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碱变质专题要点一: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变质原因: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方法(实质是检验溶液的碳酸根)方法现象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方法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三加入氢氧化钡或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NaOH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已经变质)的实验方案设计(1)变质后的成分分析:部分变质后成分为和;全部变质后成分为。(2)NaOH的检验分析:Na2CO3呈碱性,检验NaOH之前需要除去Na2CO3。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Ⅰ取部分样品溶于水,加过量BaCl2或CaCl2溶液除去NaOH中的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变质Ⅱ取Ⅰ所得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是否存在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部变质4.怎样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向溶液中滴入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典例1】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加入试剂____________,如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变质。【提出猜想】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与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猜想1正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__________是正确的。【问题讨论】(3)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猜想3正确,则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无色酚酞溶液还可用一种盐溶液,如_________(填化学式)来代替验证猜想。(4)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2】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化学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封的氢氧化钾固体,对其是否变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1.未变质;2.部分变质;3.完全变质。【查阅资料】KOH与NaOH性质类似,也能与CO2反应而变质。写出K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____不成立。(2)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放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实验,根据CO2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从而确定变质情况。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进一步探究变质情况。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2成立要点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1.变质原因: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方法(1)分析:由于Ca(OH)2为微溶物,故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析出来判断久置的Ca(OH)2溶液是否已变质。(2)方法:向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变质。3.探究Ca(OH)2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的方案设计方法一:少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滤液,通入CO2;若有白色沉淀,则Ca(OH)2是部分变质;若无明显现象,则Ca(OH)2是完全变质。方法二:少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滤液,滴入酚酞溶液;若滤液颜色变为红色,则Ca(OH)2是部分变质;若滤液不变色,则Ca(OH)2是完全变质。4.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密封保存。生石灰放置在空气中应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要点三:碳酸盐的检验可分别加酸、碱、盐三种物质。若此盐为碳酸钠,回答下列问题:常加的酸为,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加的碱是,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加的盐是,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典例3】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1)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如果氢氧化钙变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探究:补充填空。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②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①无色酚酞溶液____;②______________部分变质①无色酚酞溶液______;②_____________全部变质①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②____________没有变质(4)小结与思考:①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农业上常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例4】.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合后静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3)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才停止滴加稀盐酸。(4)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__mL。【典例5】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有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有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下表)实验方案(或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②1.(20·黑龙江)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②将步骤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反思拓展】(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__________保存。(2)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2.(20·遵义)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俗称______。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做出猜想】猜想1:NaOH全部变质。猜想2:__________________。【制定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老师实验略略没有产生NaHCO3学生实验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待测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实验结论】上述猜想2成立。【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3.(20·鄂州)了解常见物质重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有利于我们系统地学习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常用来干燥某些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探究兴趣。【实验步骤】步骤一:现将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碱石灰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二:一段时间后过滤,取滤液,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发现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据此信息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探究】(1)碱石灰中的氧化钙可做某些气体干燥剂的原因是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步骤一向烧杯内的样品中加足量的水溶解时,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实验反思】(3)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4)综合以上信息,向烧杯内的样品中加足量的水溶解时,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情况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几种情况就写几种,用化学式表示)。4.(2020·黑龙江龙东)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实验过程与分析】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_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反思与拓展】(3)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实验三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5.(20·随州)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活动一:甲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经询问老师得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乙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猜想二:溶质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査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方案设计)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猜想一正确酚酞变红色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小组同学通过讨论后认为:(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2)方案二可行,但小组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替他们补充完整。(方案反思)(1)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2)某同学提出将方案一中酚酞溶液换成_______(填写一种试剂即可)同样可以得出猜想二正确。活动三:甲、乙两组同学将各自烧杯内的剩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大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再探究。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可能存在的溶质,请你帮助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任写一种可能情况):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滤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正确,滤液中含有该物质碱变质专题要点一: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变质原因: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_2NaOH+CO2==Na2CO3+H2O__。2.检验方法(实质是检验溶液的碳酸根)方法现象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方法一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2CO3+2HCl?=?2NaCl+?CO2↑+H2O方法二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Ca(OH)2+Na2CO3=CaCO3↓+2NaOH方法三加入氢氧化钡或氯化钙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Ba(OH)2+Na2CO3=BaCO3↓+2NaOH或CaCl2+Na2CO3=CaCO3↓+2NaCl3.探究NaOH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已经变质)的实验方案设计(1)变质后的成分分析:部分变质后成分为NaOH和Na2CO3;全部变质后成分为Na2CO3。(2)NaOH的检验分析:Na2CO3呈碱性,检验NaOH之前需要除去Na2CO3。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目的现象结论Ⅰ取部分样品溶于水,加过量BaCl2或CaCl2溶液除去NaOH中的Na2CO3产生白色沉淀已经变质Ⅱ取Ⅰ所得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是否存在NaOH溶液变为红色部分变质溶液不变色全部变质4.怎样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向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典例1】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想探究这瓶固体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请你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2NaOH+CO2===Na2CO3+H2O__,可加入试剂__稀盐酸_,如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变质。【提出猜想】猜想1: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猜想2:这瓶固体的成分是__Na2CO3__;猜想3:这瓶固体的成分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实验与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甲同学认为这瓶固体含有NaOH,猜想1正确。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Na2CO3的水溶液也呈碱性__。(2)向(1)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后静置,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同学们认为猜想__2__是正确的。【问题讨论】(3)丙同学认为实验时也可以先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然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你认为丙同学的说法__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l2+Na2CO3===CaCO3↓+2NaCl__;若猜想3正确,则现象为__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变红__,其中无色酚酞溶液还可用一种盐溶液,如__CuCl2__(填化学式)来代替验证猜想。(4)丁同学认为CaCl2溶液也可以改为Ca(OH)2溶液,你认为丁同学的说法__不正确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会生成新的NaOH,无法检验原来样品中的NaOH__。【典例2】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化学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封的氢氧化钾固体,对其是否变质进行探究。【提出猜想】1.未变质;2.部分变质;3.完全变质。【查阅资料】KOH与NaOH性质类似,也能与CO2反应而变质。写出K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2KOH+CO2===K2CO3+H2O__。【设计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配成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猜想__1__不成立。(2)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放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实验,根据CO2的体积和密度计算变质产物的质量,从而确定变质情况。你认为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不可行,因为CO2能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导致测量结果误差较大__。(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方案,进一步探究变质情况。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另取少量样品,配成溶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____产生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变红色__猜想2成立要点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1.变质原因:氢氧化钙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CaOH+CO2===CaCO3↓+H2O。2.检验方法(1)分析:由于Ca(OH)2为微溶物,故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固体析出来判断久置的Ca(OH)2溶液是否已变质。(2)方法:向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变质。3.探究Ca(OH)2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的方案设计方法一:少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滤液,通入CO2;若有白色沉淀,则Ca(OH)2是部分变质;若无明显现象,则Ca(OH)2是完全变质。方法二:少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滤液,滴入酚酞溶液;若滤液颜色变为红色,则Ca(OH)2是部分变质;若滤液不变色,则Ca(OH)2是完全变质。4.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密封保存。生石灰放置在空气中吸收水份而变质,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要点三:碳酸盐的检验可分别加酸、碱、盐三种物质。若此盐为碳酸钠,回答下列问题:常加的酸为盐酸,现象是有气体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常加的碱是氢氧化钙,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常加的盐是氯化钙,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典例3】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1)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2)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如果氢氧化钙变质,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CO2===CaCO3↓+H2O__。(3)实验探究:补充填空。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②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②有气泡产生__部分变质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红;②有气泡产生__全部变质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_;②没有气泡产生没有变质(4)小结与思考:①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CaCO3+2HCl===CaCl2+H2O+CO2↑__。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农业上常用来__改良酸性土壤等__。【典例4】.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__Ca(OH)2+CO2===CaCO3↓+H2O__。(2)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合后静置,__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____酚酞试液变红色或溶液变浑浊__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3)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2HCl===CaCl2+H2O+CO2↑__,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__无气泡产生__(填实验现象),才停止滴加稀盐酸。(4)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__根据进入量筒内水的体积,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__。(5)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__165__mL。【典例5】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Ca(OH)2、CaCO3;(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放热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猜想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变化;(3)取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价,一起猜想。有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有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4)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下表)实验方案(或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①将少量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Ca(OH)2,若溶液不变色,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有Ca(OH)2.②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若有气体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CO3,若无气体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CaCO3.1.(20·黑龙江)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变质程度如何?【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猜想二: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加入足量(或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充分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二成立②将步骤①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或可溶性铜盐、铁盐、镁盐溶液、石蕊溶液)。无明显现象【反思拓展】(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2)分别取两份完全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一份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一起倒入废液缸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_氯化钠、氯化钙(或NaCl、CaC12)_。2.(20·遵义)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发生下列变化而变质:上述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俗称_小苏打_。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师生对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NaOH是否变质?【做出猜想】猜想1:NaOH全部变质。猜想2: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制定计划】老师探究是否产生了NaHCO3,学生在老师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分析老师实验略略没有产生NaHCO3学生实验a,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表达交流】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a中的CaCl2溶液可改为澄清石灰水,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不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实验结论】上述猜想2成立。【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3.(20·鄂州)了解常见物质重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有利于我们系统地学习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常用来干燥某些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碱石灰产生了探究兴趣。【实验步骤】步骤一:现将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碱石灰放入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步骤二:一段时间后过滤,取滤液,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发现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据此信息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列问题:【实验探究】(1)碱石灰中的氧化钙可做某些气体干燥剂的原因是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步骤一向烧杯内的样品中加足量的水溶解时,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碳酸钙_。【实验反思】(3)固体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同时吸收空气中的_二氧化碳_而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4)综合以上信息,向烧杯内的样品中加足量的水溶解时,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情况可能有_NaOH;NaOH、Ca(OH)2_(有几种情况就写几种,用化学式表示)。4.(2020·黑龙江龙东)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实验过程与分析】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操作实验现象_无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1)实验一的现象:__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__。(2)实验二的现象:__溶液中有气泡产生__。【实验反思与拓展】(3)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NaOH+CuSO4=Cu(OH)2↓+Na2SO4。(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红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NaOH+H2SO4=Na2SO4+2H2O_。(5)由实验三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_气球膨胀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溶液,当观察到_有气泡产生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5.(20·随州)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断,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活动一:甲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有气泡产生,于是,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经询问老师得知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2NaOH+CO2=Na2CO3+H2O_。活动二:乙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了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含有什么物质?(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猜想二:溶质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溶质有CaCl2和HCl__(査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方案设计)方案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猜想一正确酚酞变红色猜想二正确方案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小组同学通过讨论后认为:(1)方案一能证明猜想二正确,但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2)方案二可行,但小组同学在记录时未记录完整,请你替他们补充完整。(方案反思)(1)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正确的理由是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都不变色;(2)某同学提出将方案一中酚酞溶液换成石蕊试液_(填写一种试剂即可)同样可以得出猜想二正确。活动三:甲、乙两组同学将各自烧杯内的剩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大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再探究。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氯化钠_,为了进一步验证可能存在的溶质,请你帮助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任写一种可能情况):你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滤液中可能含有__氯化钙(或碳酸钠)_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或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_生成白色沉淀_猜想正确,滤液中含有该物质碱变质专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