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春之声”圆舞曲 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 你能按照上面的指挥图式划拍吗?试一试用双手为歌曲划拍,做一个真正的指挥。 《闪烁的小星》 《雪绒花》 《故乡的亲人》 圆舞曲音译为“华尔兹”,最早出现于18世纪,由流传在德国、奥地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发展而成,19世纪风行于欧洲。 圆舞曲为三四拍,节奏轻快,旋律流畅,强调第一拍上的重音。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返回 圆舞曲 (Waltz) 《春之声圆舞曲》节奏自由、生动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带有回旋曲的特征。 三首小圆舞曲共6个主题,其组合形式为: 序曲 + 第一圆舞曲 + 第二圆舞曲 + 第三圆舞曲 +尾声 ( ?) (C+D) (E+F) 春之声圆舞曲 (第一圆舞曲) ABA #4 5 6 5 #4 5 旋转 级进 2 1 7 1 b6 5 #4 4 #2 6 3 #1 2 下行级进 起伏 主题二 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各主题乐段之间的关系是? 主题二 前八小节一手与同伴一手举高搭成一八字,另一手跟节奏做摆裙动作,后八小节双手上举,左脚上前,后退下。其他同学打拍子注意拍出第一拍重拍。 跟音乐律动:再次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第一圆舞曲,请部分同学互相配合,用队形或动作来表达听出的乐句和乐段,也可以自己创编动作来表达。 主题一 四个学生一组叉腰向左转一圈,再依次坐下。动作重复3个八拍。 1 2 3 4 延伸思考: 1.是否所有的三拍子都是“蹦嚓嚓”? 2.是否所有的三拍子都是这样运用于华尔兹风中的“蹦擦擦”呢?在中国音乐中对于三拍子又是怎样地接受与运用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