贵、权贵和庄稼人都应一视同仁,并不因特殊情况而有出入。”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这一名言对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的积极意义在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 )
A.遵循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D.坚持经济平等和政治平等相一致的原则
9.2010年11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抑制通胀的具体措施: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这表明( )
①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 
③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针对2010年7月以来,我国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的现状,国务院于2010年11月20日及时出台16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这样做( )
A.说明生活必需品的劳动量增大 B.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是政府在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D.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11.温家宝在浙江大学与大学生座谈时,一名大三学生对总理说,他想从政,想做像总理一样为老百姓服务的人。温家宝勉励他说,如果从政“要做事不要做官”。要做事不要做官意味着( )
A.要做事就不能做官,要做官就不能做事
B.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方法,为人民谋利益
C.应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工作经得起各方检验
D.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态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当公共权力被滥用,当政府官员不尽职,造成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受到威胁时,公民,请举起手中的利剑,依法同腐败分子作斗争。据此回答12~13题。
12.公民手中的利剑是指( )
A.公民的监督权 B.公民拥有惩罚权 C.公民的选举权 D.公民的罢免权
13.作为一个公民,在举起手中的利剑时( )
①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②要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 
③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  ④不得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属于政府履行职能的是( )
A.省政协委员座谈共商应对金融危机 B.温家宝总理访问西班牙等欧洲国家
C.中共中央举行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 D.消费者协会监督食品安全生产企业
15.“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相关部门对奶粉市场进行了整顿,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奶粉市场的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这里政府履行的职能主要是( )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16.近一段时期以来,公共舆论出现了“被就业”“被增长”“被自愿”等“被”现象。所谓“被增长”,就是说实际没有增长,但在政府的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使我们都被统计数字“幸福”地笼罩着。“被增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要( )
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C.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D.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17、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表现在( )
A.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B.任何人都享有绝对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保障 D.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并已经消灭了贫困
18、村民委员会设置了理财小组,每三个月对村里账目进行一次检查。查账后,还要张榜公布结果。如果村民对某项支出产生疑问,可以找理财小组查账。这表明村民在行使( )
A.民主选举权 B.民主管理权 C.民主决策权 D.民主监督权
到2010年底江苏省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推行新农保,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据此回答19-20题:
19.新农保工作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谁缴费谁受益”的原则。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农民参加新农保应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B.农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既行使权利又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C.农民参加新农保应坚持自愿的原则
D.参加新农保是农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0.江苏省政府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表明政府具有( )
A.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1.下列事件中,你认为政府必须解决的是( )
①某大型超市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②某股民选股失误,损失严重
③某食品公司制作食品时非法使用有害添加剂
④小王购买商品房要办理产权登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目前我国的选举还不是完全直接的,这主要是由我国目前的实际条件所决定的。这里的“实际条件”是指( )
①社会经济制度 ②物质生活条件
③人口众多 ④选民的文化水平及其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3.温家宝总理曾向媒体和官员引述这样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这段材料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 )
A、为人民服务 B、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C、对人民负责 D、行政机关
24.公民遇到困难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求助于政府。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求助或投诉形式主要有( )
①开设热线电话
②设立信访部门
③发展电子政务
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⑤各级党委的纪检部门
⑥各地消费者协会
A.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5.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就是要求( )
①各级党组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行政
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③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处理国家行政事务
④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2007年11月21日,以许建强、林国钦为首,盘踞阳江十多年长期欺行霸市、垄断经营、持枪杀人的两大涉黑犯罪组织被警方摧毁,大快人心。这说明( )
A.政府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国家机关科学执政,不断提高执政水平
C.国家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供公共服务
D.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有切实的法律保障
27.温家宝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面对今年经济形势,国家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遏制通货膨胀。这体现了政府在行使经济职能中的哪一方面( )
A.市场监管 B.经济调节 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
28.政府之所以“问计于民”,是因为( )
A.我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我国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C.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D.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9.城管执法人员一发现小摊贩占道卖东西就立即依据《城市综合治理条例》没收其商品。此举( )
A.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是依照法律法规办事 B.是合法行政,但欠合理
C.侵害了小商贩的合法权益。 D.体现了政府的高效便民和诚实守信
30.在我国,保证把人民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其关键是( )
A.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加强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 D.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二、主观题
3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经济增长中却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0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和攻关力度,大力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选择大宗、稀缺、稀贵资源及对环境影响大的废弃资源实施重点突破,积极鼓励各行各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请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政府高度重视上述问题的理由。(10分)
32.某市设立“无车日”,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对此,绝大多数市民能自觉遵守市政府相关规定,保证“无车日”活动顺利进行,履行了市民应尽的义务。可也有人说,开车上路是我的权利。
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0分)
33.近年来,某市政府大力推行“民心工程”,为群众办实事。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建成了疾病控制中心和传染病综合门诊楼11处,新增农村参保人员7万人;整顿、清理书报刊和音像市场,收缴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9万件并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上述材料中,该市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6分)
34.某同学每天上学都要经过一条国道。但是,由于没有设置红绿灯和交通护栏,常常发生交通事故。为此,他找到当地的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在人大代表的督促检查下,有关部门克服困难,设置了红绿灯和交通护栏,使这条“要命路”变成了安全道。(14分)
(1)上述材料中,该同学是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的?
(2)你认为该同学还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反映这一问题?
(3)公民可以直接向决策机关建言献策,你认为这样做有哪些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BBB 6—10 DCABC 11—15 CADBB
16—20 CABBD 21—25 DDACB 26—30 ABDBD
二、主观题
31.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
③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废弃物资源化水平,是我国政府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具体体现。
32.
(1)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2)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无车日”期间,绝大多数市民自觉遵守规定,履行相关义务,同时也享受了良好生存环境和出行便利的权利。而材料中“开车上路是我的权利”这一说法片面强调个人权利,忽视了应尽的义务。
(3)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绝大多数市民能自觉遵守市政府相关规定,保证“无车日”活动顺利进行,就是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的体现。
33.
①保证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文化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4.
(1)该同学发现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向人大代表反映,一方面做到了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又能够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
(2)直接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给市长发短信;在政府网站上发帖;通过学校、家长反映给有关部门等。
(3)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是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天津一中2011-2012-1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文科)
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64题共64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② 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 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4.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在山东某旅游点,导游在一处为“杏亭”的景点讲解:“春秋时期,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你联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5.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①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②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③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④“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你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那么你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包括
①《诗经》 ②《春秋》 ③《道德经》 ④《礼记》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 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 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荀子的思想   B.孟子的思想  C.孔子的思想  D.韩非子的思想
9.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学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它主张“仁政” B.它主张“天人感应”
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学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10.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自北宋起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1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2.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部著作
A.《明夷待访录》 B.《日知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船山遗书》
14.明清时期某些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黄宗羲就是其中一员。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5.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16.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苏格拉底 B.安提丰 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
17.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类似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18.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这种理论是
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
1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学说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20.“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C.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之父”的代表作是
A.《十日谈》 B.《神曲》 C.《歌集》 D.《哈姆雷特》
22.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之一”,他借“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之口赞美“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A.薄伽丘 B.莎士比亚 C.彼得拉克 D.但丁
2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其思想核心是
A.权力归人民集体所有  B.权力归资产阶级所有
C.权力归金融贵族所有  D.权力之间的制衡
24.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学说
25.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
A.实行开明君主制 B.提倡天赋人权
C.主张人民主权 D.提倡进步和理性
26.下列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27.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在于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艺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B.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后者的产生与自然科学没有关系
C.前者主要反对天主教会神学思想,后者主要反对封建专制主义
D.前者遍及西欧各国,后者仅限于法国
28.要从源头上了解“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思想,我们最应该看:
A.《论法的精神》 B.《天真汉》
C.《社会契约论》 D.《纯粹理性批判》
29.中国明清时期的黄宗羲和近代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家们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自由、平等 D.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
30.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31.29个烟花打成的“大脚印”从天安门沿着古都中轴线向“鸟巢”走来,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的文明古国,以她特有的方式奏响了第29届奥运会的序曲。下列有关四大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
B.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C.隋唐之际,我国已掌握了活字印刷技术
D.指南针用于航海始于北宋
32.被称为“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分别是我国古代发明中的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指南针
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印刷术
33.浑仪主要用于
A.航海   B.计算圆周率   C.观测天体坐标   D.治疗疾病
3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技著作是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35.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
A.天文和历法领域 B.数学和水利领域
C.天文和数学领域 D.历法和数学领域
3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 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3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而写一副对联?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38.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词的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 
B.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李清照、柳永   
C.词起源于宋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D.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代表作之一
39.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繁荣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
A.平民化 B.贵族化 C.神秘化 D.宗教化
40.《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洞察和批判。这些作品创作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1.一位古董商人要出售以下文物:篆文书写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甲骨文书写的五言诗、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A.唐末的洛阳   B.北宋的开封   C.明初的南京  D.民初的北京
42.首次作为全国统一文字的标准字体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43.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历代画家创作出了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
右图属于下列中的
A.人物画 B.山水画
C.写意画 D.壁画
44.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
C.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D.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45.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 徽剧与越剧相互融合形成京剧
③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④ 京剧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6.“理论的威力在于预见。”人们根据牛顿的理论预测并发现的行星是
A.天王星  B.地王星 C.火星  D.海王星
47.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
48.巨型计算机是人类的“天文望远镜”。2010年11月17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正式颁发证书。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一举夺魁。世界历史上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基础的是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1969年美国建立网络
C.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D.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49.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李鸿章
50.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变法思想宣传 B.思想解放作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实行君主立宪
5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能作为三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52.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和科学,从而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的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胡适 D.鲁迅
53.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54.下列新文化运动与启蒙运动相同的一项是
A.都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B.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C.都反专制、反封建 D.都以民主、科学为旗帜
55.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56.最早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庶民的胜利》
C.《马克思研究专号》 D.《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社会主义》
57.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要是
A.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B.推翻封建帝制
C.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8.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D.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59.毛泽东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
A.农村包围城市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城市领导农村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61.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这次会议最重大的决定是
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62.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位伟人思想的相同点不包括
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C.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 D.对农村土地问题给予了关注
63.以下是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华罗庚 C.李四光 D.袁隆平
64.右图反映的信息表明中国在世界上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上的位次是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神州五号
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65题12分,第66题12分,第67题12分,共36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65.(12分)以民为本,争取民权,中外思想家莫不为之呐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民本思想,其政治主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2)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张,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治国之道有何本质区别?(4分)
材料四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3)概括材料四的观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6分)
66.(12分)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HYPERLINK "http://www./" \t "_top"
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邮票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机车
(1)材料一这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相同影响是什么?(4分)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有两种因素促使了这种变化……其一,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其二,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2)依据材料二,指出“技术上、体制上”这两种因素的具体含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3分)
材料三 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三十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和行动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5分)
67. (12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材料二
中共七大会场 中共十五大召开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会议在中共思想史上有何突出贡献?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或建设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CDBC 6-10 BBDDD 11-15 CDBCD 16-20 ABCBC
21-25 CBDBB 26-30 DCCAC 31-35 CBCBA 36-40 CCCAD
41-45 DCCDC 46-50 DBCAB 51-55 CABCB 56-60 ACCAD
61-64 BADC
二、非选择题
65.(12分)
(1)(2分)人物:孟子(1分) 主张:仁政(1分)
(2)(4分)主张:材料二主张以严刑重罚治国,材料三主张以法治国。(2分)
区别:材料二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材料三资产阶级要维护人权 。(2分)
(3)(6分)观点:在中国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紧迫性和可行性。(2分)
核心:民权主义。(2分)
内容: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66.(12分)
(1)(4分)
新航路的开辟(1分)工业革命(1分)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答出两点即给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3分)
信息技术的发展(1分)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1分)
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分) 
(3)(5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1分)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
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答出两点即给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7. (12分)
(1)(6分)
思想文化成果:维新变法思想;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3分)
影响:①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实行了变法,虽然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②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利益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③通过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3分)
(2)(6分)
中共七大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分)
中共十五大的贡献: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3分)
墨梅图天津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物理学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与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与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B.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与电荷的电量成正比
C.若将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改为-q,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原来相反
D.若取走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变为零
2. 如图,a、b、c、d、e五点在一直线上,b、c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e两点间的距离。在a点固定放置一个点电荷,带电量为+Q,已知在+Q的电场中b、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将另一个点电荷+q从d点移到e点的过程中( )
A. 电场力做功qU
B. 克服电场力做功qU
C. 电场力做功大于qU
D. 电场力做功小于qU
3. 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二者的距离保持一定。若把它们各自的电量都增加为原来的3倍,则两电荷的库仑力将增大到原来的 ( )
A.3倍 B.6倍 C.9倍 D.3倍
4.如图(a)所示:AB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若在A点放置一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AB由A运动到B过程中的速度图像如图(b)所示,则下列关于A、B两点电势和电场强度E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B ,EA>EB B. A>B ,EA<EB
C. A<B ,EA<EB D. A<B ,EA>EB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电学知识后进行对电工穿的高压作业服进行研究,发现高压作业服是用铜丝编织的,下列各同学的理由正确的是 ( )
A.甲认为铜丝编织的衣服不易拉破,所以用铜丝编织
B.乙认为电工被铜丝编织的衣服所包裹,使体内电势保持为零,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C.丙认为电工被铜丝编织的衣服所包裹,使体内电场强度保持为零,对人体起保护作用
D.丁认为铜丝必须达到一定的厚度,才能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6、质子和α粒子由静止开始在同一电场中加速,此后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同一电场偏转,离开偏转场后打在荧光屏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到达荧光屏的位置相同
B.到达荧光屏的时间相同
C.到达荧光屏时的动能相同
D.到达荧光屏时的速度相同
7.如图所示,P、Q是两个带电量相等的负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点是O.现将一负电荷先后放在中垂线上的A点与B点,OA<OB,用EA、EB,εA、εB分别表示A、B两点的场强和负电荷在这两点时的电势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EA一定大于EB,εA一定大于εB.
B. EA一定小于EB,εA不一定大于εB.
C. EA不一定大于EB,εA一定大于εB.
D. EA不一定大于EB,εA一定小于εB.
8.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Q以相同的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平行板间的匀强电场中,P从两极板正中央射入,Q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同一点(不计P、Q的重力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则从开始射入到打到上极板的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运动的时间相等
B.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qP:qQ=1:2
C.它们的电势能减小量之比△EP: △EQ=1:2
D.它们的速度增量之比△VP: △VQ=1:2
9.如图为两电阻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两电阻的阻值之比R1:R2等于( )
A.1:3 C.1:
B.3:1 D.:1
10、如图,电源电压为30V,内电阻不计,一个“6V,12W”的电灯与一个绕线电阻为2Ω的电动机M串联接入电路.已知电路中电灯正常发光,则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为( )
A.40W B.44W C.48W D.60W
二、多项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三个带电小球a、b、c(可视为点电荷),三球沿一条直线摆放,仅在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作用下静止,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对b的静电力一定是引力  
B.a对b的静电力可能是斥力
C.a的电量可能比b少     
D.a的电量一定比b多
12. 图中K、L、M为静电场中的三个相距很近的等势面(K、M之间无电荷)。一带电粒子射入此静电场中后,依a→b→c→d→e轨迹运动。
已知电势K<L<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粒子带负电
B.粒子在bc段做减速运动
C.粒子在b点与d点的速率大小相等
D.粒子在c点时电势能最大
13.如图所示,一个带负电的小球悬挂在竖直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内部,接通K后,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 )
A.K闭合,减小AB板间距离,则夹角θ增大
B.K闭合,减小AB板间距离,则夹角θ减小
C.K断开,使B板竖直向上移动,则夹角θ减小
D.K断开,增大AB板间距离,则夹角θ不变
14. 有一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强度为I,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有n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在Δt时间内通过横截面积的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nSvΔt B.nvΔt C. D.
15.如图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A板向B板运动,当到达B板时速度为v,保持两板间电压不变, 则:( )
A.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v增大
B.当减小两板间距离时,v增大
C.当改变两板间距离时,v不变
D.当增大两板间距离时,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增大
16、用图示装置研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把A板向左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B.把A板向右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C.把A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D.保持两板不动,在AB之间插入一块金属板,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
三、填空题:
17、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电容器电容为 F,如果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V降低到36V,电容器的电量减少了 C。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垂直射入场强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该粒子在电场中的经历时间_____后,其即时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成30 角.在这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增量为_______.
19.两导线长度之比为1∶2,横截面积之比为3∶4,电阻率之比为5∶6,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 。
20.如图所示,A、B、C是平行纸面的匀强电场中的三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均为L,现将电量为C正电荷由A移到C电场力做功为,将电荷由C移到B电场力做功为,则A点电势_______________V(设B点电势为零).
21.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
(1)如图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
A.极板应带正电 B.极板应带正电
C.极板应带正电 D.极板应带正电
(2)如果只在偏转电极XX/上加如图①所示的电压,试在图③中画出所观察到的波形图;
(3)如果只在偏转电极YY/上加如图②所示的电压,试在图④中画出所观察到的波形图;
(4)如果在偏转电极XX/上加如图①所示的电压同时在偏转电极YY/上加如图②所示的电压,试在图⑤中画出所观察到的波形图
四、计算题
22..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ab=5cm,bc=12cm,其中ab沿电场方向,bc和电场方向成60°角,一个电荷量为q=4×10-8C的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为W1=1.2×10-7J求:(1)匀强电场的场强E=?
(2)电荷从b移到c,电场力做功W2=?
(3)a、c两点的电势差Uac=?
23、如图所示,两个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圆环穿于水平放置的绝缘光滑圆杆上,两环通过两根长度均为0.5m的绝缘细线与m=6.0kg的重物相连,整个系统平衡时两环间距为0.6m,如图所示。若不计圆环所受到的重力,求:(1)每根细线的拉力大小(2)每个圆环的带电量q。
(、)
24.如图所示,一示波器偏转电极长为L=5.0cm,板间距离为d=1.0cm两极板上加有90V的偏转电压。一个电子以初速度V0=2.0×107m/s沿两板的中轴线射入,已知电子的质量m=9×10-31kg,电量e=-1.6×10-19c.求:(1)电子经过偏转电场后的偏移Y,
(2)如果偏转电极的右边缘到荧光屏的距离为s=10cm,则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产生的光点偏离中心O点的距离y/多大?
25.两圆形平行金属板M、N,正对竖直放置,其半径r=0.3m,相距d=10cm,两板间加电压1000V;一个质量为m=0.02g,电量q=1×10-7C的带电液滴,从M板上的A点,以初速度v0=5m/s水平射向N板如图所示,恰好打在M板的B点,
求:(1)该圆形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所带电量的大小;
(2)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g=10m/s2,静电力常量9×109 Nm2/C2,空气介电常数为1)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C 4.D 5.C
6.A 7.C 8.C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1.AD 12.BCD 13.AD 14.AD 15.CD 16.AC
三.填空题:
17.5×10-3 2×10-2
18.
19.5/9
20.6
21.(1)AC
(2)-(4)
四.计算题:
22.
xab=0.05m xbc=0.12cm α=60o q=+4×10-8C
wab=1.2×10-7J
(1)wab=qUab Uab= wab/q=
E= Uab/ xab=60V/m ………………2分
(2)Ubc=Exbccos60o=3.6v Wbc=qUbc=1.44×10-7J ………………2分
(3)Uac= Uab+Ubc=3V+3.6V=6.6V ………………2分
23.
等量同种 光滑f=0 L=0.5m m=6kg xAB=0.6m
(1)2Tcosα=mgT=mg/2ocsα
sinα=0.3/0.5=α=37o
(2)
T‘sinα=Q==3×10-5C
T’=T
24.
L=5.0cm=0.05m d=1.0cm=0.01m
U=90V V0=2.0×107m/s
M=9×10-31kg e=-1.6×10-19C
S=100m=0.1m
25.
r=0.3m d=0.1m UNM=1000V
m=0.02g=2×10-5kg q=1×10-7C V0=5m/s
恰出B点 油滴重力
(1)S=xr2
(2)竖直 只受G 自由落体
水平 只受Eq 竖直上抛(类似)
L
K
M
0.6m
0.5m
m.e v
+
_
Y y/
O
L
s
Y’天津一中2011-2012-1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英语学科试卷
第一卷
I.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A.Warm. B.Cold. C.Windy.
2.What’s the correct time
A.6:25 a. m.. B.6:35 a. m.. C.6: 35 p. m..
3.What is Mr. Henry Green’s telephone number
A.2132567. B.2332657. C.2332567.
4.What would the man like to listen to
A.Classic old songs. B.Heavy metal songs. C.Pop music.
5.Where will the woman go
A.Austria. B.The Great Barrier Reef. C.Europe.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8题。
6.Why does the man look unhappy
A.He was chased by two dogs.
B.He disliked the two dogs brought by his new neighbors.
C.He disliked his new neighbors.
7.What kind of dogs does the man dislike
A.Big ones. B.Little ones. C.All of them.
8.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Sam’s new neighbors are noisy.
B.Sam is always woken up by his little dogs at night.
C.Most people like little dog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第11题。
9.How many pers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conversation
A.2. B.4. C.5.
10.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Friends.
B.Husband and wife.
C.Employer and employee.
11.When will the two speakers meet again
A.Tonight. B.Next weekend. C.Next Tuesday.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第14题。
12.How long will the holiday last
A.For a week. B.For a month. C.For two weeks.
13.Where does the boy want to go
A.Disneyland and the Fairy Cave.
B.Disneyland and Dinosaur World.
C.Dinosaur World and the Fairy Cave.
14.What is the final destination
A.The Fairy Cave. B.Disneyland. C.Not mentioned.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第17题。
15.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a store. B.In a restaurant. C.In a hotel.
16.What can we conclude about the woman
A.She is a warm-hearted person.
B.She is an optimistic person.
C.She is a generous person.
17.What is the man
A.A shop assistant. B.A customer. C.A manager.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第20题。
18.How did Deng get to France
A.By sea. B.By air. C.By train.
19.Why did Deng go to France
A.To study French.
B.To find a way to save China.
C.To study Marxism.
20.What did Deng like best
A.Football. B.Peking Opera. C.Playing bridge.
II. 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21.With our country entering ________ ageing society, there will be ________ rise in the demand for nursing staff.
A.the; the B.an; / C./; a D.an; a
22.—Never ________ in line to get on a bus.
—Is it not until you mention me ________ I know it
A.forget to wait; while B.forget waiting; which
C.forget waiting; that D.forget to wait; that
23.My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has disappeared. Who do you think ________ have taken it
A.should B.must C.could D.may
24.I _________ her not to walk on the thin ice but she wouldn’t listen.
A.suggested B.hoped C.warned D.persuaded
25.An investigation group _________ five men and two women has been sent to the spot to look into the matter.
A.consists of B.is consisted of C.consisting of D.consisted of
26.Many experts considered _________ quite necessary for the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hit areas to be given a lecture on psychological comfort.
A.that B.it C.this D.one
27.We saw the ________ houses and the ________ trees all over the village—it must have been hit by a hurricane.
A.ruined; falling B.ruining; falling C.ruined; fallen D.ruining; fallen
28.He was busy preparing his lessons, only _________ occasionally to have some tea.
A.to stop B.having stopped C.to have stopped D.stopping
29.His sister left home in 1998, and _________ since.
A.had not heard of B.has not heard of
C.had not been heard of D.has not been heard of
30.Part of Southeast Asia was struck by floods, __________ effects the people are still suffering from.
A.which B.whose C.its D.what
31.— How about having a picnic in the park on Sunday
— ___________ .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is fine with me.
A.You’re welcome B.It’s boring C.It’s up to you D.It depends
32.—How can we get the plan carried out without anyone __________ us
—Maybe we can rely on Mr. White.
A.support B.supported C.supports D.to support
33.Many of the things that_________ thought useless_________ man today.
A.used to be; used to serve
B.were used to being; are used to serving
C.were used to be; are used to serve
D.used to be; are used to serve
34.—What do you suppose made Alice so sad
—__________ the computer test.
A.Because she hadn’t passed B.For she didn’t pass
C.She failed to pass D.Her not having passed
35.The story is so interesting that he doesn’t tear himself away from the TV ________ it is time for lunch.
A.as long as B.unless C.even though D.if
36.—I beg your pardon
—Your mind must have been _________ when I was speaking, wasn’t it
A.wondering B.wandering C.walking D.speaking
37.—How many people attended the exhibit
—I’m not sure. _________ 100 people.
A.Exactly B.Actually C.Roughly D.Strictly
38.The girl ________ nothing ________ common ________ her sister.
A.has; with; in B.does; in; for C.has; in; with D.does; for; of
39.—How long _________ in Shanghai
—For just the weekend. I was back after the meeting was over.
A.did you stay B.have you stayed
C.were you staying D.are you staying
40.We are glad to see consumers have made an encouraging _________ to our new products.
A.demand B.difference C.remark D.response
III.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Once there was a little boy who wanted to meet God. He knew it was a long trip to where God lived, so he __41__ his suitcase with food and water and he started his __42__.
When he had gone about three blocks, he met an old woman. She was __43__ in the park just staring at some pigeons. The boy sat down next to her and opened his __44__. He was about to take a drink when he noticed that the old lady looked __45__ so he offered her a piece of bread. She __46__ accepted it and smiled at him. Her __47__ was so pretty that the boy wanted to see it __48__, so he offered her some water. Once again she smiled at him. The boy was __49__!
They sat there all __50__ eating and smiling, but they never said a word. As it grew dark, the boy realized how __51__ he was and he got up to leave, but before he had gone more than a few steps, he __52__ around, ran back to the old woman and gave her a hug. She gave him her the __53__ smile ever.
When the boy got home, his mother was __54__ by the look of joy on his face.
She asked him, “What did you do today that made you so happy ”
He replied, “I had __55__ with God.” But before his mother could respond, he added, “You know __56__ She’s got the most beautiful smile I’ve ever seen!”
Meanwhile, the old woman, also radiant(容光焕发)with __57__, returned to her home.
Her son was shocked by the look of __58__ on her face and he asked, “Mother, what did you do today that made you so happy ”
She replied, “I __59__ some food in the park with God.” But before her son responded, she added, “you know, he’s much __60__ than I expected.”
41. A. packed B. carried C. delivered D. arranged
42. A. game B. journey C. car D. work
43. A. standing B. playing C. sitting D. waiting
44. A. suitcase B. bag C. beer D. map
45. A. worried B. pale C. hungry D. poor
46. A. sadly B. joyful C. respectfully D. gratefully
47. A. face B. skirt C. smile D. ring
48. A. again B. often C. further D. soon
49. A. satisfied B. delighted C. surprised D. shocked
50. A. morning B. day C. night D. afternoon
51. A. happy B. tired C. bored D. thirsty
52. A. turned B. saw C. walked D. jumped
53. A. commonest B. biggest C. weakest D. trickiest
54. A. surprised B. terrified C. injured D. attracted
55. A. a talk B. a walk C. fun D. lunch
56. A. why B. who C. what D. where
57. A. joy B. fear C. anger D. content
58. A. victory B. regret C. peace D. sadness
59. A. sold B. back C. drank D. had
60. A. nobler B. taller C. wiser D. younger
IV.阅读理解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A
I wasn’t interested in becoming a model at first. I worked as a receptionist in a beauty shop during high school. It was in South Dakota. A woman who had worked for Vogue—a famous fashion magazine said to me, “Why don’t you go to New York and be a model ”
So I went to New York at eighteen. I went to the first model agency, they thought that I was too long-waisted. It was too bad since I came from South Dakota. I looked up in the telephone book. Hunting Hartford had just bought the agency. So I went there. I was in such a hurry that I couldn’t give my name to the receptionist. About half an hour later, the man who had just taken over the agency—he had been a male model before—came in. I was just staring at this unfamiliar man when he said, “You! Come into my office!”
How do you feel as a fashion model Quite OK, I should say. But you stop thinking when you are working. It takes a lot of nervous energy as well because the camera goes one, two, three very fast and you have to move very fast. I like my job because it gives me freedom. I can have half a day off to do things I like. I can’t do that if I do a normal job. I never like becoming a secretary. They have to sit in the office for eight hours a day, facing the same people.
Most models, after one or two years, can’t be still very interested in it. But I like being a model. Maybe I was a born one, as many people say.
61.Who inspired the author’s desire to become a model
A.A woman customer in the beauty shop.
B.Hunting Hartford.
C.The author herself.
D.The author’s father.
62.Why didn’t the author return to South Dakota when she was first refused
A.Because she had a strong desire to become a model.
B.Because South Dakota is far away from New York.
C.Because Hunting Hartford asked her not to go back.
D.Because she liked to be a receptionist at a beauty shop.
6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Hunting Hartford had an experience as a model.
B.Hunting Hartford thought the author might be a good model.
C.Hunting Hartford had always been a model agent.
D.Hunting Hartford accepted the author as a model.
64.Why did the author like being a model
A.Because she liked the woman customer.
B.Because she liked the freedom.
C.Because she liked to have a regular work schedule.
D.Because she liked Hunting Hartford.
6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A.Perseverance leads to your success.
B.Finding a job you like to do is important.
C.Both A and B.
D.Becoming a model is quite easy.
B
In America, drivers’ education is part of the regula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very student in his or her second year of high school is required to take a class in driver’s education. However, unlike other courses, it is not given during the regular school year. Instead it is a summer course.
The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class time for learn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driving time to practice driving. Class time is not unlike any other class. The students have a text from which they study the basic laws they must know to pass the written driving test that is given to anyone wanting to get a driver’s license(驾照).
Driving time is a chance for the students to get behind the wheel(steering wheel) and practice starting, steering(驾驶), backing up, parking, switching lanes, turning corners, and all the other maneuvers(操作)required to drive a car. Each student is required to drive a total of six hours. The students and the instructor go out driving for two-hour blocks of time. Thus, each student gets half an hour driving time per outing. The instructor and “driver” sit in the front seats and the other three students sit in the back.
Drivers Ed cars are unlike other cars in which they have two sets of brakes(刹车), one on the driver’s side and one on the other side where the instructor sits. Thus, if the student driver should run into difficulties the instructor can take over. The car also has another special feature. On the top of the car is a sign that reads: STUDENT DRIVER. That lets nearby drivers know that they should use extra caution(谨慎)because the student driver is a beginning driver, not very experienced and prone to(易于…的)driving slowly.
After the student has passed the driver’s education course and reached the appropriate(适当的)age to drive(this age differs in every state but in most cases the person must be 16 years old), they can go to a designated(指定的)state office to take their driver’s test, which is made up of an eye examination, a written test, and a road test. The person must pass all the three tests in order to be given a driver’s license. If the person did well in his or her driver’s education class, he or she will pass the test with flying colors and get a driver’s license.
66.In America, the driver’s course mentioned above is ________.
A.considered as part of the advanced education
B.given to anyone wanting to get a driver’s license
C.carried on at the same time as other courses
D.required of all the students of Grade 2 in high schools
67.To prevent accidents, a driver’s ED car ________.
A.has a sign inside it B.has two sets of brakes
C.is big enough to hold five persons D.can’t run very fast
68.We can infer that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________ in their whole driving practice.
A.go out driving for twelve times B.spend at least six hours driving
C.drive for two-hour blocks of time D.get half an hour driving
69.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not agree with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students wanting to get their driver’s license
A.They must be 16 years of age.
B.They should go to have their driver’s course.
C.They must have their eyes examined.
They ought to do well in their driver’s course.
70.In the last sentence, “with flying colors” means _________.
A.happily B.successfully C.colorfully D.quickly
C
Short and shy, Ben Saunders was the last kid in his class picked for any sports team. “Football, tennis, cricket—anything with a round ball. I was useless,” he says now with a laugh. But back then he was the object of jokes in school gym classes in England’s rural Devonshire.
It was a mountain bike he received for his 15th birthday that changed him. At first the teen went biking alone in a nearby forest, then he began to cycle along with a runner friend. Gradually, Saunders set his mind on building up his body, increasing his speed, strength and endurance. At age 18, he ran his first marathon.
The following year, he met John Ridgway, who became famous in the 1960s for rowing an open boat 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Saunders was hired as an instructor at Ridgway’s School of Adventure in Scotland, where he learned about the old man’s cold-water exploits(成就). Intrigued, Saunders read all he could about Arctic explorers and North Pole expeditions, then decided that this would be his future.
Journeys to the Pole aren’t the usual holidays for British country boys, and many people dismissed his dream as fantasy. “John Ridgway was one of the few who didn’t say ‘You’re completely crazy,” Saunders says.
In 2001, after becoming a skilled skier, Saunders started his first long-distance expedition toward the North Pole. He suffered frostbite, had a close encounter with a polar bear and pushed his body to the limit.
Saunders has since become the youngest person to ski alone to the North Pole, and he’s skied more of the Arctic by himself than any other Briton. His old playmates would not believe the transformation.
This October, Saunders, 27, heads south to explore from the coast of Antarctica to the South Pole and back, a 1,800-mile journey that has never been completed on skis.
71.The turning point in Saunders’ life came when _________.
A.he started to play ball games
B.he got a mountain bike at age 15
C.he ran his first marathon at age 18
D.he started to receive Ridgeway’s training
72.We can learn from the text that Ridgway _________.
A.dismissed Saunders’ dream as fantasy
B.built up his body together with Saunders
C.hired Saunders for his cold-water experience
D.won his first fame for his voyage across the Atlantic
73.What do we know about Saunders
A.He once worked at a school in Scotland.
B.He followed Ridgway to explore the North Pole.
C.He was chosen for the school sports team as a kid.
D.He was the first Briton to ski alone to the North Pole.
74.The underlined word “Intrigued” in the thir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____”.
A.Excited B.Convinced C.Delighted D.Fascinated
75.It can be inferred that Saunders’ journey to the North Pole _________.
A.was accompanied by his old playmates
B.set a record in the North Pole expedition
C.was supported by other Arctic explorers
D.made him well-known in the 1960s
D
Endangered languages are languages that wouldn’t exist any longer, much like endangered species of plants or animals. Languages are considered to be endangered when parents are no longer teaching the language to their children and are not using it actively in everyday life. A language is considered to nearly disappear when it is spoken by only a few elderly native speakers.
The world faces enormous challenges in order to protect different kinds of languages. Of the more than 6,912 languages, half may be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in the next several decades.
It is caused by many reasons: small numbers of speakers, the regular use of other languages,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languages, moving of the younger population,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languages used in education and so on. A language may lack important things such as a body of literature, and people who read and write it. A language may also lack prestige (声望) and support of its speakers.
The survival of a language is also threatened when speakers move to other areas where different languages are spoken, or when government policies improve the use of a specific language in school, official business and the media. These situations encourage people to learn the wider-known language and may cause them, especially the young, to stop using their mother tongue. Often those speaking lesser-known languages will choose to learn a more prestigious language with the hope of greater economic opportunities. Most of the world’s parents are teaching their children English, French, Spanish, Chinese, Arabic, Russian or some other main languages instead of their own languages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reasons.
76.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Languages in the world.
B.Reasons why languages become endangered.
C.What an endangered language is.
D.Languages spoken by few speakers.
77.About _________ languages will probably disappear in this century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more than 6,912 B.more than 3,456
C.6,912 D.less than 3,456
78.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show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①=Paragraph1 ②=Paragraph2 ③=Paragraph3 ④=Paragraph4
79.We can infer that the best way to maintain an endangered language is to _________.
A.forbid the speakers to move about
B.pass laws to protect the language
C.raise the salaries of the peopl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D.teach the language to young children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speak it as much as possible
80.All of the following about languages are true EXCEPT __________.
A.many languages will be probably endangered in this century
B.government policies have a big effect on languages
C.the endangered language is a language that is spoken by few people
D.languages are related to their speakers’ social and economic position
第二卷
V.完成句子 (共7小题;每空0.5分,满分10分)
1.我能看到一个人被绳子捆着躺在地板上。
I could see a man _________ on the floor, _________ _________ with rope.
2.每天早上,在路的拐弯处Timoteo站好自己的位置,开始指挥交通。
Every morning, Timoteo __________ _________ his place on the bend and __________ the traffic.
3.当谈到语法问题时,每个人都很困惑,Tom也不例外。
When it comes to grammar, everyone is confused, and Tom is 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狂欢节期间很多罪行逃脱了惩罚。
Many crimes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uring the carnival.
5.他很早就离开了学校,当时他仅十几岁,一心想要去南美发大财,于是离开了在密西西比汉尼拔的家乡来到了新奥尔良。
He left school early, and as an adolescent,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his __________ in South America, set off from his home in Hannibal, Missouri for New Orleans.
6.人们戴着面具走在街上,为所欲为而不会被认出来。
People walked round the streets __________ masks, doing __________ they wanted without __________ __________.
7.在两种英语中另外两个领域的区别是拼写和发音。
The other two areas __________ which the two varieties ___________ are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VI.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The scientist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and built up his r___________(声望).
2.She comes o_____________(起初) from New York.
3.Look through newspapers every day and you can keep up with the r___________(迅速) developing situation.
4.If I had much money, I would buy a big house, with a garden e____________(延伸)as far as the river.
5.Arriving at the small town in the deep night, we found there was no food a_____________(可得到的) as all the shops were shut.
6.Please be quiet; our monitor has an important a_______________(通知) to make.
7.There are many m______________ (神秘的)stories about the Egyptian pyramids.
8.Heavy drinking can cause p_______________(永久的) damage to the brain.
9.She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 c___________(创造) much wealth.
10.O_____________ (显而易见), Tom didn’t catch what I said, so he couldn’t know how to answer my question.
参考答案:
I.听力
1-5 BCCAB 6-10 BBCCA 11-15 CABCA 16-20 ABABA
II.单项选择
21-25 DDCCC 26-30 BCDDB 31-35 CDDDC 36-40 BCCAD
III.完形填空
41-45 ABCAC 46-50 DCABB 51-55 BABAD 56-60 CACDD
IV.阅读理解
61-65 ABCBC 66-70 DBAAB 71-75 BDADB 76-80 BBDDC
V.完成句子
1.lying, tied up 2.took up, directed 3.no exception
4.went unpunished 5.determined to make, fortune
6.wearing, what, being recognized 7.in, differ
VI.单词拼写
1.reputation 2.originally 3.rapidly 4.Extending
5.available 6.announcement 7.mysterious 8.permanent
9.creating 10.Obviously
听力原稿:
Text 1
W: I’m freezing! What did the weather man say Sunny and warm! What nonsense!
M: Take it easy, dear! You know the forecast is never right.
Text 2
M: What time is it now
W: Six thirty-five.
M: A. m. or p. m.
W: Well, just look at the sunset and you’ll know.
Text 3
M: Hello
W: Hello, is that 2332567 I’d like to speak to Mr Henry Green.
M: Just a moment.
Text 4
W: OK, what 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M: I want to hear classic old songs.
W: In that case my new heavy metal CD may not fit the bill.
Text 5
M: I see some plane tickets. Where are you going
W: The Great Barrier Reef.
M: I’ve heard of that. Where is it
W: In Australia.
Text 6
W: Sam, you don’t look happy at all! What’s happened
M: We just met our new neighbors.
W: So what’s the problem You don’t like them
M: The new family is great, but they brought two dogs with them.
W: I see. You obviously hate dogs then.
M: Not all of them. Big dogs are OK, but I really dislike little dogs.
W: Why Most people love them, they’re so cute.
M: Well, they might be cute during the day, but at night they keep me awake with their yapping. Oh, I can’t stand little dogs!
Text 7
W: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M: I wish I could say the same! Only joking! How have you been
W: As well as usual. My two kids have all grown up and moved out, so it’s just the two of us now. While you are free, why don’t you drop by for dinner one night
M: That would be great. When is a good time for you
W: Any day next week just when you feel like it.
M: then, how about next Tuesday at 6:00
W: Great! See you then.
M: See you.
Text 8
M: Mom, are we having a family holiday this year
W: Of course we are. Your dad has been thinking about where we should go.
M: Don’t you think we’ll be going to Disneyland
W: I don’t think so. Disneyland is too far away. We’ve only a week to spend.
M: What about Dinosaur World Everybody’s been to Dinosaur World.
W: Don’t exaggerate. Anyway, Dinosaur World is too scary for your little brother.
M: So, because of him we have to go somewhere boring
W: Oh, darling! This is a family holiday, you know. And it’s for the whole family. Trust your dad, he’ll think of a good place to go.
M: I hope it isn’t the Fairy Cave again!
W: We all share your hopes on that!
Text 9
W: 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
M: I’m just looking, thanks!
W: Mmmmmf.
M: Look. I’m just looking. If I need any help, I’ll let you know.
W: What about the orange one Here, feel the quality.
M: Look, I’m going to give you some free advice today. Firstly, when a customer comes in, just greet them. Rushing over to them will make them feel uncomfortable.
W: U-huh.
M: And if they do need help, suggest things that they seem interested in.
W: I see.
M: Next time I come back I hope you remember what I have said. And pass it on to your boss.
W: Oh, I don’t work here. I just like to hang around and help!
Text 10
W: Deng Xiaoping was born in Guang’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on August 22nd, 1904. At the age of 16, he sailed to France, with the aim of finding a way to save the suffering nation. During his five-year stay in France, Deng worked part-time while studying. It was at that time that he began reading books on Marxism. After his return to China, he began his legendary revolutionary life. Since 1978, under his leadership,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Not only a great revolutionist, Deng was also a common man in daily life. He also had many interests just as everyone has. He liked Peking Opera and loved to play bridge. And football was his favorite. Above all, he was a great leader, a wise and honest man, respected by the nation as well as the world.天津一中高二生物2011-2012-1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发菜 ②颤藻 ③酵母菌 ④放线菌 ⑤青霉菌
⑥变形虫 ⑦衣藻 ⑧小球藻 ⑨大肠杆菌 ⑩噬菌体
A.①②④⑨ B.①②④⑨⑩ C.①②④⑤⑩ D.②⑤⑨⑩
2.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
A.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蛋清中加入NaCl使蛋白质析出
3.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
A.淀粉和磷脂 B.纤维素和脂肪 C.性激素和核苷酸 D.ATP和酶
4.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
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碳元素是各种大分子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对组成细胞的有机物描述正确的是( )
A.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B.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
C.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6.烟草、烟草花叶病毒和噬菌体这三种生物中,构成核酸的碱基种类数依次是( )
A.4、4、4 B.8、4、4 C.5、4、4 D.7、4、2
7.关于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布,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存在DNA B.细菌细胞中的核酸都分布在拟核中
C.成熟红细胞都不含DNA D.原核细胞如果含RNA就不含DNA
8.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
③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④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⑥不同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不大
A.①④⑤ B.①④⑤⑥ C.⑤⑥ D.②③④⑤⑥
9.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B.胰岛素既可以口服,又可以注射
C.淀粉酶和蛋白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D.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的反应结果表明氨基酸中含有肽键
10.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分解成这些小分子肽所需要的水分子总数依次是( )
11.右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蘑菇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物质或结构不可能出现在阴影部分的是( )
A.RNA B.染色体 C.DNA D.核糖体
12.现有100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20个,羧基1050个,由它们合成的4条肽链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
A.999、1016、1046 B.999、1、1
C.996、24、54 D.996、1016、1046
13.性激素、胃蛋白酶、纤维素和DNA中都含有的元素是( )
A.C、H、O B.C、H、O、N
C.C、H、O、N、P D.C、H、O、N、P、S
14.生物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 )
①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储能物质
③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④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⑤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⑥绝热体,保温作用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成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具有细胞壁的生物,其细胞壁的成分都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
B.生物体内的多糖都是能源物质,且都储存于细胞内
C.需氧型细菌的细胞都具有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工厂”
D.细菌、真菌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的“生产机器”
16.右图为电镜下观察到的某生物的一个体细胞。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可能是原核细胞
B.该细胞可能是洋葱根尖细胞
C.结构2、3、4都不含磷脂 D.图6中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1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纤维素酶可以分解所有细胞的细胞壁
B.同时具有中心体和叶绿体的细胞一般是低等植物细胞
C.蓝藻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它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溶酶体
18.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红色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健那绿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不能使细胞质染色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经加热产生紫色反应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将涂片用8%盐酸处理后,直接用染色剂染色
19.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
B.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
20.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成形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分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的部位
21.在下列结构中含有核苷酸种类最多的是(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中心体 D. 染色体
2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在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
⑤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⑤ C.只有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2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正确的结论是( )
A.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固定不动的 B.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
C.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 D.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不含线粒体
24.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盐,下列哪项有误( )
A.有的可与脂质结合形成磷脂 B.有的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结合蛋白
C.有的游离在水中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 D.在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
25.苹果细胞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 )
A.蔗糖和麦芽糖 B.淀粉和糖元 C.淀粉和纤维素 D.糖元和纤维素
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草履虫是单细胞组成的生物
C.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D.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7.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和染色体 B.线粒体和中心体
C.核糖体和中心体 D.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28.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 )
A.液泡 B.线粒体、液泡
C.线粒体 D.细胞膜、液泡膜
29.一透析袋(其膜为半透膜)中装有物质M和分解它的酶,此袋放在盛有蒸馏水的容器中,第二天检查,在蒸馏水中发现有物质X,根据这一观察,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酶分解了物质X ②M被分解 ③X是物质M的分解产物
④X能透过透析袋 ⑤X的分子量比M的小 ⑥M分解只产生了X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30.下表为学生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如要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的哪些试管( )
试管 内容物 条件
1 1mL10%鸡蛋清溶液+1mL清水 35℃—38℃水浴
2 1mL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5
3 1mL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4 1mL10%鸡蛋清溶液+1mL胰蛋白酶 4℃水浴;pH=9
5 5mm×5mm毛边纸+1mL胰蛋白酶 35℃—38℃水浴;pH=9
6 5mm×5mm毛边纸+1mL纤维素酶液 35℃—38℃水浴;pH=5
A.4 和 5 B.2 和 3 C.5 和 6 D.1 和 2
3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B.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细胞间信息交流必须经过细胞膜上的载体
C.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的保护维持一定形态,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细胞没有固定形态
D.人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3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为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B.细胞中如果催化反应的酶是蛋白质,则需要更新;如果酶是RNA 则不需要更新
C.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可以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也可以用过氧化氢酶和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
D.酶一定是在活细胞中产生的,但有的是在本细胞内起作用,有的则在细胞外起作用
3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C.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34.某种植物的抗盐类型在盐碱地可以正常生长,但是普通类型在盐碱地生长不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盐碱地抗盐类型可以吸收水分,普通类型不可以吸收水分
B.抗盐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要高于普通类型的细胞液渗透压
C.抗盐类型呼吸作用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吸收无机盐
D.抗盐类型与普通类型的根本差异在于细胞质内蛋白质与普通类型不同
35.将等量的、微量的NH+4、PO3-4、K+、Ca2+共同置于100 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稻根尖,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见下表)。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
项目 H2O NH+4 K+ Ca2+ PO3-4
减少量 0% 23% 12% 37% 14%
①根对水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②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比例进行的
③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④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都正确
36.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
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7.下列关于细菌细胞、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和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的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细胞都有双层膜结构
B.三种细胞都没有细胞内的生物膜
C.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D.细菌和成熟的红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无其他生物膜
38.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双层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3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中运用了荧光标记蛋白质的方法
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
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
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
40.为了研究酵母菌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 )
①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
②内质网是首先检测到3H标记的细胞器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
④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质合成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1.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细胞膜上的载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孔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42.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其分子结构简式如图。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 )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4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肌细胞含线粒体较多
②胃腺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合成它的场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③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功能相同,所需的最适宜PH也相同
④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⑤甲状腺细胞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但不能合成酶
⑥血红蛋白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要通过6层膜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⑤⑥
4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为维持体温恒定,代谢会有所加强,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5.下列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
二、简答题:(本题共55分)
1.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
2.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它含有α、β两条肽链,α链含有21个氨基酸,β链含有30个氨基酸,两条多肽链间通过两个二硫键(二硫键是由两个—S—连接而成)连接,在α链上也形成一个二硫键,如图为结晶牛胰岛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
(1)该分子中的51个氨基酸先在胰腺细胞的 上经 方式形成两条肽链,这两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最后形成的胰岛素分子。
(2)胰岛素分子中含有肽键 个,肽键可表示为 。从理论上分析,胰岛素分子至少有 个“—NH2”,至少有 个“—COOH”。这51个氨基酸分子形成胰岛素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 。
(3)人体中胰岛素的含量过低,会导致相应疾病,其治疗时胰岛素不能口服,只能注射,原因是 。
(4)经检测,人和其他哺乳动物胰岛素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如下:
猪:β链第30位氨基酸与人的不同;
马:β链第30位氨基酸和α链第9位氨基酸与人的不同;
羊:β链第8、9、10位氨基酸与人的不同;
鼠:α链有8个氨基酸、β链有10个氨基酸与人的不同。
①不同物种的胰岛素不同,反映在多肽链的氨基酸组成上主要是 。
②上述几种动物中, 和人的亲缘关系最远。糖尿病患者最适宜的代用品是 的胰岛素。
3.目前全球能源危机,各国政府积极开发新能源。利用植物淀粉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酸性淀粉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  比较甲、乙、丙三种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 一、  。
二、淀粉遇碘液呈蓝色。
[实验材料]  三种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酶浓度相同),淀粉溶液等。
[实验步骤]  (1)取4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管号试剂(mL)     1 2 3 4
蒸馏水 2 2 2 2.2
pH=5.5的缓冲液 0.5 0.5 0.5 A
淀粉溶液 0.8 0.8 0.8 0.8
甲生物提取液 0.2
乙生物提取液 0.2
丙生物提取液 0.2 B
总体积 3.5 3.5 3.5 C
(3)将上述4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保温1小时。
(4)4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5)观察比较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颜色深浅程度 ++ - + D
[实验结果]
分析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   、B    、C   ,D的颜色深浅程度为   (用“+”或“-”表示,其中“+”“-”的个数表示颜色深浅的程度)。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3)上述结果表明:在最适pH和最适温度条件下,浓度相同的不同来源的淀粉酶,催化效率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4)你认为甲、乙、丙三种生物中,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是    。
4.右下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图是动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有 ,而无 、 、 。
(2)若这是昆虫的飞翔肌细胞,那么该细胞中的 较多,因为该细胞的生理活动需要的能量多。
(3)若这是人体的胰腺腺泡细胞,那么与其合成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含量较多,该细胞器的形成与核内的 有关。
(4)图中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是 ,它由 和 两种成分组成。
(5)某种毒素妨碍细胞的有氧呼吸而影响生命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 中。
(6)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是 ;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且被称为“消化车间”的细胞器是 。
5.图一中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
(1)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 方式。
(2)参与完成b、c过程的有关细胞器是 。
(3)当上述过程较活跃时,细胞中会出现较多的线粒体其作用是 。
(4)如果用数学图像的方法研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绘成图二的(甲)、(乙)两图。假设它们都不耗能,则其物质运输方式
分别为:(甲)是 ,(乙)是 ;从(甲)与(乙)的曲线图差异可以说明,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除了浓度梯度这一因素外。起决定作用的结构因素为 数量的多少。
(5)若图三表示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则放射性元素依次先后出现的顺序为 。
(填序号)
6.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Ⅰ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 抑制剂,原因是 。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B C B C A C C C B C A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B D C B D C D C B C B B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 B C B A C D A A B A B C B C
二、简答题
1.
(1)①③
(2)①无色、绿色②红色、绿色③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
2.
(1)核糖体 脱水缩合
(2)49 —CO—NH— 2 2 888
(3)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蛋白酶催化水解而失效
(4)①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②鼠 猪
3.一、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水分解 
(1)0.5 0
3.5 + + +(3个及3个以上正号均对) 
(2)酶的来源
(3)蛋白质的种类不同 (4)乙
4.
(1)②中心体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2)①线粒体
(3)核糖体 ⑦核仁
(4)⑥染色质 DNA 蛋白质
(5)①线粒体
(6)②中心体 ⑩溶酶体
5.
(1)主动运输
(2)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4分)
(3)提供能量
(4)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载体
(5)①依次至⑤
6.
(1)专一性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下降
(3)竞争性
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越小
(4)见图
图二
图三
图丙
起始反应速率
底物浓度
活性不被抑制的酶
温度提高5℃天津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侧视图与正视图均为矩形,俯视图为
正三角形,尺寸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6 B.12 C.24 D.3
2.已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π,则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32
3.一个三棱锥,如果它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个侧面( )
A.至多只能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 B.至多只能有两个是直角三角形
C.可能都是直角三角形 D.必然都是非直角三角形
4.对于平面和直线,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
A.平行 B. 垂直 C.异面 D.相交
5.已知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三个不同平面,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若,,则// ②若,,则//
③若,,则 ④若//,//,则//
⑤若//,//,则//
A.1 B.2 C.3 D.4
6.如图:正四面体S-ABC中,如果E,F分别是SC,AB的中点,
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
A. 90° B.45° C.60° D.30°
7.如图,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BD∥平面CB1D1
B.AC1⊥BD
C.AC1⊥平面CB1D1
D.异面直线AD与CB1所成的角为60°
8.已知点A(1,-2,11),B(4,2,3),C(6,-1,4),则△ABC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9.已知平行六面体,,,,是四边形的中心,则(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在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中,∠A=90°,且BC1⊥AC,过C1作C1H⊥底面ABC,垂足为H,则点H在( )
A.直线AB上
B.直线AC上
C.直线BC上
D.△ABC内部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1.中,,将三角形绕AC边旋转一周所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
12.在△ABC中,C=90°,AB=8,B=30°,PC⊥平面ABC,PC=4,P′是AB边上动点,则PP′的最小值为 .
13.如右图,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沿图中虚线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折起来,围成一个三棱锥,则此三棱锥的体积是 .
14.如图,在长方体中,,,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15.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截面A1BD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A1-BD-A的正切值等于 .
16.正三棱柱的各棱长都为1,为的中点,则点到截面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共4题,46分)
17.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PAD⊥平面ABCD,
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平面PCD;(2)平面BEF⊥平面PAD
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为直角梯形,AD∥BC,∠BAD=90°,PA⊥底面ABCD,且PA=AD=AB=2BC,M、N分别为PC、PB的中点.
(1)求证:PB⊥DM;
(2)求CD与平面ADMN所成角的正弦值.
19.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FA 平面ABCD, AD//BC//FE,ABAD,M为EC的中点,AF=AB=BC=FE=AD
(1)求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平面AMD平面CDE;
(3)求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
20.如图,正四棱柱中,,点在上且.
(1)证明:平面;
(2)求二面角的余弦值大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A
6.B 7.D 8.C 9.D 10.A
二、填空题:
11.
12.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证明:
(1)因为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直线EF‖平面PCD
(2) F是AD的中点,
又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18.
(1)证明:
设BC=1
P(0,0,2)
B(2,0,0)
D(0,2,0)
C(2,1,0)
M(1,,1)
∴PB⊥DM
(2)
设平面ADMN的法向量
取z=-1
设直线CD与平面ADMN成角为θ
19.
(1)BCFE ……………………1分
∴BCEF是□
∴BF//CE
∴∠CED或其补角为BF与DE所成角 ……………………2分
取AD中点P连结EP和CP
∵FEAP
∴FAEP
同理ABPC
又FA⊥平面ABCD
∴EF⊥平面ABCD
∴EP⊥PC、EP⊥AD
由AB⊥AD
PC⊥AD
设FA=a,则EP=PC=PD=a
CD=DE=EC=a
∴△ECD是正三角形
∴∠CED=60o
∴BF与DE成角60o ……………………2分
(2)∵DC=DE,M为EC中点
∴DM⊥EC
连结MP,则MP⊥CE
又DMMP=M
∴DE⊥平面ADM ……………………3分
又CE平面CDE
∴平面AMD⊥平面CDE ……………………1分
(3)取CD中点Q,连结PQ和EQ
∵PC=DQ
∴PQ⊥CD,同理EQ⊥CD
∴∠PQE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分
在Rt△EPQ中,
∴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为
方法二:
以A为原点以AB、AD、AF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
设AB=1
A(0,0,0)
B(1,0,0)
C(1,1,0)
D(0,2,0)
E(0,1,1)
F(0,0,1)
M(,1,)
(1)
(2)
可得
∴CE⊥AM,CE⊥AD 又AMAD=A
∴CE⊥平面ADM,而,所以平面AMD⊥平面CDE
(3)平面CDE的法向量
所以cos<,>==
因为二面角A-CD-E为锐角,所以其余弦值为
20.
以D为原点,分别以DA、DC、DD余弦值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系如图所示
D(0,0,0)
A1(2,0,4)
B(2,2,0)
E(0,2,1)
C(0,2,0)
(1)
∴A1C⊥DB
A1C⊥DE
又DBDE=D
∴A1C⊥平面BDE
(2)由(1)知是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
=(-2,2,-4)
设平面A1DE的一个法向量=(x,y,z)
A
B
C
S
E
F
A
B
C
D
E
A1
B1
C1
D1天津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
高二数学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侧视图与正视图均为矩形,俯视图为
正三角形,尺寸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6 B.12 C.24 D.3
2.已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π,则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32
3.一个三棱锥,如果它的底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三个侧面( )
A.至多只能有一个是直角三角形 B.至多只能有两个是直角三角形
C.可能都是直角三角形 D.必然都是非直角三角形
4.对于平面和直线,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直线 ( )
A.平行 B. 垂直 C.异面 D.相交
5.已知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三个不同平面,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若,,则// ②若,,则//
③若,,则 ④若//,//,则//
⑤若//,//,则//
A.1 B.2 C.3 D.4
6.如图:正四面体S-ABC中,如果E,F分别是SC,AB的中点,
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
A. 90° B.45° C.60° D.30°
7.如图,ABCD-A1B1C1D1为正方体,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BD∥平面CB1D1
B.AC1⊥BD
C.AC1⊥平面CB1D1
D.异面直线AD与CB1所成的角为60°
8.如图,在长方体中,,,
则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9.已知点A(1,-2,11),B(4,2,3),C(6,-1,4),则△ABC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如图所示,在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中,∠A=90°,且BC1⊥AC,过C1作C1H⊥底面ABC,垂足为H,则点H在( )
A.直线AC上
B.直线AB上
C.直线BC上
D.△ABC内部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1.中,,将三角形绕AC边旋转一周所成的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
12.如果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直观图(斜二侧画法)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
13.在△ABC中,C=90°,AB=8,B=30°,PC⊥平面ABC,PC=4,P′是AB边上的动点,则PP′的最小值为 .
14.如右图,E、F分别为正方形ABCD的边BC,CD的中点,沿图中虚线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折起来,围成一个三棱锥,则此三棱锥的体积是 .
15.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截面A1BD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A1-BD-A的正切值等于 .
16.正三棱柱的各棱长都为1,为的中点,则点到截面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共4题,46分)
17.正三棱柱中,各棱长均为4,分别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三棱锥的体积.
18.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求证:(1)直线EF//平面PCD;(2)平面BEF⊥平面PAD.
19.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FA 平面ABCD, AD//BC//FE,ABAD,M为EC的中点,AF=AB=BC=FE=AD
(1)求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
(2)证明平面AMD平面CDE;
(3)求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
20.如图,在四棱锥中, 底面是的中点.
(1)证明;
(2)证明平面;
(3)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B 5.A
6.B 7.D 8.A 9.C 10.B
二、填空题:
11.
12.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
17.
(1)证明:正三棱柱ABC-A1B1C1中
BB1⊥平面ABC
∴BB1⊥AM ……………………4分
在正△ABC中,M是BC中点
∴AM⊥BC
又BCBB1=B
∴AM⊥平面BC1
∴AM⊥BN ……………………2分
在正方形BC1中
Rt△BCN≌Rt△B1BM
∴∠2=∠1
∵∠3+∠2=90o
∴∠1+∠3=90o
∴BN⊥B1M ……………………2分
又AMB1M=M
∴BN⊥平面AB1M ……………………1分
(2) ……………………3分
……………………2分
18.证明:
(1)因为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直线EF‖平面PCD
(2) F是AD的中点,
又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19.
(1)BCFE ……………………1分
∴BCEF是□
∴BF//CE
∴∠CED或其补角为BF与DE所成角 ……………………2分
取AD中点P连结EP和CP
∵FEAP
∴FAEP
同理ABPC
又FA⊥平面ABCD
∴EF⊥平面ABCD
∴EP⊥PC、EP⊥AD
由AB⊥AD
PC⊥AD
设FA=a,则EP=PC=PD=a
CD=DE=EC=a
∴△ECD是正三角形
∴∠CED=60o
∴BF与DE成角60o ……………………2分
(2)∵DC=DE,M为EC中点
∴DM⊥EC
连结MP,则MP⊥CE
又DMMP=M
∴DE⊥平面ADM ……………………3分
又CE平面CDE
∴平面AMD⊥平面CDE ……………………1分
(3)取CD中点Q,连结PQ和EQ
∵PC=DQ
∴PQ⊥CD,同理EQ⊥CD
∴∠PQE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2分
在Rt△EPQ中,
∴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为
20.
(1)证明:
∵PA⊥底面ABCD,CD平面ABCD
∴PA⊥CD
又AC⊥CD,ACPA=A
∴CD⊥平面PAC,又AE平面PAC
∴CD⊥AE
(2)证明:
∵PA⊥底面ABCD,AB平面ABCD
∴PA⊥AB
又AD⊥AB,ADPA=A
∴AB⊥平面PAD,又PD平面PAD
∴AB⊥PD
由PA=AB=BC,∠ABC=60o
则△ABC是正三角形
∴AC=AB
∴PA=PC
∵E是PC中点
∴AE⊥PC
由(1)知AE⊥CD,又CDPC=C
∴AE⊥平面PCD
∴AE⊥PD
又AB⊥PD,ABAE=A
∴PD⊥平面ABE
(3)过E点作EM⊥PD于M点连结AM
由(2)知AE⊥平面PCD
∴AM⊥PD
∠AME是二面角A-PD-C的正切值
设AC=a
在Rt△AEM中
A
B
C
S
E
F
A
P
E
B
C
D天津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
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水文
2、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北向南递减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是由于地形影响而形成的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4~5题:
4、“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6~9题。
6、图中B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
7、水土流失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是( )
①形成沟壑影响工矿和交通 ②土壤贫瘠,农业低产
③频发沙尘暴等气象灾害 ④土壤盐碱化严重
⑤水库淤积降低蓄洪能力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⑤
8、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就千沟万壑了
B.人为原因是形成本区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C.黄土土质疏松,是形成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D.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在对气候地形的改造
9、治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措施是( )
①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恢复扩大植被 ②大力建设高标准水平梯田
③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
④沟口筑高坝,确保水土不出黄土高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把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为此首都的冶炼部分已经全部从北京搬迁至位于渤海湾河北省唐山滦南县的曹 妃甸,而其总部和研发体系仍留在北京。据此回答10、11题。
10、有关首钢搬迁对北京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钢铁工业是重污染企业搬迁有利于改善北京城市环境
②钢铁工业用水量大搬迁可以缓解北京用水紧张的状况
③首钢搬迁可以减少北京的人口,减轻工作、住房压力
④首钢搬迁会使北京钢铁价格上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有关首钢搬迁到曹妃甸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原材料和钢铁成品的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②搬出北京会失去原有的钢铁市场
③曹妃甸低价地,会减少新厂的投资
④会给新址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13、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大规模农场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成本太高 C.粮食价格下降   D.保护生态环境
15、工业社会阶段,传统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基础是( )
A.土地广阔与气候湿润 B.土地肥沃与河网密布
C.丰富的矿产和便利的交通 D.人口稠密与科学技术发达
上海名牌“白猫”洗涤品有声誉、有市场,但因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已不适宜继续在上海发展;而重庆万县生产洗涤品的企业产销量低、生产效益差。1995年两家企业合资组成了“白猫”(重庆)有限公司,安置三峡库区移民1000多名。据此回答16、17题。
16、上海“白猫”洗涤品企业参与组建“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现象( )
A.属于国际产业转移 B.不属于产业转移
C.属于区域产业转移 D.与产业转移无关
17、“白猫”(重庆)有限公司的组建,对万县的有利影响是( )
A.促进了万县的产业结构调整 B.缩短了产业升级的时间
C.加剧了污染 D.安置部分移民就业
18、有关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
B.在航海技术落后阶段,人们重视海洋环境的利用
C.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流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D.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
19、我国东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B.能源和矿产资源较丰富
C.科技教育发达,劳动力丰富
D.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
读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河流的梯级开发 B.恢复生态,建立自然保护区
C.旅游业发展 D.疏通河道,提高通航能力
21、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便利的航运条件
C.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工业是山西的重要支柱产业。回答22、23题:
22、能源工业作为山西的支柱产业,对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有( )
①调整全省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供给充裕可靠的能源,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③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人口向外省流动
④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不合理的采矿对山西的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包括( )
A.降水减少 B.气温升高
C.废渣占据农田 D. 地面崎岖,地下水位升高
2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B.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部转移
C.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
D.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南水北调是与西气东输并重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缺水严重,而长江夏秋季节水量丰富。据此回答25、26题。
25、南水北调工程中,水在供需方面存在季节差异。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是( )
A.加大调水量 B.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C.大力开展人工降雨 D.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26、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改变调入区的气候类型 ②不会引起调入区生态环境的改变
③可以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 ④有利于调入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7、下列关于第三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28、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广泛而深刻,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但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并不严重
C.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
D.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使教育和文化落后
29、我国“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是因为( )
A.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 B.搞好生态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C.西部人口少,保护生态环境力量薄弱 D.西部生态环境条件好.需保持
30、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① 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② 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 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注意:下列31—40题为理科学生选做题目。
31、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大 B.降水较充足 C.交通便利 D.灌溉方便
32、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 )
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
②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严重
③自然灾害频繁
④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3、读右图,甲、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①林地 ②草地 ③耕地 ④湿地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4、日本和英国均为岛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表现在( )
A.位于大陆东部 B.位于高纬度
C.气候比较湿润 D.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35、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将天然气输入上海,对其影响是( )
A.扩大了上海能源来源,不再以煤炭作为燃料
B.使上海有充足的气源,建成我国最大天然气出口港
C.增加了城市对外的交通运输压力
D.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北京人说他风沙大,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36~38题。
36、关于帖子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草原面积广大,有斑点状荒漠化现象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37、关于帖子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上
38、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C.旅游资源丰富
D.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的特点
39、关于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移入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 B.产业移入国的政策优惠
C.产业移出国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D.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与产业转移无关
40、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轮荒耕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生产力
B.治理重点是保持水土,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植树造林是重要的工程措施
D.生物措施的功能在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注意:下列31—40题为文科学生选做题目。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31、32题。
31、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季漫长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冬春季节寒冷干燥
D.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32、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开发宜农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要因洼制洼发展基塘生产
读我国某省地形图,回答33、34题。
33、该地区适合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A.甜菜、小麦 B.棉花、亚麻 C.高粱、水稻 D.甜菜、亚麻
34、该省区的主要天然植被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和草甸草原 B.温带针阔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比较上述情况完成35、36题
3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A.人口稀少,开发利用少 B.降水丰富且河流落差大
C.河流多且流域面积广 D.河流流程长,汇集水量多
36、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B.水能资源不丰富
C.尽管水力资源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读右下图,回答后面37、38题。
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以森林植被为主
B.A处附近河段的年径流量由西向东减少
C.A处河段附近河流无结冰期
D.A处所在城市的工业主要为畜产品加工工业
38、B地区近几年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可能导致的灾害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产生构造地震
③暴雨增多 ④风沙危害加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河流上游修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回答:39、40题
39、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A.2—4 B.5—7月
C.7—8月 D.9—10月
40、水库建成后,对该流域会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
①洪涝灾害频发 ②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③改善航运条件 ④进行水力发电
⑤保护植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④⑤
二、综合题(共40分)
41、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回答问题。(15分)
(1)b、c两区域大致以 为界, g区域与b和c以 为界。
(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 ,不利之处是 。
(3)制约f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该区域的农业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于 。
(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 为主,c地以 为主,f地以 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是 。
(5)不同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也不同,b地以 为主,c地以 为主,d地区以 为主,
g地以 为主,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是 。
42、结合资料回答:(8分)
资料1:“珠三角”东部的东莞号称“世界制造业名城”年吸纳外来民工500万人以上,东莞从2003年考试遭遇缺工问题,据统计,2004年全市缺工至少20万人,2005年据政府调查,缺工的确切数字是30万左右,严重缺工的有电子、玩具、制衣、电脑、制鞋等行业。
资料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正式发布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
资料3:东北地区图
(1)“珠三角”出现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受冲击最大的工业类型是:_________(1分)
(2)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珠三角”地区应该采取________措施来应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双选)(2分)
A.进行产业转移,近几年内把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
B.推动产业调整,增加技术型产业和重工业的比重
C.推行积极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减少对外来人口的依赖
D.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造,用机器替代人力,可以缓解对劳动力的需求压力
(3)东北地区图中以A山为界,甲、乙的农业类型分别为_______业、______业。(2分)
(4)东北地区土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填写下表)(3分)
问题 对策
耕地 耕地破坏 ①
土壤 ② 增施有机肥料;植树造林
林草 比重下降,利用失调 ③
43、读下列资料与黄河某河段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回答:(9分)
材料一: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长1050千米,20世纪30年代由于长期缺乏治理,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灾害频发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为了对田纳西河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开发和管理,美国国会通过了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通过多年的实践,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材料二:黄河某河段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
(1)从图中可知,田纳西河流域和黄河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1分)
(2)20世纪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农业发展中,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恶化,灾害频发,具体表现为:资源破坏:_______生态环境破坏:_______灾害频繁:_______(3分)
(3)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综合开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六方面。(5分)
4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一
(1)水利枢纽Q对R河下游的有利影响有哪些?(3分)
(2)说出图一M地形区具有 地貌特征。(2分)
(3)图二中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三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______________;平整土地______________;修筑梯田__________。(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D C A B A B D A B D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B A D A C C D D C B B D
理科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C B C D B C C D B
文科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D D B B D A A C C
二、综合题
41、
(1)秦岭—淮河 横断山
(2)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降水不稳定,旱涝频发
(3)水源 高山冰雪融化
(4)水田 旱地 畜牧业 水分
(5)水稻 小麦 玉米 青稞 热量
42、
(1)劳动密集型
(2)BD
(3)畜牧业 种植业
(4)轮耕、合理利用和保护 黑土肥力下降、水土流失 营林为主、合理采伐(3分)
43、
(1)梯级开发
(2)土壤贫瘠 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
(3)水资源 土地 防洪 发电 水产养殖
44、
(1)①调节径流变化,夏秋防洪②冬春可减小凌汛危害③灌溉④发电⑤使河流含沙量减小,减少河床淤积⑥遏止黄河断流现象
(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c a b
图二(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二(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