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现任总统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战略”,其实质都是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七十年前,美国也曾对苏联实行类似的政策。它是( ) A.门罗主义 B.门户开放致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2. 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下列漫画反映的是( )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铁幕演说”的发表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战略,是以中国为最重要的盟友,共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 到了1948年底,转为扶植日本对付革命以后的中国。这一转变( ) A.促进了多极世界到来 B.增强了美国亚太影响 C.体现出殖民主义本性 D.带有鲜明的冷战色彩 4.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的越来越大,有人说,“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结合知识链接,对比两者,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参与国家的地位都平等,但设计的道路完全不同 B.都超越了社会制度的差异,但参与国家的范围不同 C.都削弱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诞生的背景不同 D.都能促进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根本目的不同 5. “缔约各国深信他们利益的紧密共同性以及为促进欧洲经济恢复而联合的必要性,特组织并协调他们的经济活动,以便通过消除他们经济政策的矛盾、协调生产以及发展商业交易的办法,产生最好的结果……”上述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原因是( ) A.对抗苏美两国的霸权主义 B.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C.促进欧洲之间的发展 D.欧洲之间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 6. 日本国于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50~70年代两次崛起,其相同的因素是( ) A.都有美国的经济援助 B.都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 C.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D.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的有利条件 7.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8. 20世纪8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 ) A.推行军国主义 B.成为政治大国 C.经济实力猛增 D.推行明治维新 9. 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10. 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因此在推翻了亲美政权之后的巴拿马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革命政府,古巴革命的领导人是( ) A.卡斯特罗 B.尼赫鲁 C.拉吉夫?甘地 D.托里霍斯 11. 如下图所示,框内的一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革命……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A.亚洲独立与振兴 B.欧洲复兴之路 C.非洲独立浪潮 D.拉美独立运动 12. 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13. 60多年前,周恩来在一场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求同存异”方针的“同”指的是共同( ) A.建设共产主义 B.反对殖民主义 C.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组织联合发展 14. 某班同学正在研讨“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等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蓬勃发展 B.亚非拉的新发展 C.动荡的中东地区 D.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15.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东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历史图片展,下列图片中不应该选用的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二战后西欧国家通过联合,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3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法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组成欧共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与哪两个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3)综上所述,二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摘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材料三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毛泽东《论新阶段》 (3)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例,阐释材料三的观点。 18.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 如图。 (1)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图1至图4反映了一个主题,请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提炼该主题。 【历史理解】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都与马歇尔计划有关。 (2)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比较图5、图6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作者各自历史理解的意图是什么? 【历史解释】 材料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构想和马歇尔计划的本质的不同。(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ADDC 6-10BDCDA 11-15CBBBB 二、非选择题 16. (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领域。美国和日本。 (3)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7. (1)《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2)阻碍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他如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开展游击战争等言之成理亦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等言之成理亦可)。 18.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2)解说及意图:图5以“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为主题,意图告诉大家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美国援助复兴西欧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图6把英、法、德等国的国旗排成风车状,美国国旗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并强调共同前进,其意图是肯定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3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出现在冷战时期,带着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具有时代局限性;而“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摒弃了制度模式偏见,超越了意识形态领域。理念不同:“马歇尔计划”以美国为主导,对欧洲的援助建立在不对等的关系上;而“一带一路”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在于大国争霸,根本上服务于美国的“遏制战略”;而“一带一路”意在通过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