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冷战局面出现以后,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而采取的措施是( ) A.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B.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2. 赫鲁晓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是在(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3. 匈牙利改革取得成效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坚持苏联的建设模式 B. 推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 C. 注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 依据国情进行改革 4. 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 列宁 B. 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5.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没有间断过。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下面是对其改革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改革最先在政治方面进行,后转移到经济方面 B.改革打破了斯大林模式,大力发展经济 C.为同美国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D.改革使苏联出现工农业发展均衡状态 6.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从长远来看,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一半是成功的。这说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 A.改革在农业方面成效明显????????????? B.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C.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改革使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 7. 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8. 1990年苏联政局动荡的直接表现是( ) ①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 ②国民经济大滑坡 ③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裂严重 ④苏共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 1991年12月25日,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表明了( ) A.苏联解体 B.“八一九事件” C.戈尔巴乔夫上台 D.苏联变为多党制 10.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 B.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暴露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11. 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12.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解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彩 B.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C.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 D.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13. 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表现在(???? ) ①外债负担沉重②通货膨胀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④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 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不能表明( ) A.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 B.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C. 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 D. 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二、非选择题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个新生儿月份不足,于1917年诞生。他的母亲虚弱不堪,他自己长期营养不良,是地地道道的欧洲孤儿,很少有人看好他。但是在他20岁后,奇迹般地成为欧洲宠儿;30岁时更是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40岁后开始患病,在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1991年,不治身亡。 (1)这个“新生儿”指的是哪个国家? (2)1985年这场手术指的是什么事件? (3)1991年不治身亡指的是什么事件?他对当时国际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4)这个新生儿的短暂一生,给我们中国带来什么启示?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大深渊可不容易啊,会掉下去的。 ——1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谈话 (1)材料一中的“大深渊”是指什么?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是什么? 材料二 1987年,戈尔巴乔夫出版了《改革与新思维》一书,在书中,他主张国际关系人道主义化,引导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趋同”和“一体化”,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且以推行“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作为改革和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如何“‘根本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他的改革带来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共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 (3)若没有材料三中事件的发生,苏联会解体吗?为什么?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东西。” ——《列宁全集》 材料二 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现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回答《世界知识》记者问题时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东欧剧变的原因。 (3)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7ABDCCCD 8-14DACBCAA 二、非选择题 15. (1)苏联 (2)戈尔巴乔夫改革 (3)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 (4)改革要符合国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深化改革开放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顽,要坚定改革信念,遇到困境要进行有效调整。(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6. (1)苏联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结果: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2)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3)会。原因:因为苏联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的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西方势力影响等都会迫使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只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17.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东欧剧变是因为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着的弊端,改革又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不安;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特别是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从而导致了1989年各国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3)针对本国具体情况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继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依照本国的具体国情开创自己的特色之路,把国外的成功理论和经验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增强抵御西方“和平演变”的能力,树立坚定的信念,坚信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道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