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6.3改革开放的起步一、单选题1.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座城市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2.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中,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的是(???)A.?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B.?1985年开放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C.?1990年设立的上海浦东开发区????????????????????????????D.?1992年开放的长江沿岸城市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4.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形成于(???)A.?中共七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5.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四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两个凡是”的方针??????D.?毛泽东思想6.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A.?党的诞生???????????????????????????B.?曲折探索???????????????????????????C.?历史转折???????????????????????????D.?动荡岁月7.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C.?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农村土地承包开始出现8.2018年7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重申,中国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设立上海浦东新区??????????????????????????????????????????????B.?“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C.?开放广州、上海等十四个沿海城市??????????????????????D.?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农业互助组??????????????????B.?农业合作社??????????????????C.?人民公社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它们都(??)①纠正了之前“左”的错误????????????????????②实现了工作中心的转移③在实际上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④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转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填空题11.为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某校正在举行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果让你乘上“时空穿梭机”,你就可以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各条战线取得的辉煌成就。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有关史实。(1)你来到1954年的中国,可以参与以发展________?为主的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若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你还可以见证《________?》的审议和通过。它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4)你来到1980年的中国广东省,可以看到这里的________?市、________?市?和________?市开始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2)你来到1964年的中国,可以通过10月16日的广播收听到我国研制的第一颗________?试验爆炸成功的消息。(5)你来到2003年的中国,通过电视可以看到10月15日我国首位航天员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新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3)你来到1978年的中国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可以看到这里开始实行以“________?”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2.挖掘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写出下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①中国革命“军旗升起的地方”——________??②长征途中确立毛泽东为核心党中央正确领导的会议地点——________?③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________?三、材料分析题13.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5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材料三: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材料四:下表内容出自《人民日报要论选》阅读表格:时间社论标题1957年12月12日《必须实施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1978年12月23日《把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2017年10月18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2)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有人认为:“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反映的史实来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3)请你为2049年10月份某-天的《人民日报》拟写一条社论标题并说明理由。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0年,面对疫情叠加汛情的冲击,中华民族又一次经受了严峻的斗争考验。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危急时刻,无数医护人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奔赴疫情一线。在勇斗洪魔的最前沿,无数消防官兵、人民子弟兵、基层干部群众赴汤蹈火、逆流而上,为灾区群众筑起“生命堤坝”材料二: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主要由资本家构成,“平均地权”虽被写入同盟会纲领,但并来得到足够重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也大多数不能理解什么是革命。——摘自《中国近代史》②全国各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取得巨大成绩。到1948年秋,在一亿人口的地区消灭了打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为高涨,大批青壮年加入人民军队或把负战争勤务。——摘自《中国共产党间史》③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了大丰收。他们还了货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雄,打心里乐开了花。——摘自《中国历史》(1)材料一反映,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中国人民有着哪一共同价值追求?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中华民族经受严峻斗争考验的作用。(2)综合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为了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A项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经济特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答案】A【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A项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置。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外开放,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3.【答案】B【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4.【答案】B【解析】【分析】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邓小平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注意准确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内容。5.【答案】B【解析】【分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ACD三项都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不符合题意;B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6.【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干“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历史转折。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ABD三项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历史转折是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影响。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答案选C。ABD三项不是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准确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8.【答案】D【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D项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是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开始,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2018年7月,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重申,中国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为切入点,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对外开放的相关史实。9.【答案】D【解析】【分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C三项都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不符合题意;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题关键是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10.【答案】D【解析】【分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础上掌握会议召开的内容和性质。二、填空题11.【答案】(1)重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子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珠海;汕头;杨利伟【解析】【分析】(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年——1958年?;五年计划的基本计划是: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人才。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两弹”的成功研制: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家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使用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为核讹诈,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历经艰难后,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间隔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第一颗氢弹也成功爆炸,我国国防军事实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原子弹与氢弹先后成功爆炸,标志着我国跨入了世界核先进国家的行列。(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1979年初率先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也推动了中国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4)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划定海南岛为海难经济特区。?意义: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5)航天技术: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点评】本题实际考查默写,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12.【答案】南昌;遵义;深圳【解析】【分析】①“军旗升起的地方”意思是中国的军旗首先升起的地方,有军旗是因为有军队,首先升起军旗的地方也是就首先创建军队的地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我过创建人民的开始,也就是说我国第一支军队创建于“南昌”,也是首先升起军旗的地方。②长征途中召开的会议只有一次:遵义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会议地点:遵义。③此文考查的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了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点评】此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还有对相关相似知识的区分能力及其对重大事件人物特征的重大记忆能力。首先看题干总述问题,这是大前提;其次要注意每一小问的关键性,这些帮学生确定答案的依据。三、材料分析题13.【答案】(1)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开展了土地改革(2)政策是否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国情,1957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违背基本国情都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社论言之有理即可如:共和国百年华诞,理由:新中国诞生100周年;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理由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看出,1952-1956年中国农业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土地改革的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2)1958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对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因而中共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造成社会混乱,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事求是的制定政策,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开展了土地改革。(2)政策是否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国情,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违背基本国情,都使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严重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事业的成败”的观点是正确的。(3)社论言之有理即可。如:共和国百年华诞,理由:新中国诞生100周年;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理由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的调整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几次政策调整,理解其不同影响。14.【答案】(1)爱国;能为中华民族经受严峻斗争考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示例: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论证: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的力量,导致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2020年,面对疫情和汛情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赢得了疫情和汛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无数医护人员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奔赴疫情一线。......无数消防官兵、人民子弟兵、基层干部群众赴汤蹈火、逆流而上,为灾区群众筑起’生命堤坝’”体现了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故答案为:(1)爱国;能为中华民族经受严峻斗争考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示例: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论证: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的力量,导致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2020年,面对疫情和汛情挑战,全体中华儿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赢得了疫情和汛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综上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题目设计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第10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