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第五讲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之北方 课件(5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三 第五讲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之北方 课件(55张PPT)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第一篇
生活的时空
专题三
生活在不同区域里
2021中考社会道法一轮复习
第五讲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课标链接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教材链接
社会七上P22---6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区地方南
区地北西
区地藏青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小兴安岭
北方地区
中北部---小兴安岭---“红松之乡”
南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中部—北京—“古老而现代”
小兴安岭
红松之乡----小兴安岭
一、小兴安岭的位置
50
40
115
120
110
130
45
35
位置:小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中北部。
小兴安岭地形以山地为主,一般海拔500-1000米,最高处为1429米,适合林木生长。。
二、自然环境
地形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气候湿润,适合针叶林生长。
气候
小兴安岭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叶和阔叶林。它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
走进小兴安岭山区,松林千里,遮天蔽日。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是我国重要森林资源宝库。
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三、生产特色
林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基地;
旅游业、森林食品加工业和
木材深加工业蓬勃发展;
长期过量开采森林,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经济出现衰退;
毁灭性挖掘野生菌和药材,大大破坏了林区生态坏境。
四、面临问题
五、解决措施
1、寻找新的生产方式。
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并进行合理的经营与管理;
2、实现林业资源经济转型
创新方法,开发森林食品、森林旅游和木材深加工等,实现保护森林资源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一个区域?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
黄土高原位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黄土高原跨哪些省区?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乌鞘岭


长城
太行山脉

西

西




山西全部、陕西大部分,宁夏、内蒙古、甘肃、河南一部分,青海小部分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地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遥感普查资料,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仍有45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总面积64.2万平方公里的71%。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森林面积仅为2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不到5%,草场退化面积已达总面积的75%以上,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1.8亿吨。
为什么黄土高原地表会这样呢?
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地区
???
走进黄土高原
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地形:
海拔1000米以上,
地势平缓、略有起伏
2、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黄土地貌
黄土塬
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
条状延伸的黄土
地貌类型
黄土墚
黄土峁
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3、
地貌:
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便于开垦,使这里很早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黄土高原上的梯田
4、土壤:
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地形:黄土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平缓、略有起伏
2、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3、地貌: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4、土壤:这里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黄土土质疏松,
便于开垦,使这里很早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沟壑纵横
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三、面临的问题
严重的水土流失
想一想
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呢?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低
自然原因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自然原因
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
读图思考:
黄土高原
气候有什么特点?
自然原因
过度放牧
陡坡开垦
乱砍滥伐
人为原因
采矿
修路
人为原因
坡脚建挡土
坝、护坡等。
陡坡地种草、
灌木和山杏
缓坡地建梯田,
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防护的主要措施有:
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相结合,
治理水土流失。
过度放牧
陡坡开垦
措施
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措施
三、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问题:这里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原因:
(1)自然原因: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低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降水集中于7、8月份,多暴雨
(2)人为原因:人类不遵循自然规律,过度开发
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3、应对措施:持续治理和大规模的自然修复、封育保护,具体包括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措施
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这里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
四、黄土高原的生活特色
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1、信天游
2、秦腔(Qinqiang
Opera),
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guàng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
3、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
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黄土中“挖出”的房屋
靠崖式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且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而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占地少的特点,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色建筑。
下沉式
4、窑洞
隔音、隔热、保暖等优点,
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5、面食
耕地类型旱地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陕北剪纸
四、黄土高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民歌: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它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2、戏曲:秦腔
3、舞蹈:
腰鼓
气势磅礴
4、民居: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占地少的特点
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色建筑。
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且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
5、饮食:面食,耕地类型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古老

现代

北京
一、北京地理位置
①、地理坐标:
②、海陆位置:
③、相邻的省市:
40?N
116?E
位于
平原的北部边缘,
东临

华北
渤海湾
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
重要性:北京位于北方地区的中心,在历史上是千里中原的最北屏障,进可攻退可守,军事位置极为重要。
燕山
渤海
华北平原
太行山
北靠燕山,西临太行山,在华北平原北部。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二、北京自然环境
平原为主;
西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南部是平原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2、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3、河流
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材料】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3060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燕诸侯国的都城蓟ji。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首都。
材料说明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悠久历史
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作为都城也有800多年的历史。定都在北京的统一王朝有元明清。


历史上曾有哪些朝代在北京定都?
金——
中都
辽——
南京.燕京
元——大都
明、清——京师.北平.北京
五朝古都
浓厚的帝都文化
四、北京的城市地位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政治中心
首都
党中央
国务院所在地
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
中南海
天安门广场
作为首都,北京是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
(1)中南海是党中央
和国务院所在地,被称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这里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的重要场所。
(2)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
常委会的办公场所。
(3)天安门广场是政治集会和节日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
故宫
文化中心
国家体育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国家体育馆等建筑,反映了北京的文化中心内涵。
数千年来,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皇城文化的熏陶,东西文化的碰撞,孕育了北京古老、成熟、大气、厚重的文化氛围。如今,又加入了现代文化的元素,更加强的北京文化之都的魅力和地位。
人们常说,要想真正感受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就要走进胡同和四合院……
五、生活特色
纵横交错的胡同和古朴的四合院,是极具老北京生活气息的场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