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时 纸盒娃娃 一、教学内容:P1-2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通过观察、模型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按顺序观察物体的能力。 3、学会制作简单的人体模型——“纸盒娃娃”。 4、通过作品展示、交流、评价等活动,提高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制作简单的人体模型——“纸盒娃娃”。 四、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表达和评价能力 五、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通过观察实践,提高学生按顺序观察物体的能力。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活动手册》P1、评价单 活动二“制作”:“纸盒娃娃” 活动目标:1、学会制作简单的人体模型——“纸盒娃娃”。 2、通过作品展示、交流、评价等活动,提高表达和评价的能力。 活动器材:纸盒若干、固体胶(双面胶、透明胶带)、小剪刀、《活动手册》评价单 [课前要对纸盒娃娃作初步介绍,引导学生与选择的带一些纸盒,教师也应准备一 些纸盒供演示和补充]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看看你我他,说说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图片,认识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游戏:同桌一个指身体部位,另一个说出名称,然后交换。 完成《活动手册》p1 观察图片,进一步讨论“身体的各部分还可以再分吗?”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评价单中的“交流”评价。 认识人体各部分名称时,指导学生按顺序进行观察。 提示学生还可从背后观察:背、 臀。但此内容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只是拓展知识面。 活动二“制作”:“纸盒娃娃”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做个纸盒娃娃需要准备些什么? 讨论:制作纸盒娃娃的步骤及需要相互提醒的内容。 制作“纸盒娃娃” 展示、交流、评价并思考“自己的作品还需要怎样改进?”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评价单中的“制作”评价。 指导学生对制作材料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并指导学生了解加工纸质材料需要的工具。[固体胶(双面胶、透明胶带)、小剪刀] 组织学生讨论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技术操作前进行初步的思考(用纸盒摆一摆,同时想想设计一个怎样动作的纸盒娃娃),体现一个设计的过程。 3、相互提醒的内容包括场地整洁、注意安全等。 加强巡视指导:学生对纸盒认识不深,有的可以用固体胶粘合,但有些只能用双面胶或透明胶带,学生对这些工具的操作一定不会很熟练,所以教师在巡视时一定要加强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的交流、评价,以提高表达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介绍自己的作品和设计思路(为什么用这些纸盒制作这样的娃娃);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从设计、制作两方面正确评价他人的作品,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第二课时 皮肤 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身体的表面是皮肤。 2、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初步了解皮肤的感觉功能。 3、通过阅读和讨论,知道一些保护皮肤的基本常识,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人体表面的皮肤 四、教学难点:学会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五、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身体的表面有什么?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身体的表面是皮肤。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 活动二“讨论”:皮肤能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目标:通过交流,初步了解皮肤的感觉功能。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及物品(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坚硬的木块、柔软的丝绸等有触觉对比明显的物品) 活动三“实验”: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活动目标:1、学会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2、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初步了解皮肤的感觉功能 活动器材:棉签若干、泡沫塑料一块(或用较大块彩泥代替)、《活动手册》p2、评价单 活动四“讨论”:怎样保护皮肤? 活动目标:1、通过阅读和讨论,知道一些保护皮肤的常识。 2、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活动手册》评价单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身体的表面有什么?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图片并讨论“身体的表面有什么?” 看看你我他,说说人体的表面有什么? 学生会找到皮肤、指甲、毛发,教师都要予以表扬,鼓励学生的但积极发言,鼓励他们仔细观察的态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交流。可以先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在班内与大家交流。[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人体的表面是皮肤,而指甲、毛发都是皮肤的附属物。] 活动二“讨论”:皮肤能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思考、实验: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区别热水、冷水? 观察图片并讨论:皮肤能告诉我们什么?(皮肤能感觉到冷热、疼痛、触压。) 课前准备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帮助学生了解到皮肤有触压的感觉。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最好请学生当场试一试。 活动三“实验”: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用铅笔在泡沫板(彩泥)上戳三个小孔,然后插入棉签。 完成《活动手册》p2 展示、交流、评价并思考“需要改进吗?”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评价单中的“制作”评价。 使用方法:同桌相互实验。分别用一根、两根、三根棉签做测试棒,测试《活动手册》中三处,并如实填写,然后交换实验。 制作“触觉测试棒”并非难点,但在学生实验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目的,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做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如实作好记录。 活动四“讨论”:怎样保护皮肤?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图片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并讨论:怎样保护皮肤? 讨论与交流:皮肤被虫咬或发生小创伤该怎么办?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评价单中的“态度”评价。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交流,训练学生会说、会看、会听,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爱惜身体的意识。 第三课时 骨、肌肉、血管、神经 教学内容:P5-6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和触摸,知道身体里有骨和肌肉。 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身体里有血管和神经。 3、知道一些惠及人类的医疗技术,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知道身体里有骨、肌肉、血管和神经 三、教学难点:感悟技术和人类生命的关系 四、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骨和肌肉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触摸,知道身体里有骨和肌肉。 2、知道一些惠及人类的医疗技术。 3、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健美图片)、模型 活动二“观察”:血管和神经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知道身体里有血管和神经。 2、知道一些惠及人类的医疗技术。 3、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活动手册》p3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骨和肌肉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阅读交流图文资料:人体的骨、人体的肌肉。 观察骨骼模型。 3、触摸自己或同学手臂,说说人体内骨和肌肉的分布。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皮肤里面有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骨、肌肉、血管、神经已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或许有的学生见到骨骼模型有“害怕”的表现,所以在出示前告诉学生: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和观察模型,这样才能学到正确的科学知识。 指导学生摸摸自己的手臂,感受骨和肌肉的分布。 活动二“观察”:血管和神经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阅读交流图文资料:人体的神经。 讨论:打针时有时会流血、会痛,为什么? 完成《活动手册》p3 观看音像资料,了解先进医疗技术 播放PPT让学生对血液的存在和流动有初步了解。 在交流时,可能会有学生提及一些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教师要事先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介绍书中小资料,并收集相关音像资料播放,让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增加民族自豪感。 第四课时 体内器官 教学内容:P7-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制作等活动,知道身体内的主要器官。 2、通过阅读、交流等活动,了解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知道身体内的主要器官;“人体内部器官拼图”的剪、帖。 三、教学难点:感悟技术和人类生命的关系。 四、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人体内部主要有哪些器官?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身体内的主要器官。 活动器材:相关模型、《活动手册》p3、评价单 活动二“制作”:人体内部器官拼图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进一步了解身体内的主要器官及其位置。 2、通过阅读、交流,知道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 活动器材:人体器官拼图、《活动手册》评价单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人体内部主要有哪些器官?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模型,思考: 人体内部主要有哪些器官? 这些器官的形状是怎样的? 完成《活动手册》p3。 观察、安装拆卸模型:这些器官的位置在哪里? 交流学习:人体内主要器官的用途。 游戏:看看你我他,说说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位置。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评价单“交流”评价。 利用人体内部器官模型,指导学生有序观察人体主要器官。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p3 组织交流并简单介绍器官的用途。 学生游戏前,教师演示然后全体起立,跟着学,最后同桌游戏,教师还可以请一些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比赛,看谁反应快。(游戏设计:脑,双手放在脑部;心,右手放在左胸;肝,右手放在偏右侧腹部;肺:双手掌心放在两侧胸前;胃,左手放在腹部偏中;肾,双手放在背后脊柱两侧。) 活动二“制作”:人体内部器官拼图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交流:剪纸的注意要点。 制作“人体内部器官拼图” 展示、交流、评价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评价单“制作”评价。 观看音像资料:了解先进的医疗技术。 器官模型都是不规则形,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演示剪弧形时尽量做到转纸不转剪刀。 鼓励学生认真剪、正确粘贴。 引导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引导学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介绍书中小资料,并收集相关音像资料播放,让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增加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