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3.2太阳下的影子导入阳光下总有一样东西伴随在你的身旁,有时在地上,有时还会落在其他物体上。它就是影子。影子有哪些特点?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你看到过阳光下的影子吗?一天中阳光下影子会有怎样的变化?说说你的猜测和理由。太阳:影子:东—偏南—西西—偏北—东长—短—最长理由: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根据我们的推测,把物体的影子添画在下面的图中。上南下北,这是怎么回事?这不是地图上的方向。跳出地图,面向南,画出物体影子。交流一下,你们画的跟老师一样吗?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吧。活动1: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器材铅笔、直尺、橡皮泥、平滑木板、白纸、胶水、指南针实验方法(1)制作日影仪①找一根约10厘米长的铅笔(或一根筷子)、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②把白纸粘在木板上。③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2)利用日影仪观测①把自制日影仪放在校园里始终能照到阳光的地方。②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③用直尺量量铅笔影子的长度。④在白纸上用笔描下铅笔的影子。①在课堂上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②课后继续观察,每隔一节课观察一次。③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铅笔影子的长度都记录下来。(3)坚持观测记录怎样确定方向?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也可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注意事项①小短杆的长度要适中。即当短杆的影子最长时,影子都能完全落在同心圆范围内或者完全落在平板上,不能超出平板。②测量时间:从太阳升起时开始直到太阳落山为止③可以在家或操场测量④每节下课去操场测量一次⑤中午12点测量一次注意事项活动2:整理我们的记录持之以恒地观察铅笔的影子的变化情况,注意长短和方向变化;将测得的数据认真填写在表格中。P27:填表:这是某组同学通过认真持续的观察与记录所测得的数据。通过这个数据表,你能说出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吗?为了能更直观地看出影子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柱状图是整理信息的方法之一,能直观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制作柱状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制作柱状图时,注意时间坐标是以整点为标记的,要对记录的数据进行选择。讨论:①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②什么时候影子最长?③什么时候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清晨中午傍晚太阳方向影子方向太阳位置高低影子长短东偏北西偏南偏南偏北西偏北东偏南长短长低低高我们还有什么发现?当地中午12点,可能并不是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因此物体的影子也可能不是最短的时候。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经度不一样,昼夜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正午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我国地域广阔,全国采用的都是北京时间——东八区中央经线120度的时间。当东经120度的正午时间12:00时,许多地方就不一定是正午时间(一天中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比如北京地区在东经116.46度,与东经120度仍有14.1分钟的误差(每相差1度就相差4分钟)。北京地区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最高、影子最短的时间应该是在中午12:14分的时候。课堂练习判断题1、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位置不变。()2、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晷计时。()3、中午,阳光下的影子最长。()4、物体的影子总是出现在背光的一面。()5、影子越短,表示太阳的位置越高。()6、柱状图可以更直观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7、太阳每天都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8、中午12点,各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拓展提高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板书设计太阳下的影子太阳:影子:东—偏南—西西—偏北—东长—短—最长作业布置坚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看看我们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还有什么新发现。3.2《太阳下的影子》练习一、填空题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_____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2、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_____,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_____。3、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______变化而变化的。4、古代的人们就知道利用______的变化规律来计时。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位置不变。()2、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晷计时。()3、中午,阳光下的影子最长。()4、物体的影子总是出现在背光的一面。()5、影子越短,表示太阳的位置越高。()6、柱状图可以更直观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7、太阳每天都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8、中午12点,各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括号内。1、夕阳西下,大树的影子的方向是()A、朝西B、朝南C、朝东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A、长一短一长B、短一长一短C、长一短一短3、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位置最高时物体的影子最短B、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位置的高低无关C、太阳位置最低时物体的影子最长4、面向傍晚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右边、左边和背面是分别是()A、南、北、西B、北、南、西C、南、北、东5、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太阳最高时()A、最长B、较长C、最短6、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A、西-南-东B、西-北-东C、东-北-西7、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根电线杆的影子,将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③B、①③④②C、④①②③四、看图回答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座建筑物的影子:(1)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一说你的理由。(2)一天当中,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是如何变化的?五、实验探究题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変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录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最短。下面是他们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1、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9:30开始测量的,由上面的数据表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______结束测量的。2、由上面的数据表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为_______厘米。3、由上面的数据表可知,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________。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方向相反2、短长3、位置4、影子二、判断题1、?2、√3、?4、√5、√6、√7、?8、?三、选择题1、C2、A3、B4、A5、C6、B7、A四、看图回答(1)C D B A(2)早上到中午之间,影子由西向北移动且越来越短,中午到下午影子由北向东移动,且越来越长。五、实验探究题1、13:302、100(答案不唯一)根据中午前后影子的变化长度相近这一规律,第10次(14:00)测量应该与第2次(10:00)测量的影子长度相近。3、变短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3.2《太阳下的影子》教学设计课题太阳下的影子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四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3、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过程与方法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3、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重点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难点整理实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影子的特点。阳光下总有一样东西伴随在你的身旁,有时在地上,有时还会落在其他物体上。它就是影子。影子有哪些特点?归纳:(1)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2、提问,过渡到知识新授你看到过阳光下的影子吗?一天中阳光下影子会有怎样的变化?我的猜测和理由:影子随阳光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太阳是从东—偏南—西,影子刚好相反,是从西—偏北—东。影子的长短变化则是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然后逐渐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3、根据我们的推测,把物体的影子添画在教材的图中。提示:上南下北,这是怎么回事?这不是地图上的方向。跳出地图,面向南,画出物体影子。交流一下,你们画的跟老师一样吗?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吧。回顾,回答说出猜测及其理由画大树的影子并交流通过回顾影子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进行猜测并说出猜测理由。讲授新课一、活动1: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1、实验器材铅笔、直尺、橡皮泥、平滑木板、白纸、胶水、指南针。2、实验方法(1)制作日影仪①找一根约10厘米长的铅笔(或一根筷子)、一块平滑的木板、一张和木板同样大小的白纸。②把白纸粘在木板上。③再把铅笔用橡皮泥垂直地固定在木板上,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2)利用日影仪观测①把自制日影仪放在校园里始终能照到阳光的地方。②利用指南针确定太阳的方向。③用直尺量量铅笔影子的长度。④在白纸上用笔描下铅笔的影子。(3)坚持观测记录①在课堂上每隔10分钟观察、记录一次。②课后继续观察,每隔一节课观察一次。③把太阳的位置和方向,铅笔影子的长度都记录下来。3、注意事项(1)怎样确定方向?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也可用指南针确定方向。(2)其他①小短杆的长度要适中。即当短杆的影子最长时,影子都能完全落在同心圆范围内或者完全落在平板上,不能超出平板。②测量时间:从太阳升起时开始直到太阳落山为止③可以在家或操场测量④每节下课去操场测量一次⑤中午12点测量一次二、活动2:整理我们的记录1、持之以恒地观察铅笔的影子的变化情况,注意长短和方向变化;将测得的数据认真填写在表格中。2、这是某组同学通过认真持续的观察与记录所测得的数据。通过这个数据表,你能说出一天中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吗?为了能更直观地看出影子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柱状图是整理信息的方法之一,能直观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制作柱状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制作柱状图时,注意时间坐标是以整点为标记的,要对记录的数据进行选择。3、交流展示4、讨论①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②什么时候影子最长?③什么时候影子最短?归纳: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5、我们还有什么发现?【例如】当地中午12点,可能并不是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因此物体的影子也可能不是最短的时候。理由:这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经度不一样,昼夜到来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正午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我国地域广阔,全国采用的都是北京时间——东八区中央经线120度的时间。当东经120度的正午时间12:00时,许多地方就不一定是正午时间(一天中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比如北京地区在东经116.46度,与东经120度仍有14.1分钟的误差(每相差1度就相差4分钟)。北京地区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最高、影子最短的时间应该是在中午12:14分的时候。三、课堂练习:判断题1、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位置不变。2、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晷计时。3、中午,阳光下的影子最长。4、物体的影子总是出现在背光的一面。5、影子越短,表示太阳的位置越高。6、柱状图可以更直观反映事物的变化规律。7、太阳每天都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8、中午12点,各地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最短。四、拓展提高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归纳:影子每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五、作业布置坚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看看我们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还有什么新发现。准备实验材料按照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记录观察记录整理记录看教师画柱状图,然后自己画柱状图讨论交流独立完成讨论交流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根据一天中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课堂检测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课堂知识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太阳下的影子》教案.doc 3.2《太阳下的影子》练习.doc 3.2《太阳下的影子》课件.ppt 一天中影子的变化.mpg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观察记录方法.mp4 阳光下的影子_标清.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