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一、单选题1.历史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该学习卡片的主题应该是(???)主题:??????内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美苏合作???????????????????????????B.?冷战政策???????????????????????????C.?苏联解体???????????????????????????D.?绥靖政策2.社区小店的货架上摆满了产自全国各地的食品,在每种商品下面都贴有标签,注明了产地。细心的小康发现其中一个标签贴错了,这个贴错的标签是(??)A.?西湖藕粉——杭州?????????B.?鲁花花生油——山东?????????C.?椰子汁——新疆?????????D.?茅台酒——贵州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拉开“冷战”序幕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4.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北约与华约的成立????????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5.下列简笔向能反映冷战时期世界格局的是(???)A.?????????????????B.?????????????????C.?????????????????D.?6.1947年,美国提出了一项经济合作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这一计划是(???)A.?马歇尔计划???????????????B.?“和平演变”计划???????????????C.?社会保障计划???????????????D.?“公平施政”计划7.北大西洋公约规定“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发生,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进攻。”引文中假设的“武装进攻”来自(???)A.?苏联和东欧???????????????????????B.?美国和西欧???????????????????????C.?轴心国集团???????????????????????D.?同盟国集团8.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开始时期苏联的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9.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国家既有激烈的碰撞,也有政治、经济上的合作。下列事件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B.?成立联合国????????????C.?成立WTO????????????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0.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要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A.?门户开放政策?????????????????????????B.?绥靖政策?????????????????????????C.?冷战政策?????????????????????????D.?中立政策二、问答题11.二战结束后,美苏由合作转为敌对,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冷战”政策的推行对战后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12.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所在的国家B.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的主要国家三、材料分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意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咨文材料二: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1)材料一发表于哪一年?它的出台标志着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是什么?(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战后美国的政策是什么?说明了什么?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恩汗、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一一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1945年)(1)材料所反映的美国真实意图是什么?(2)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在政府、经济、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有何影响?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分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冷战政策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冷战政策应该是该学习卡片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冷战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冷战的史实。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湖藕粉产于杭州,花生油产于山东省的鲁花牌的花生油,椰子汁产于海南,葡萄干产地新疆,茅台酒的产地在贵州省的仁怀县。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个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如新疆盛产葡萄,山东盛产花生,浙江盛产茶叶等。3.【答案】B【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的反苏联、反共产主义的演说,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运用“铁幕”一词之意攻击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因此此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ACD三项分别是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不符合题意;B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拉开“冷战”序幕为切入点,考查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关知识。注意识记冷战开始的标志及其具体表现。4.【答案】B【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为了应对来自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的威胁,1955年苏联联合东欧的一些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项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注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建立。5.【答案】C【解析】【分析】A项是一战之前的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峙,不符合题意;B项是二战以后形成的华约和北约的对峙状态,是两极格局的表现,符合题干冷战时期政治格局,不符合题意;C项是二战时期的法西斯联盟,符合题意;D项是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一超多强的格局,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两极格局,要求结合所学分析图片信息的能力。6.【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A选项符合题意;和平演变属于意识形态渗透,B选项排除;社会保障计划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C选项排除;“公平施政”计划属于美国对本国的施政内容,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结合马歇尔计划进行分析即可。7.【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是冷战的产物,针对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A选项符合题意。美国和西欧是组成北约的骨干力量,B选项排除。CD选项属于二战和一战的军事组织,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苏冷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北约属于政治军事组织。8.【答案】B【解析】【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典型表现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题目给出的这幅漫画反映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从漫画中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满头大汗,但肯尼迪力量明显要大的多。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古巴导弹危机。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巴导弹危机的重要人物。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1947年,美总统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开始。冷战对峙不属于合作。ABC属于合作。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一般。???10.【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中“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是指苏联。再根据“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的”可知,这反映的是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所谓“冷战”就是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点。???二、问答题11.【答案】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的建立;两极格局。???????????????????????【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霸权政策,具体表现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形成了两极格局的局面。故答案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的建立;两极格局。【点评】本题考查美国的冷战政策的知识点。???12.【答案】为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所在的国家在图中左框处;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的主要国家在图中右框处。【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所在的国家位于图中左框处;华约组织总部设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位于图中右框处。故答案为:为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方面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所在的国家在图中左框处;美国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遏制的主要国家在图中右框处。【点评】此题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找到相应地点。解答时,先依据所学知识,知道两个集团总部所在地,之后依据对地图的掌握,在图上填写。看懂地图,回答起来并不难,难点是部分学生看不懂地图,回答错误。三、材料分析题13.【答案】(1)1947年。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2)帮助西欧恢复经济。(3)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从此形成。(4)“冷战”政策。说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据材料“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开始。(2)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直接目的。根据材料二可知,马歇尔计划通过对西欧的经济进行援助,帮助欧洲恢复经济。(3)本题考查华沙条约组织的形成及影响。为了应对来自北约的威胁,1955年5月,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4)本题考查“冷战”政策。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以欧洲为战略重点推行扩张政策。故答案为:(1)1947年。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2)帮助西欧恢复经济。(3)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意味着“两极”格局从此形成。(4)“冷战”政策。说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欧洲是美国全球扩张的战略重点。【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注意掌握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政策。14.【答案】(1)真实意图:美国企图称霸世界。(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影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动两极格局形成。【解析】【分析】(1)材料中杜鲁门总统的“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可以知道美国想“领导”世界实质是想奉行霸权政策。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又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菜敢了除武装进攻乏外的一切手段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2)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行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政治上提出“杜鲁口主义”s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药”组织;影响:遏制苏联,控制西欧,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故答案为:(1)真实意图:美国企图称霸世界。(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影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动两极格局形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弄清材料表达的意思。(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