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植物的种子 一、教学内容:认识种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种子在哪里的活动,知道种子来自花。 2、通过收集和比较种子,知道不同的种子有不同的外部特征。 3、通过解剖不同的种子,发现不同的种子内部都有胚。 三、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种子都来自花,通常藏在果实里。 四、教具、学具准备: 1、各种完整的植物实物(或图片),一些植物的果实。 2、各种种子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册的学习,对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存在环境已有所了解。 六、教学过程: (一)、找种子。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找种子:观察结有种子的植物图片,找找种子在哪里。 解剖果实:解剖一些常见的果实,收集其中的种子。 交流:交流种子是怎么长出来的,通常在哪里。 如果可能,教师可根据季节调整上课时间,创造到校园、绿地观察、收集种子的条件。 有些学生可能会混淆种子和果实,通过解剖果实,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种子和果实,了解种子通常在藏果实里。注意让学生把种子收集起来,为后面的活动提供材料。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是怎么来的,与花的关系,种子和各种植物一样丰富多彩。 (二)给种子分类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给种子分类1:小组合作对种子进行分类。 交流:交流各小组分类的结果及分类的方法。 给种子分类2:在交流的基础上,尝试新的分类方法。 事先可布置学生课外收集一些种子,教师也应准备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种子,以保证有足够的种类。 在交流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方法和理由,并让其他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第二次分类活动是前一次分类活动的深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种子与植物的关系等更本质的方面进行分类。 (三)、解剖种子。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解剖种子:解剖几种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记录内部结构。 交流:交流解剖、观察过程中的发现。 讨论:讨论归纳不同的种子内部有什么共同点。 上课前教师要准备一些浸泡好的种子,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内部结构的完整性,以便观察、比较,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解剖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鼓励特别的发现。 最后的讨论中应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结构上的共同点,特别是胚,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下一节探究种子萌发做铺垫。 反思:在第一环节中让儿童到校园里看看,寻找一些开着花的植物,并用语言描述这些是什么花,长在植物的什么部位,长得怎样?种子在哪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