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人民的不断斗争 B.苏联的要求和大力扶持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3. 斯大林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________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绥靖政策 4. 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国家。”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忽视消费品生产???????????????? ? ④长期僵硬的执行计划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匈牙利 D.罗马利亚 6.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 乔夫执政时期的相同之处有( ) ①使人民生活得以改善 ②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③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④引起国家的各种矛盾突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 “(他)充其量就是最后给苏联做手术的那个人,结果它上了手术台就没下来,但这病并不是他给的。”判断文中的“他”应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8.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作者是在押击苏联的( ?) A. 新经济政策 B. 计划经济体制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 9. 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后,苏联政治体制急剧变化,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 ) A.两极格局形成 B.德国分裂 C.苏联解体 D.苏俄建立 10. 苏联解体表明( ? ? ?) A.?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B.?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C.?苏联模式的失败????????? ?? D.?列宁主义的失败 11. 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经济规模日渐扩大,由于其内容日趋复杂,使得中央政府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和无效。从以上材料可以总结得出( ) A.经济规模扩大并不是苏联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经济规模扩大暴露出苏联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 C.苏联行政统筹经济的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D.苏联中央政府正在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权力 12. 老师让大家找出,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的表现,小慧找出了以下四点,老师说,有一项是错误的。你能看出来吗? ( ) A. 外债负担沉重 B. 通货膨胀 C. 生活水平下降 D. 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13. 东欧剧变的原因不包括(? ) A. 照搬苏联模式,受制于苏联 B. 民主与法制不健全,改革成效甚微,人民不满 C. 戈尔巴乔夫的行政干预 D. 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14.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党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二、非选择题 1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现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2)邓小平为什么说东欧事件“迟早要出现”?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材料二 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动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各国社会制度的变化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主要指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17.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有困难,甚至会失败。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整合历史基础知识】 (1)下面是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简表,请你填写空白部分内容。 经济 方面 削减___________,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政治 方面 提出要反对_____________?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步骤二 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共产党过去一贯执行的方针是尽力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重工业……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首要的国民经济任务上,把主要的人力物力也都用在这方面了。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充分满足居民对于食品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 的措施的决议》 (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 【步骤三 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 赫鲁晓夫以为自己在农业、外交、科学和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内行,而且对所有妨碍他的人都吹胡子瞪眼。譬如,有一次在民主德国,他曾毫不踌躇地指示当地农场工人怎样管理农场。 ——摘编自葛新生《赫鲁晓夫传》 (3)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会事倍功半?请结合苏联、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谈谈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7BCBACBD 8-14DCCCDCD 二、非选择题 15. (1)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2)东欧各国没有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人民不满;西方推行“和平演变”策略。 16. (1)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2)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 (3)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照搬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苏联“新思维”改革,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17. (1) 农业税;个人崇拜 (2)问题: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根源:苏联模式。 (3)原因: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的体制模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经验教训: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