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练习一、填空题。1、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_______。2、许多动物的_______与它们所处环境的色彩近似。3、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大多是_____色的。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生活在山地的蝗虫,则大多是绿色的。()2、鼠妇又叫潮虫,喜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3、鸟儿容易在绿草地上发现黄褐色的蝗虫。()4、大雁、角马和雷鸟都有迁徙的特性。()5、伯劳和家燕都是常见的留鸟。()6、兔子、小狗等许多动物一年中换2次毛。()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下列哪项不是动物保护色的含义()A、使动物容易躲避敌害B、有利于动物捕食猎物C、能保护动物的皮肤的美丽D、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2、做完素实验后,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去的原因是( )A、鼠妇有毒B、鼠妇有重要的科研价值C、鼠妇是动物界中平等的一员D、鼠妇与人类关系密切3、动物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这是( )的结果。A、环境变化B、生存斗争C、自然选择D、人工选择4、四位同学在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后,得出以下结论,你不认同的是()5、下列哪种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 )A.避役(俗称变色龙)随环境改变的体色B.鲤鱼背部为暗褐色,腹部为白色C.眼镜蛇颈部竖立时,显露出的眼镜状斑纹D.蟒的体表所具有的暗淡相间的斑纹6、动物迁徙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寻找充足的食物②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③有利于进行生殖A.①②B.②③C.③①D.①②③7、下面需要冬眠的动物是()A、羚羊B、金鱼C、丹顶鹤D、蛇8、鼠妇生活的环境是()A、阴暗潮湿B、阳光充足C、温暖干燥D、光线充足9、下列动物不会发生迁徙行为的是()A、家燕B、伯劳C、丹顶鹤D、角马四、连线题雷鸟冬眠乌龟迁徙大雁换羽大马哈鱼换毛蝗虫变色家兔洄游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迁徙2、身体颜色3、绿二、判断题1、?2、√3、?4、?5、?6、√三、选择题1、C2、C3、C4、C5、C6、D7、D8、A9、B四、连线题雷鸟冬眠乌龟迁徙大雁换羽大马哈鱼换毛蝗虫变色家兔洄游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3.1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教学设计课题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四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2、动物善于把自己隐藏在环境中。3、当环境改变时,动物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特征或行为。科学探索1、模拟实验,探究动物为适应环境保护自己而改变身体颜色。2、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环境对动物身体特征或行为的影响。科学态度培养搜集证据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1、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2、动物随着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3、了解动物的迁徙等行为。难点实验探究动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动物随着环境改变自己的颜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以丹顶鹤的例子可知,环境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条件,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思考:★动物在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环境对动物又产生怎样的影响?思考回答带着问题研究,激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拓展案例:一、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鼠妇又叫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能在花园或庭院中的石头、花盆下面看到它们。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1、实验材料纸盒、剪刀、塑料片、湿土、黑色卡纸、胶棒、20只鼠妇、秒表。2、实验步骤①用纸盒做一个简易观察盒,在盒内铺上一层湿土②将盒盖的一端裁掉,换成透明塑料片③再将盒盖另一端的内部粘上黑色卡纸④将20只鼠妇随机放到盒子里,并盖好盒盖,使盒内形成一侧透光、一侧遮光的环境⑤5秒后,观察鼠妇停留的位置,重复实验3次,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3、观察记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明处(只)102暗处(只)192018结论鼠妇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二、隐藏在环境中许多动物的身体颜色与它们所处环境的色彩近似。例如,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大多是绿色的;而生活在山地的蝗虫,则大多是黄褐色的。对动物来说,这种现象是不是更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试验。1、实验材料:黄卡纸、绿卡纸、镊子、剪刀。2、实验步骤①取一张绿色卡纸和一张黄色卡纸,各剪出20张形状、大小相同的小纸片,模拟绿色和黄色的蝗虫。②另取一张绿色卡纸和一张黄色卡纸平铺在桌面上,模拟草地和山地环境。③将“蝗虫”分成两份,每份10只绿色的,10只黄色的,将其均匀混合,分别撒到两张卡纸上。④请两个同学同时分别在两张卡纸上找出黄色的“蝗虫”。3、交流(1)哪个同学找得更快一些?【小结】在绿卡上找的同学最快。(2)这个模拟实验说明什么?【小结】黄色的蝗虫不适合在草地上生活,而适合在山地生存。4、讨论鸟儿更容易在绿草地上发现哪种颜色的蝗虫?【小结】黄褐色。5、小结许多动物的颜色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宜。动物的这种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叫保护色。三、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交流】(1)迁徙: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到了旱季,角马为寻找新鲜的草料而成群迁徙。(2)洄游:海洋中一些动物(主要是鱼类),因为产卵、觅食或季节变化的影响,而沿一定路线有规律地往返迁移。成熟的大马哈鱼由海洋洄游到河流中产卵,幼鱼洄游到海洋长大。(3)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随季节变化而进行换羽、换毛。雷鸟四季换羽。雄鸟在婚后和冬季之前,夏羽和冬羽完全更换新羽,而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替换;雌鸟每年3次换羽,婚前不换羽。雷鸟的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雌、雄均全身雪白。春天雄鸟的头、颈和胸部也换成了有栗棕色横斑的春羽。雄鸟繁殖前还有换"婚羽"的习性,用华丽的羽饰来博得雌鸟的青睐。夏天雷鸟上体又换成了黑褐色,具棕黄色斑纹。秋季植被枯黄时,羽毛换成黄栗色。(4)冬眠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5)夏眠也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是某些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例如地老虎(昆虫)、非洲肺鱼、沙蜥、草原龟、黄鼠等都有夏眠习惯。四、拓展补充:劳燕分飞伯劳和家燕是我国常见的鸟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伯劳属于留鸟,通常不迁徙;而家燕属于候鸟,常会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去温暖的地方过冬,或到合适的地方繁殖。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中有“东飞伯劳西飞燕”的诗句,这就是成语“劳燕分飞”的来历。五、拓展与应用六、课堂练习:判断题1、生活在山地的蝗虫,则大多是绿色的。2、鼠妇又叫潮虫,喜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3、鸟儿容易在绿草地上发现黄褐色的蝗虫。4、大雁、角马和雷鸟都有迁徙的特性。5、伯劳和家燕都是常见的留鸟。6、兔子、小狗等许多动物一年中换2次毛。七、作业布置搜集资料,了解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还有哪些自我保护行为方式?准备试验材料实验操作填写观察记录准备实验材料实验操作交流回答讨论查阅资料,交流独立完成阅读资料通过实验探究,鼠妇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通过模拟实验,动物为适应环境而改变身体颜色,进而保护自己。通过搜集资料,知道环境对动物身体特征或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课堂检测拓宽知识面培养探究兴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动物为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的颜色;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激发我们探究动物的奥秘,更加热爱小动物。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共33张PPT)3.1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林里吗?沼泽地的环境松林的环境哪种环境更适合丹顶鹤展翅高飞呢?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在我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的丹顶鹤,你认为它适合生活的地方是松林还是沼泽?我的研究记录沼泽地的环境特点:松林的环境特点:丹顶鹤腿和足的特点:我还发现:宽阔、有水、有鱼树木多、空间狭窄细、长、足无蹼丹顶鹤喜欢飞翔、翅膀很大导入环境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条件。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动物在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环境对动物又产生怎样的影响?拓展活动:活动1:鼠妇喜欢阴暗环境吗鼠妇又叫潮虫,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我们常常能在花园或庭院中的石头、花盆下面看到它们。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实验材料纸盒、剪刀、塑料片、湿土、黑色卡纸、胶棒、20只鼠妇、秒表实验步骤①用纸盒做一个简易观察盒,在盒内铺上一层湿土②将盒盖的一端裁掉,换成透明塑料片③再将盒盖另一端的内部粘上黑色卡纸④将20只鼠妇随机放到盒子里,并盖好盒盖,使盒内形成一侧透光、一侧遮光的环境⑤5秒后,观察鼠妇停留的位置,重复实验3次,并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明处(只)暗处(只)结论观察记录119020218鼠妇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像鼠妇一样喜欢阴暗潮湿环境生活的小动物还有很多。蜗牛蚯蚓老鼠蝙蝠蚂蚁螳螂活动2:隐藏在环境中许多动物的身体颜色与它们所处环境的色彩近似。例如,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大多是绿色的;而生活在山地的蝗虫,则大多是黄褐色的。对动物来说,这种现象是不是更有利于它们的生存?模拟实验实验材料:黄卡纸、绿卡纸、镊子、剪刀①取一张绿色卡纸和一张黄色卡纸,各剪出20张形状、大小相同的小纸片,模拟绿色和黄色的蝗虫。②另取一张绿色卡纸和一张黄色卡纸平铺在桌面上,模拟草地和山地环境。实验步骤③将“蝗虫”分成两份,每份10只绿色的,10只黄色的,将其均匀混合,分别撒到两张卡纸上。④请两个同学同时分别在两张卡纸上找出黄色的“蝗虫”。哪个同学找得更快一些?黄色的蝗虫不适合在草地上生活,而适合在山地生存。在绿卡上找的同学最快这个模拟实验说明什么?鸟儿更容易在绿草地上发现哪种颜色的蝗虫?许多动物的颜色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宜。动物的这种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叫保护色。活动3: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搜集资料,与同学交流。大雁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到了旱季,角马为寻找新鲜的草料而成群迁徙。迁徙: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拓展提高:成熟的大马哈鱼由海洋洄游到河流中产卵,幼鱼洄游到海洋长大。洄游:海洋中一些动物(主要是鱼类),因为产卵、觅食或季节变化的影响,而沿一定路线有规律地往返迁移。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随季节变化而进行换羽、换毛。雷鸟四季换羽。雄鸟在婚后和冬季之前,夏羽和冬羽完全更换新羽,而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替换;雌鸟每年3次换羽,婚前不换羽。雷鸟的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雌、雄均全身雪白。春天雄鸟的头、颈和胸部也换成了有栗棕色横斑的春羽。雄鸟繁殖前还有换"婚羽"的习性,用华丽的羽饰来博得雌鸟的青睐。夏天雷鸟上体又换成了黑褐色,具棕黄色斑纹。秋季植被枯黄时,羽毛换成黄栗色。冬眠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夏眠也是动物在缺少食物的季节为了生存的自然现象,是某些动物对炎热和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例如地老虎(昆虫)、非洲肺鱼、沙蜥、草原龟、黄鼠等都有夏眠习惯。拓展补充劳燕分飞伯劳和家燕是我国常见的鸟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伯劳属于留鸟,通常不迁徙;而家燕属于候鸟,常会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去温暖的地方过冬,或到合适的地方繁殖。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中有“东飞伯劳西飞燕”的诗句,这就是成语“劳燕分飞”的来历。课堂练习判断题1、生活在山地的蝗虫,则大多是绿色的。()2、鼠妇又叫潮虫,喜爱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3、鸟儿容易在绿草地上发现黄褐色的蝗虫。()4、大雁、角马和雷鸟都有迁徙的特性。()5、伯劳和家燕都是常见的留鸟。()6、兔子、小狗等许多动物一年中换2次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动物为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的颜色;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激发我们探究动物的奥秘,更加热爱小动物。板书设计3.1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不同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动物怎样适应环境动物怎样适应季节作业布置搜集资料,了解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还有哪些自我保护行为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练习.doc 3.1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教案.doc 3.11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课件.ppt 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mp4 潮虫.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