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人文环境(第二课时)授课时间:2011.3.10 学案设计:杨英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知道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并理解不平衡的原因。2、了解三类产业的划分。学习重难点: 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原因。自学知识点:经济发展差异1、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国家有:日本、以色列、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500美元的国家有:越南、蒙古、尼泊尔、孟加拉国、印度;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是尼泊尔的145倍。3、中国在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自学效果检测:一、单项选择1、下列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 B、韩国 C、以色列 D、中国2、亚洲绝大部分国家经济不发达,是因为( )A、长期殖民统治 B、资源缺乏 C、劳动力缺乏 D、自然环境恶劣3、下列关于三类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是工业,第二产业是农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B、三类产业的比重反映了国家的经济状况C、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比重大 D、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大4、下列国家中,属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 B中国 C印度 D泰国5、造船业属于三类产业中的:(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不在这三类产业中二、综合题“1、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古代东方,大河流域因适宜于人类生产和生活而成为上古文明的摇篮,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四大上古文明,无一不由大河滋养孕育而生。(1)上述四大上古文明,位于亚洲的有( )A、 1个 B、 2个 C、3个 D、 4个(2)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流域”中的“两河”是指( )A、长江 B、黄河 C、底格里斯河D、 幼发拉底河(3)看下图根据所学的有关地理知识,填空并回答问题。A BC上述三个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人口增长了,需求生产更多的粮食。为了满足人口最基本的粮食需求,亚洲的一些国家,一方面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另一方面,在土地上连续耕种使土地得不到休耕,土壤肥力逐渐下降。结果,粮食产量下降。然而为了生存,人们又进一步垦殖,形成恶性循环。(1)根据以上材料,把各A-F项内容按因果关系填入下面的框图内,A.需求增产粮食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C.粮食产量下降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加重 E. 恶性循环 F.土壤肥力下降(2)如何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呢?请填写下表:3、读“亚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亚洲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 和 ,水域辽阔,因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著的 气候特征。(2)亚洲中部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有最高的山脉 ;四周有亚洲最大的平原 。亚洲地形以 为主,地势 。(3)北回归线通过亚洲的 和 两条大河,通过亚洲的 、 、 三大半岛。三、连线题:(1)将下列国家与所属地理分区用直线连接起来。A印度 a南亚B日本 b东亚C沙特 c西亚D新加坡 d中亚E哈萨克斯坦 e东南亚(2)将下列城市与所属气候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A雅库茨克 a热带季风气候B孟买 b温带大陆性气候C哈尔滨 c温带季风气候D新加坡 d亚热带季风气候E广州 e热带雨林气候课后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