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依法行使权利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依法行使权利 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3.2-依法行使权利 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近年来,因学校安全事故引发的“校闹”事件时有发生,个别人把“闹”当作与学校讨价还价、获取更大利益的手段。对此,小秦和同学们一起探究解决方案。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国家应该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校闹”
社会应成立专门调解组织,化解双方矛盾
学校应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
学生应避免参加体育活动,防止意外发生
A. B. C. D.
邻居养的宠物常在夜间叫唤, 扰得四邻不安。小明与邻居论理, 邻居却理直气壮地说:“我有权养狗,狗叫是正常的。”小明据理力争,依据是(? ? )
A. 我国公民没有养宠物的权利
B.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C. 公民行使权利有界限, 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D. 公民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国家利益
张某在学校围墙附近玩耍时,不慎受伤。家长就围墙达不到安全高度闹到学校,协商不成,产生纠纷。学校反映给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协同公安民警、村干部对家长和学校老师开展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协议。这种维护权利的方式是()
A. 协商 B. 诉讼 C. 仲裁 D. 调解
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
A. 民事诉讼 B. 刑事仲裁 C. 刑事自诉 D. 行政诉讼
公民权利如果受到侵害,要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有()
①协商? ②调解? ③仲裁? ④诉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张女士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发现了一个背包, 对颜色和款式都特别喜欢, 于是下单购买。收到背包后, 她发现实物与网上图片差别很大, 要求退货却遭商家拒绝。对此, 张女士可以选择的正确解决方式有(? ? )
申请多个账号给商家刷差评
向有关行政部门提起申诉
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
人肉商家信息在网上传播
A. B. C. D.
下列行为中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
A. 小红在网上发布同学的个人隐私
B. 八年级学生晓玲辍学随父母打工
C. 小强不满班长对他的批评,对班长大打出手
D. 小明向环保部门举报小区周边有人焚烧垃圾
杨先生外出时忘了关好水龙头,导致房间积水并渗入楼下静静家,使得墙皮发霉,客厅沙发、电器浸水毁坏。静静要求杨先生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遭到拒绝。对此,静静可以(? ? )
A. 提起民事诉讼来维权 B. 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权
C. 提起刑事诉讼来维权 D. 曝光其个人信息维权
下列对协商维权理解正确的是(? ? )
它的特点是快速、简便
需要当事人双方讲究互谅互让原则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根本
生活中的所有权益争端都要由协商来解决
A. B. C. D.
常大妈在社区组建了一支舞蹈队,每天晚上6点至7点都在小区广场跳广场舞。每次跳舞时,舞曲响彻小区。家住小区广场正对面的董先生因家有考生,对广场舞扰民十分不满。一天,忍无可忍的董先生捡起一块砖头将舞蹈队价值千元的音响砸坏。常大妈见状, 愤怒地与董先生发生冲突, 幸亏民警及时赶到。董先生应该懂得(? ? )
A. 行使权利有界限 B. 人格尊严不可辱 C. 行使权力受监督 D. 尊重老人是美德
一名拍客,在大街上巧遇一对男女,男方对女方大打出手。拍客举起手机将这一过程拍摄下来,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殊不知,这对男女是夫妻,该段视频的流出和传播给夫妻俩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夫妻俩遂以肖像权、名誉权被侵犯为由,将拍客告上法庭,要求拍客承担侵权责任。这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 不得损害(? ? )
A. 国家的利益 B. 社会的利益
C. 集体的利益 D. 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通常情况下,行使权利的程序是法律规定的。遵守正当的程序(? ? )
有利于公民履行道德义务
可以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不利于依法办事
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 B. C. D.
继闪客、博客、播客、换客之后,如今网上最流行的就是“晒客”,“晒客”族的口号是“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热衷于用传播照片、视频等方式将其想“晒”的内容放在网上。下列对“晒客”族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①只要是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就可以任意行使
②公民的权利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行使
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如今校园内,加入“手机一族”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但有些学生却在上课时间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这说明()
A. 我们享有的权利是不真实的
B. 学生在学校受限制,离开了学校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C. 手机是学生的私有财产,怎么用老师管不着
D. 公民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某电大女生遭四名女生脱光衣服殴打拍照, 照片被上传至网络。四名施暴女生以故意侮辱妇女罪分别领刑两年至六年不等, 其中三名被告案发时还未成年。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A. 遏制校园暴力我们无能为力, 只能依据法律
B. 即便未成年人,校园施暴若触犯刑法也会领刑
C. 避免与他人等吵,学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D. 而对校园暴力, 要学会规避, 善于巧妙化解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下列属于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是( )
A. 王某给人大代表与信反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庸、懒、散”
B. 李某依法继承父亲的合法财产
C. 陈某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D. 张某用贴大字报的形式举报某领导的贪腐行为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青少年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 )
①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②必须在老师或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行使
③应在不妨碍自己个性、爱好发展的前提下行使④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④
二、简答题
刘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了军,复员后,自筹资金,办起了养殖业。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他还被选举为区人大代表。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某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基本权利?
(2)请说说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3)当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权?
【学会生活】--公民权利不容侵犯
九年级学生方某,在百货商场购物交款时,收银员认为其中一张百元钞票是假币,便招来商场保安,强行将方某带到地下保安部,扣留了一个小时,并遭到搜身、嘲笑、谩骂。后因好心人报警,才被警察解救。
结合材料,百货商场侵犯了方某哪些权利?
百货商场所为,违反了那几部法律的有关规定?
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况,将采取什么样的行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三、分析说明题
女青年张某在商场选购商品, 因人多怕钱被偷窃, 遂将钱塞入内衣袋内。商场保安人员宋某怀疑张某将商场物品藏入内衣, 就叫张某将内衣里的东西拿出来。张某再三申辩, 宋某固执己见, 争吵起来。这时宋某冲过去, 将张某抓住, 强行扣留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并未发现所谓的被窃物品。张某哭着离开商场。
请回答: (1) 商场保安人员宋某侵犯了张某什么权利??
(2)张某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维权呢?请你给她一些建议。
? ? ? ?材料一??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尽快控制住传播源头,遏制疫情蔓延,14亿国民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人们都自觉待在家中自我隔离,尤其正逢新春佳节,中国人民又一次以高度的自律与集体观让世界震惊。
? ? ? ?材料二??2020年2月3日,山东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依法对故意隐瞒旅行史和接触史的新冠肺炎患者张某立案侦查,理由是其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方面即可。)
(2)材料二中,对故意隐瞒旅行史和接触史的新冠肺炎患者立案侦查,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三方面即可。)
微信作为当今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已成为年轻人的网络生活新方式。下面是同学们利用微信所做的一些行为,请分析作答:
行为
积极意义
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微信群结交新朋友
有利于从“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范围
①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将随手拍下的好人好事上传至朋友圈
有利于传递社会正能量
②注意维护他人的
_______________权。
微信问政,向有关部门
提出意见、建议
有利于行使监督权
③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1)请将图表中的①②③补充完整。
(2)请结合①②③的内容,总结我们在行使权利时应注意哪些行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从国家角度来看,由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国家应该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校闹”;从社会角度来看,因为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所以社会应该成立专门的调解组织, 化解双方纠纷; 从学校角度来看, “校闹”是因为学校安全事故引发的,学校就应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可见,观点正确,符合题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的生命健康,观点不正确,不能选。故选B。
2.【答案】C
【解析】A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公民有养宠物的自由和权利,但是,“养的宠物常在夜间叫唤,扰得四邻不安”,这是不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的表现。邻居应该认识到,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当受到尊重和保护, 我们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 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故选C。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利益。调解是指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调停疏导,帮助交换意见,提出解决建议,促成双方化解矛盾的活动。从材料“调解员协同公安民警、村干部对家长和学校老师开展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协议”可知,这种维护权利的方式是调解,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诉讼的种类。根据所学知识,公民对于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C正确;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A不符合题意,排除;B错误,刑事案件不能通过仲裁结案;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益,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权,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B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能选,因为“申请多个账号给商家刷差评”“人肉商家信息在网上传播”损害了商家的合法权利。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 要懂得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可见,张女士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提起申诉,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是张女士可以选择的正确解决方式。故选B。
7.【答案】D
【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小红在网上发布同学的个人隐私,小强对班长大打出手,都损害了他人的合法的权利; 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八年级学生晓玲辍学打工是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受教育权的表现。可见, 小红、小强、晓玲均没有正确行使权利, A、B、C三项不能选。小明向环保部门举报小区周边有人焚烧垃圾,他的行为维护了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行为。故选D。
8.【答案】A
【解析】行使权利有界限,D项做法错误;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杨先生外出时忘了关好水龙头, 导致楼下静静家的墙皮发霉, 沙发、电器浸水毁坏,静静要求杨先生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遭到拒绝,这说明静静遇到的是与杨先生之间的财产争议。课本知识告诉我们,公民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故选A。
9.【答案】A
【解析】课本知识告诉我们, 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权益争议是通过协商解决的,因为协商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可见,理解正确,理解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董先生捡起一块砖头将舞蹈队价值千元的音响砸坏,这说明他应该懂得行使权利有界限。故选A。
11.【答案】D
【解析】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不能选。拍客上传至网络的视频给这对夫妻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夫妻俩以自己的肖像权、名誉权被侵犯为由将拍客告上法庭,要求拍客承担侵权责任,这说明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故选D。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权利守程序的意义。课本知识告诉我们,遵守正当的程序, 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 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可见,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认识错误。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④正确;①错误,任何权利都不可以任意行使;③错误,公民行使权利时,没有必要得到他人的许可,但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D符合题意;A错误,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B错误,没有认识到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C错误,学生上课玩手机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老师有权利批评指正。故选D。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选项,结合所学知识做出正确选择。
【解答】
?分析题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应该依法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材料中的四名女学生没有依法行使权利,甚至触犯了刑法,这警示我们即便是未成年人,校园施暴若触犯刑法也会领刑,所以我们应该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权利。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16.【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相结合,确定答案。
【解答】
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王某行使的的是监督权,属于政治权利,故A正确,符合题意;李某行使的是继承权,属于财产权,陈某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属于政治权利,张某贴大字报没有正确行使政治权利,故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7.【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准确把握题干设问角度,推导正确答案。
【解答】
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①④正确;青少年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一定要得到老师或家长的同意,也不是要在不妨碍自己个性、爱好发展的前提下行使,②③错误。
???????故选C。
18.【答案】(1)受教育权、劳动权、被选举权。
(2)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解析】(1)此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和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刘某享受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有受教育权、劳动权、被选举权。
(2)此题考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和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此题考查维权途径,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知识和分析题干材料可知,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维权的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19.【答案】【小题1】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名誉权.(3分)
【小题2】宪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2分)
【小题3】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4分),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要在掌握我们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怎样依法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示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不能采用非法手段.
20.【答案】(1)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
(2)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提请仲裁机构伸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解析】(1)此题考查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可知,商场保安人员宋某侵犯了张某的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
(2)此题考查维权方式,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面回答。
21.【答案】?(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要珍惜自己的权利;等。(三方面即可。)
(2)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等。(三方面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说明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第(1)问要求学生回答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应注意的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行使权利”。回归课本,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从“行使权利有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第(2)问属于启示类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法履行义务”。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从“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两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22.【答案】(1)①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做好群管理者,及时删除不良信息。②隐私。③不得诬告陷害、不能侮辱他人人格。
(2)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要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解析】(1)此题考查建立微信群结交新朋友应注意问题、隐私权、监督权,考查运用知识能力。公民建立微信群结交新朋友应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做好群管理者,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将随手拍下的好人好事上传至朋友圈时,应该注意维护他人的隐私权;公民行使监督权时不得诬告陷害、不能侮辱他人人格。
(2)此题考查公民正确行使权利,考查运用知识能力。属于教材重点识记知识,学生依据教材回答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