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备课课件(50PPT含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同步备课课件(50PPT含视频)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YOU
CAN
WRITE
ANY
SUBS
1500年以前,世界文明基本上是以大陆为中心,海上联系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如果把1500年作为划分世界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就是因为从那时起各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联点,从此各地区都法整合到全球体系中来。
——《泰晤士世界历史》
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说它是欧洲殖民掠夺之路.....
15世纪世界地图
16世纪世界地图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大变革的时代
目录
哥伦布大交换
早期殖民扩张
商业革命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
2.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第壹章
早期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人提供了对外扩张的广阔舞台。
——邵政达《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商品倾销、原料掠夺、海外移民、奴隶贩卖和海盗式掠夺。
资本原始积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它一方面使社会生产资料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另一方面又使大批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了前提条件。英国的圈地运动就是例证。
(2)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例如16世纪的奴隶贸易。
(3)资本积累不同于资本原始积累。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而积累的过程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的手段是掠夺,资本积累的手段是剥削。
名词解释: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
早期殖民扩张
商品经济繁荣
拓展市场
推销产品
寻找原料
新航路开辟
葡萄牙、西班牙




目的
前提
早期殖民掠夺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
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从1480到1530年,葡萄牙几内亚湾掠得的黄金值10万英镑,占当时世界黄金总量的10%。葡萄牙人视印度洋为自己的内海,公然拦截、追击和抢劫其他国家的船只。他们向被占领地的人民征税、勒索香料,或用镜子、别针、玻璃球等廉价的小商品骗取珍珠、宝石和象牙等贵重物品,运回里斯本高价出卖,获得惊人利润。
葡萄牙人依靠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东半球的航路,保证了葡萄牙商船畅通无阻地往来于欧亚之间。葡萄牙依靠海权的迅速崛起,让整个欧洲妒忌得红了眼。
16世纪,葡萄牙将美洲的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亚洲的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与商站,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西班牙的殖民侵略方向以美洲为主,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西班牙人通过武力驱逐和屠杀殖民地上的原著民建立种植园,逼迫印第安人和非洲黑奴进行种植和采矿,从而掠夺了巨额的财富。
无敌舰队,西班牙语指伟大而幸运的海军,是西班牙16世纪晚期著名的海上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保障西班牙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
教皇子午线——瓜分世界的开始
西、葡为争夺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
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
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
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
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
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
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
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
西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平衡了葡萄牙与西班牙两大海洋强国一百多年的势力范围和殖民霸权。
美洲:建立新尼德兰殖民地
非洲:建立好望角殖民地,作为侵略亚洲的中继站
亚洲:在印度建立沿海殖民据点,夺取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度尼西亚,一度占领中国台湾
15~16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荷兰人凭借先进的金融商业体系曾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建立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海上马车夫——荷兰
法国的对外殖民扩张比英、荷稍晚一些。1524年,法国国王曾雇佣意大利人维拉查诺探寻一条通往东方的西北航道。17世纪初,法国向加拿大殖民,组成诺曼底商人公司,进行殖民活动。1608年,法国在圣劳伦斯河上建立了一个殖民据点,那就是后来的魁北克城。
法国的殖民扩张
日不落帝国——英国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
——1865年英国首相帕默斯顿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英国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业迅速发展,促使英国开拓海外市场。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无敌舰队,开始海外扩张,随后又击败了荷兰和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通过海盗掠夺、商业战争、黑奴贸易等方式,英国人在19世纪上半叶,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殖民扩张的认识
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都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卡萨斯主编,孙家堑译《印度毁灭述略》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欧洲:有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世界市场:加速了物种、商品交流;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欧洲工业产品、近代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双重性)
第贰章
“哥伦布大交换”
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件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纪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名词解释:“哥伦布大交换”
人口迁移
数万年来…所有的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的白人生活在欧洲及中东,所有的蒙古人(黄色人种)种则生活在东亚和美洲,而澳大利亚人则生活在澳洲。
——《
全球通史》
在16世纪的上半期,西班牙人侵占了整个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和秘鲁。与此同时期,葡人又强占了南美的东部。他们……强占了原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屠杀了大部分土著居民,其余的人被迫去从事苦役和陷于贫困的境地。……在西班牙殖民地上,仅从1492-1541年止,印第安人被各种各样的方法所歼灭的,算起来至少有1500万人。……根据当时著名的传道士拉斯卡萨斯所目击的报导:在波多黎各和牙买加岛上,在1509年西班牙人刚出现时,共有六十万印第安人,而到1542年时已只剩下不过四百人了。在海地岛起初约有一百万居民,而到1542年时活着的印地人只有二百人了。
——郑如霖《新航路发现的背景及其后果》
表现:欧洲人大批入侵美洲并建立殖民地,大量印第安土著被屠杀,人口锐减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非洲丧失劳动力达1亿人以上。英国成为了当时殖民诸国中最大的“人类血肉贩子”,美洲3/4的黑人奴隶是英国贩运。
——斯塔夫
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人口迁移
表现:非洲的黑人被欧洲人作为奴隶贩卖至美洲等地,导致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等地出现族群混合的现象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人口迁移的原因:
①新航路的开辟各地联系加强(主动迁移)
②黑奴贸易(被迫迁移)
③为逃避政治迫害、宗教迫害(被动迁移)。
人口迁移的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如英国向美洲、印度等地迁移人口;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如欧洲向拉美各国移居;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如亚非欧三洲人口向北美、拉美、大洋洲迁移。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谈谈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
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今天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1/3的品种源自美洲。
物种交换与疾病传播
番薯原产于中美洲。西班牙船在16世纪70年代将番薯运到了马尼拉,随后一位中国船的船长瞒着西班牙海关,将番薯的藤蔓和塞进筐里的一卷绳子混在一起偷运了出去。他将这种走私来的植物带到了位于中国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当时中国正在饥馑之中。船长的儿子将番薯介绍给了福建巡抚,后者随后命令农民开始种植番薯(即外来的块茎)。饥馑结束了。其他地区也用番薯来解决其食品问题。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饮食生活发生变化。美洲的可可,印度和马鲁古的香料、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阿拉伯人的咖啡,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米、白糖等都是大量贸易的重要商品,都出现在欧洲的餐桌上。欧洲人第一次接触咖啡时,称这种诱人的饮料为“阿拉伯酒”。1615年,咖啡由埃塞俄比亚传到威尼斯,1643年传入巴黎,1650年传入英国,1686年传入荷兰。168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7.5-8万磅咖啡,1695年增加到30-40万磅。
——摘编自朱基福《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积极影响: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粮食生产结构;增加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经济的开发;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当欧洲人把天花和流感带入美洲,流行病就爆发了:突发疾病袭击了一个有一个印第安城镇和村落,然后销声匿迹。相比之下,疟疾却成了当地长久存在的衰竭性疾病。从社会意义上来说,疟疾,与另一种蚊媒传染病——黄热病一起颠覆了整个美洲。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1520年,天花随着一个受感染的来自西班牙属地古巴的奴隶到达墨西哥。由此而产生的天花流行接着杀死了阿兹特克的近一半人口,……到1618年,墨西哥原来2000万左右的人口急剧减少到160万左右。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消极影响: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原住居民的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这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统治的重要原因。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
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特点:欧洲主导;内容丰富;范围全球性;结果双重性(积极与消极);时间长期性。
(1)根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改变人口地理分布(人种和民族结构)
出现族群混合现象;
促进世界动植物的交流;推进世界的物质和文化交流
加快了殖民地的开拓进程【促进落后地区(美洲)经济开发】
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了新的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民族国家的诞生
欧洲人对美洲殖民掠夺,导致美洲的贫穷与落后
印第安人锐减,最后退居山区
各种疾病传播蔓延
非洲丧失了大批的精壮劳动力,制约了非洲的发展;造成非洲社会混乱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思考:物种交换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积极:提高粮食产量,推动人口快速增长,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消极:人口增长过快带来较大的人口压力;过度开垦土地造成水土流失环境破坏
第叁章
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他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编》
商业革命是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商业和世界市场的一系列新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
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价格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
名词解释:商业革命、世界市场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原因: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印度洋贸易
主线和支线
印度洋贸易的
葡萄牙船对1505年和1518年运回欧洲的货物清单
(单位:公斤)
商品名
1505年
1518年
胡椒
1074003
2128962
桂皮
8789
1342
肉豆蔻

986
紫胶
411
66443
红檀木

27978
丝绸

2660
总数
1121959
2242112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已在欧亚大陆一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大部分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大西洋——三角贸易
殖民者除了直接的商业贸易外,还在美洲开采金银矿、建立种植园,进行单一的经济作物种植,比如烟草、甘蔗、棉花等等。在大西洋的贸易中,欧洲人通过开辟出的多条航线和沿海港口,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南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另外,由于殖民者的残酷压榨和传染病的流行,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严重缺乏,于是欧洲商人就把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


黑奴
中程
蔗糖、烟草
归程
非洲
美洲
火器、机械制品、酒
中程
归程
出程
黑奴
蔗糖、烟草
大西洋


欧洲
火器、机械制品、酒
视频:黑奴贸易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美洲
欧洲
非洲
金银、棉花
蔗糖
烟草
矿产品
归程
出程
中程
枪支
纺织品
果酒
烟草
杂货
非洲黑人奴隶
三角贸易
带来巨额财富
创造原始资本积累
劳动力丧失
社会结构打破
长期落后
带动殖民地
经济开发
种植园经济兴起
罪恶:对非洲,使非洲丧失劳动力,对非洲人的摧残和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对美洲,种族灭绝,掠夺金银、原料,发展种植园,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依附于欧洲。
曙光:对非洲、美洲,欧洲人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客观上促进当地开发;对欧洲,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对世界,推动商品的大范围流动,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和不同文明的相互联系和交流。
结合你对大西洋“三角贸易”的了解,谈谈你对“罪恶”和“曙光”的理解?
太平洋——大帆船贸易
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了中国。
马尼拉
墨西哥
横跨大洋的马尼拉大帆船
◎马尼拉大帆船模型剖面图
所有的货舱都是中国人包装的,他们会利用每一寸空间整齐地包装好货物,丝毫也不浪费
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很快便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人以澳门为据点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获取大量白银,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
在澳门的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到达长崎
据统计,1580-1590年,每年运至果阿的生丝为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1635年为6000担,价值白银48万两。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对白银需求的增长,葡萄牙人便以澳门为据点,参与获利巨大的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据统计,1586-1630年,从日本长崎输入澳门的白银近1500万两;1557-164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为1亿两左右,其中的绝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
中转站
贸易

澳门
生丝、瓷器—白银
西
马尼拉
丝、棉、瓷—白银
特点:
①内容以生活必需品为主
②一定程度的国际分工
③欧美主导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商路
概况
印度洋
欧洲商人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大西洋
欧美贸易
将欧洲生产的手工制品运到美洲,换回贵金属、蔗糖、烟草
三角贸易
用欧洲生产的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换取黑人,或亲自抓捕,运到美洲买为奴隶
太平洋
中葡
生丝、瓷器(澳门)→印度果阿→白银(欧洲)→中国或生丝(中)→澳门→白银(日)→中国
中西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小结:
材料
“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那时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思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
(1)主要条件: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明朝部分开放海禁;中国商人积极参与;中国与美洲市场的互补。
(2)特点:西班牙垄断贸易;白银交换商品。原因:英国确立海上霸权;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
(3)影响:对欧洲,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对亚洲,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济繁荣;对美洲,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对非洲,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
材料:关于明代流人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8775万两,从日本得到2万万两,从葡萄牙得到4276万两,总计为3亿3051万两。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中国白银时代自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主币行用直至1935年,长达约500年之久。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拐点的开端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开端相联系,一是世界一体化或称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时期。
——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①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②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经营方式——创新
经济思想——转变
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
里斯本的繁荣,成为后来不可避免的欧洲“繁荣中心转移”的先驱。整个中世纪,欧洲远途贸易的中心是面对地中海的意大利海港城市。……但是以海路直接与亚洲相连、取得巨大财富的葡萄牙及其首都里斯本的繁荣,意味着欧洲原图中心开始转移到面向大西洋一侧。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法、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价格革命
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注册白银和200吨注册黄金,到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83%被西班牙占有。16世纪时,西班牙称霸欧洲,盛极一世。大量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出现伪币,投机活跃。这次物价上涨涉及了工业和农业的各种商品,上涨幅度前所未有,在时间上持续了一个世纪,所以在经济史上被称为“价格革命”。
……
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个价格革命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编》
金银大量流入欧洲
金银价格下降
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收取固定货币地租者(封建主)财力地位——下降
拥有大量商品的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增强
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经济关系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
合作探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亚、非、美及世界的影响?
对欧洲:①推动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拉开了殖民扩张的大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冲击了封建领主,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逐步瓦解了西欧封建制度;③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对亚洲:①加速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②推动高产作物传入亚洲,促进亚洲人口增长;③西方殖民者踏足亚洲,冲击了亚洲传统社会。
对美洲:使美洲传统社会遭遇灭顶之灾,印第安人口迅速锐减,美洲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但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推动美洲朝现代社会发展。
对非洲:造成非洲人口大量流失,是非洲长期贫困的根源之一。
对世界: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人类有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对外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亚非拉地区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与扩展。
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种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现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课堂小结
全球
联系
的初
步建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早期殖民扩张
人口迁移
动植物交流
疾病传播
传统印度洋贸易
新兴大西洋贸易
新兴太平洋贸易
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荷、英、法的殖民扩张
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
人类文明格局
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的变化
YOU
CAN
WRITE
ANY
SUBS
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
题目练习
1、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欧洲的殖民扩张
B.
土著居民的减少
C.
种族之间通婚
D.
战争难民涌入
2、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奴隶贸易的血腥,但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表现为
A.
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
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
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
进一步促进了三大洲的商品流通正
A
D
题目练习
3、秦奋在历史学习中发现:欧洲的一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Zealand),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对此现象的由来,正确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所致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所致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所致
D.欧洲列强殖民活动所致
4.
从16世纪开始,欧洲人把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运到非洲,从当地酋长手里换取黑人,欧洲人自己也抓捕非洲黑人,然后把他们运到美洲卖为奴隶,形成了长达300多年的“三角贸易”。这一现象
A.是工业文明扩张的产物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C.引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
D.促进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
D
题目练习
5.
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A.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6.
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基督教的快速兴起
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
C.外来移民大量涌入
D.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
A
B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
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
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答案: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丰富食物结构;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粮食生产结构;增加粮食产量;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经济的开发;促进了世界的交流,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没了,做作业去!
下节预告: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