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我们的身体(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模型制作等活动,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通过观察、模型制作等活动,提高分部分认识物体的能力。 3、学会制作简单的人体模型——“纸盒娃娃”。 4、通过作品展示、交流、评价等活动,提高推介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制作简单的人体模型——“纸盒娃娃”。 提高学生推介和评价能力。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提高分部分认识物体的能力。 2、通过交流,提高观察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活动手册》P1、P4。 活动二:制作纸盒娃娃 活动目标: 1、学会制作简单的人体模型——“纸盒娃娃”。 2、通过作品展示、交流、评价等活动,提高推介和评价的能力。 活动器材:纸盒若干、固体胶(双面胶、透明胶带)、小剪刀、《活动手册》P4。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我们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看看你我他,说说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图片,认识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完成《活动手册》p1。 观察图片,进一步讨论“身体的各部分还可以再分吗?”。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p4(交流)。 认识人体各部分名称时,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观察。 在了解名称的基础上,游戏:同桌一个指身体部位,一个说出名称,然后交换,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提示学生“头、颈、胸、腹、上肢、下肢”等,还可从背后观察:背、 臀。但此内容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拓展知识面。 活动二:制作纸盒娃娃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讨论:做个纸盒娃娃需要准备些什么? 讨论:制作纸盒娃娃的步骤及需要相互提醒的内容。 制作“纸盒娃娃”。 展示、交流、评价并思考“自己的作品还需要怎样改进?”。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p4(制作)。 鼓励学生在制作前作好充分的物质和思想准备。 主要引导学生有初步的设计框架并提示使用工具的安全事项。 加强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的交流、评价,以提高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身体(1) 身体的组成部分:头、颈、躯干、四肢。 第一单元 我们的身体(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身体的表面是皮肤。 2、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初步了解皮肤的感觉功能。 3、通过阅读和讨论,知道一些保护皮肤的常识。 4、学会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5、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人体表面的皮肤。 2、学会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身体的表面有什么?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知道身体的表面是皮肤。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 活动二:讨论皮肤能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目标: 通过交流,初步了解皮肤的感觉功能。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及物品。 活动三:实验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活动目标: 1、学会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2、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初步了解皮肤的感觉功能。 活动器材:棉签若干、泡沫塑料一块、《活动手册》p2、P4 活动四:讨论怎样保护皮肤?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和讨论,知道一些保护皮肤的常识。 2、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身体的表面有什么?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图片并讨论“身体的表面有什么?” 看看你我他,说说人体的表面是什么? 告诉学生人体的表面是皮肤,而指甲、毛发都是皮肤的附属物。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交流。 活动二:讨论皮肤能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实验:皮肤能感觉温度。 观察图片并讨论:皮肤有冷热、疼痛、触压的感觉。 课前准备不同温度的水、硬物等,请学生体验并交流。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皮肤能告诉我们什么。 活动三:实验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制作并使用“触觉测试棒”。 完成《活动手册》p2。 展示、交流、评价并思考“需要改进吗?”。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p4(制作)。 制作触觉测试棒并非难点,但在学生实验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目的,让学生带着任务做实验,并在《活动手册》上作好记录。 活动四:讨论怎样保护皮肤?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图片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并讨论:怎样保护皮肤。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p4(态度)。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交流,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爱惜身体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身体(2)——皮肤 身体的表面有:皮肤、毛孔、毛发和指甲。 皮肤能告诉我们:触压、温度、疼痛。 第一单元 我们的身体(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触摸,知道身体里有骨和肌肉。 2、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身体里有血管和神经。 3、知道一些惠及人类的医疗技术。 4、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身体里有骨、肌肉、血管和神经。 感悟技术和人类生命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骨骼和肌肉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触摸,知道身体里有骨和肌肉。 2、知道一些惠及人类的医疗技术。 3、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健美图片)、模型。 活动二:观察血管和神经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身体里有血管和神经。 2、知道一些惠及人类的医疗技术。 3、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活动手册》p3。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骨骼和肌肉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阅读交流图文资料:人体的骨骼、人体的肌肉。 触摸你我他,说说人体内骨和肌肉的分布。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皮肤里面有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骨、肌肉、血管、神经原有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观察血管和神经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阅读交流图文资料:人体的神经系统、人体的循环系统。 讨论:打针时有时会流血、会痛,为什么? 完成《活动手册》p3。 观看音像资料,了解先进医疗技术。 播放血液循环系统PPT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初步了解。 介绍书中小资料,并收集相关音像资料播放,让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增加民族自豪感。 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身体(3) ——骨、肌肉、血管和神经 打针会痛,是因为身体里有神经; 会流血,是因为身体里有血管。 第一单元 我们的身体(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制作等活动,知道身体内的主要器官。 2、学会制作“人体内部器官拼图”。 3、知道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 4、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身体内的主要器官; “人体内部器官拼图”的剪、帖。 2、感悟技术和人类生命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观察人体内部主要有哪些器官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知道身体内的主要器官。 活动器材:相关模型、《活动手册》p3、P4。 活动二:制作人体内部器官拼图 活动目标: 1、学会制作“人体内部器官拼图”。 2、通过制作,知道身体内的主要器官。 3、知道一些先进的医疗技术。 4、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活动器材:人体器官拼图、《活动手册》P4。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人体内部主要有哪些器官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模型:人体内部主要有哪些器官? 观察模型:这些器官的形状是怎样的? 完成《活动手册》p3。 观察模型:这些器官的位置在哪里? 看看你我他,说说人体内部主要器官的位置(同桌游戏)。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p4(交流)。 利用人体内部器官模型,指导学生自上而下有序观察。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p3。 请观察仔细的学生演示安装拆卸下的模型,巩固学生对器官位置的认识。 学生游戏时,要作好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活动二:制作人体内部器官拼图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交流:剪纸的注意要点。 制作“人体内部器官拼图”。 展示、交流、评价。 总结并完成《活动手册》p4(制作)。 观看音像资料:了解先进的医疗技术。 演示剪弧形时要转纸不能转剪刀。 鼓励学生认真剪、正确粘贴。 引导评价要以表扬鼓励为主,看到别人的长处。 介绍书中小资料,并收集相关音像资料播放,让学生了解我国先进的医疗技术,增加民族自豪感。 五、板书设计: 我们的身体(2)——内部器官 人体内部器官有:脑、肺、心脏、肝、胃、肾、肠和膀胱。 第一单元 我们的身体(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测量操作等活动,知道可以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测量一些物体。 2、学会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测量一些物体。 3、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测量一些物体。 2、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测量一些物体。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调查测量一下,看看有多长? 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知道可以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的大约长度。 活动器材:尺、笔。 活动二:操作利用身体某一部分测量物体 活动目标: 1、学会利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测量一些物体。 2、培养爱惜身体的意识。 活动器材:不同尺寸的物体、《活动手册》p1、P4。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调查测量一下,看看有多长?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测量、记录:身体的这些部分有多长?(记录在教材上) 看看你我他,交流各人的记录,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导学生读取大约数值。 活动二:操作利用身体某一部分测量物体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室内测量:利用身体某一部分测量物体。 完成《活动手册》p1。 室外测量:利用身体某一部分测量物体。 完成《活动手册》p1。 阅读讨论: 什么时候要用到这样的测量方法? 交流:认识科学家李四光。 在学生利用身体某一部分测量物体之前,要引导学生思考用哪一部分测量比较恰当。 交流各人的记录时,会发现各不相同。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好、用对这种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