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磁铁能吸铁”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二、教学内容概述(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 (一)教材所处的位置 “磁铁能吸铁”是小学自然科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下“磁铁”中的主题“磁铁能吸铁”范畴。按照课程标准,科教版全套教材中,关于磁铁的内容分别出现在各年级段的第2册、第6册、第8册。三个单元内容知识难度循序渐进,阶梯式上升,探究要求的层次也逐步提高。 有关磁铁单元列表(科教版) 分册 探究要求 单元 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2 在做和玩的过程中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4.磁铁 知道磁铁能吸铁,隔着一些物体仍然能吸铁 初步知道磁铁的两端有差异,不同的磁铁,两端靠近时,会出现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现象 了解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知道地球是个大磁体 指南针是中国人民最早发明的 6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5.磁极与指向 知道磁铁不同部位的磁性强弱是不同的 知道磁铁具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知道磁铁的指向性 初步了解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初步知道可以用一些方法使磁铁的磁性强弱发生变化 8 在动手制作中发现电磁铁具有磁性 7.电与磁 了解电磁铁与磁铁的异同点 科教版第2册中,有8个单元,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做做,试试来发现一些事物的简单的、显而易见的性质。这册中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发现小小的不同之处。第6册中,通过长期观察与记录,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能用简单的实验验证事物的性质。第8册,借助工具认识宏观和微观世界,探究平衡,认识抽象事物——能量及其转换。这些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方法去研究、感悟。 单元内容与结构 单元内容 本单元以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为主线,主要有三大内容:磁铁能吸铁、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磁铁的两端有差别、磁铁的应用等。这三大块的内容,都是以“玩”串联起来,内容深度逐步上升。先通过玩一玩“分离回形针和牙签”、“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两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磁铁能吸铁。再玩一玩“滑旱冰”、“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的活动,了解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最后还是在玩一玩多块磁铁中发现任何磁铁的两端都不一样。 本单元的教学思路,我觉得应该主要围绕着磁铁有磁性的性质展开,第一课时重点突出磁铁能吸铁;第二课时重点突出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磁铁性质的实例。 单元核心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核心内容 知识点 教材呈现内容 磁铁能吸铁 磁铁能吸铁 分离回形针和黄沙 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 隔物吸铁 磁铁隔着物体仍能吸铁 选择合适植物模拟滑旱冰场景 选择不同物体,尝试隔着物体去吸铁 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水中取钉”的任务 列举磁铁应用的实例 磁铁游戏 磁铁两端有差异 两端靠近时有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现象 用不同的磁铁玩一玩 两块磁铁靠近时会怎么样 怎么样让磁铁浮起来 3、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 综合以上分析,我发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磁铁”小学自然科学第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处于对磁铁性质的整体认识后的具体了解的一个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可以知道磁铁不仅可以吸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且知道磁铁的两端有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的现象。磁铁的吸铁本领,广泛地应用在生活、生产、学习中。但不需要掌握磁铁不同部位的磁性强弱、指向性等。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在一年级的课程中,磁铁的教学内容是首次出现的。而我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农村,且外地生占65%,许多学生没参加过公办幼儿园的学习,对磁铁的了解甚微,主要来源于平时在实际生活中的磁铁应用。例如:有些款式的铅笔盒盖中有磁铁、门背后的门吸里有磁铁等。但这些信息,只是少数爱观察、并能看到或使用过的学生会有这样的经验。因此,本单元在学生们积累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各种玩一玩的游戏,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磁铁性质的整体认识。 2、能力基础 同样因一年级的学生外地生比例高知识少,经验不足,观察问题较为肤浅,思维具有表面性,主要体现在思维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解决问题。 他们的形象记忆占优势,他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对言语材料的记忆效果,在学习中,他们需要借助具体形象来记忆信息。因此,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总是基于直接与感性经验上,在分析问题时常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部特征所困扰,而难以深入事物的本质中去。 情感态度 一年级的学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于本课的探究研究对象——磁铁,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学习热情高,能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物质世界的活动中。因此,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沙中找回形针、磁铁能吸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探究磁铁的性质。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沙中找回形针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磁铁具有吸铁的本领。 2、通过磁铁能吸铁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铁做的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3、了解一些生活中利用磁性的事例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初步知道磁铁能吸铁; 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知道磁铁能吸铁。 教学准备 实验项目 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 1、沙中找回形针 分组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各一份:条形磁铁、筷子、勺子、镊子、起子、尖嘴钳、回形针、黄沙若干、塑料材料盒、工具图片 PPT 2、磁铁能吸铁 分组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各一份:塑料材料盒、回形针、沙子、筷子、尖嘴钳、不同形状磁铁、剪刀、螺丝刀、镊子、小物品若干、学习单 PPT 3、用磁铁去吸引身边的物品 个人实验,每生一个:不同形状磁铁 PPT、交通卡、手表、1元硬币 八、教学过程 活动一、沙中找回形针(分组实验,每组四人) 活动目标:让学生在把回形针从黄沙里分离出来的游戏中,知道用磁铁分类的方法,速度最快最方便,初步掌握磁铁能吸铁的性质。 教学准备:PPT、条形磁铁、筷子、勺子、镊子、起子、尖嘴钳、回形针、黄沙若干、塑料材料盒、工具图片 学生活动流程 教师指导要点 1、请小朋友们说说借助哪些工具,可以帮助老师把回形针从黄沙里分离出来? 2、学生选择工具,每组四人各使用不同工具进行实验,并记录使用哪种工具分离回形针又快又方便? 3、汇报实验结果,把分离回形针又快又方便的工具图片贴在黑板上。 4、讨论:为什么使用磁铁分离回形针又快又方便? *老师故事导入,迷宫情景PPT、 有一天,老师去沙漠迷宫游玩,不小心把一盒回形针掉沙里了。回形针又小又尖,谁能说说用什么办法捡出回形针?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因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可以提供筷子、勺子、镊子、起子、磁铁、尖嘴钳等让学生选择) *提出分离出回形针的要求。 *指导实验。 *活动归纳:磁铁有吸铁的本领。 *板书课题:磁铁能吸铁 活动二、 磁铁能吸铁(分组实验,每组四人) 活动目标:通过用磁铁探究教师提供的和学生身边的物品,让学生体验磁铁能吸引铁做成的物品,进一步了解磁铁有吸铁的本领。 教学准备:PPT、塑料材料盒、回形针、沙子、筷子、尖嘴钳、磁铁、剪刀、螺丝刀、镊子、小物品若干、学习单 学生活动流程 教师指导要点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2、讨论: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怎么样验证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分组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什么样的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迷宫情景PPT,故事: 老师继续在沙漠迷宫里游玩,又发现了许多宝贝。小朋友们看看,都是些什么? *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PPT。 *各种小物品PPT。老师还在迷宫百宝箱里找到了许多小物品。 出示各种小物品,请学生先说说哪些磁铁能被磁铁吸引? 用磁铁验证,提出要求给物品分两类:磁铁能吸引的物品和不能吸引的物品。 *指导实验。 *活动小结:用铁制作的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活动三、用磁铁去吸引身边的物品(学生个人活动) 活动目标:让学生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寻找哪些物品也能被磁铁吸引,进一步加深对磁铁能吸铁的理解。 教学准备:PPT、不同形状磁铁(每生一个)、交通卡、手表、1元硬币 学生活动流程 教师指导要点 拓展A:自己在教室里选择物品进行实验。 汇报:身边有哪些能被磁铁吸引? 2、拓展B:讨论磁铁能否随意去吸引手表、交通卡 3、拓展C:猜一猜,1元硬币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用磁铁来试一试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教室情景PPT 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能被铁吸引? *活动小结:身边还有许多用铁制作的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老师去迷宫游玩时还带了交通卡、手表。出示交通卡、手表 能不能随意用磁铁去吸引交通卡和手表? *老师游玩迷宫后还剩下1元钱。出示1元硬币。 让学生猜测:1元硬币能不能被磁铁吸引? 硬币也能被磁铁吸引,但它不是用铁制造的,而是用镍制造的。镍也能被磁铁吸引。 六、教学评价 课后,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后,让学生在评价表中进行自我评价并完成提问,教师也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 编号 评价内容 评价等地 1 我知道了磁铁能吸铁 A、知道 B、不清楚 2 我学会了用小实验去找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A、知道 B、基本掌握但不熟练 C、不会 3 我能积极思考问题 A、★★★ B、★★ C、★ 4 我能积极和小伙伴们合作探究 A、★★★ B、★★ C、★ 5 这节课中我的表现 A、★★★ B、★★ C、★ (二)教师评价 1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很好地参与其中 A、所有学生 B、大部分 C、少数人 2 老师的提问中学生能有见解的说出想法有 A、全部问题 B、大部分C、少数人 3 学生对每一个活动的参与性 A、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4 能掌握磁铁性质的学生有 A、全部 B、大部分 C、少数人 学生学习过程中遗留下的问题: 七、设计特色 (一)创设故事情境,串联探究活动 整节课中,有三个活动项目:沙中找回形针、磁铁能吸铁、用磁铁吸引身边的物品,教师设计了沙漠迷宫的故事背景,以“回形针不小心掉在沙中、磁铁和小物品等迷宫的宝藏、在迷宫中活动时带的交通卡和手表、硬币等”故事情节,整堂课的活动内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角色,花心思去设计实验方法,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实验活动,用亲身经历去感悟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自主探究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自主探究学习,挖掘学习潜能 从帮助教师在黄沙中分离出回形针的活动,引出新课,激起学生好奇又乐于助人之心,引发学生对磁铁知识的关注、理解。整堂课中,学生们都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在不断体验到成功中享受着学习的乐趣。 (三)教师扮演配角,学生自主探究 本课中,用“玩一玩、分一分、找一找”的游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磁铁能吸什么。而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自由度,又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且给学生们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学生们从已有的知识入手,在教师的引导、配合下,自主探究身边的科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四)培养合作精神,分享集体智慧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加以重视。 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有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实现相互补充,以提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 板书设计 1、磁铁能吸铁 学习单 1、《磁铁能吸铁》学习单 第 组 记录员 。 一、请按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分类,在相应的方框内填写物品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能吸引 不能吸引 我发现,磁铁能吸引的物品是用材料 做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