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祖国的首都——北京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教 材 分 析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一章的第四节,属于世界地理中的中国地理,是学生在学习中国地理中最为熟知的一个城市,通过本节课学习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将对其他城市与地区的学习,具有示范作用。 关于北京的地理位置,除了要了解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还要了解其与各种地形区之间的位置关系。首先,北京的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对北京的气候有直接影响;其次,北京背靠群山、面向平原的位置,对其成为古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其现代化的大都市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主要是指其地形、气候、河流等状况。其中,关于北京的气候,教材中虽然没有提供相关的地图或图表资料,但是,气候对北京的环境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议教师进行适当补充。认识北京的自然环境是认识北京的基础,北京的自然环境对北京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于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以及城市建设成就,从知识层面上看,是让学生了解北京的过去、现在,并展望未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上看,是要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建设祖国、保护祖国历史文化和环境质量的积极情感。 学 生 分 析 通过一年多对学生手绘地图能力的培养和习惯养成,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七年级时取得了我县全县地理成绩第一,在此扎实的基础上,学生对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依旧存在部分落后生,他们不能很好的跟随教师的知识引导进行研讨、交流,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大多数学生比较懒惰,不情愿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缺少自觉性,只要没有老师的督促检查,他们就不会主动学习,因此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落后生,同时兼顾上中游,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过本学习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地 理 概 念 解 析 1.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_????????°???_、_è???????°???_和_é??è????°???_。 2.年降水量 > 800mm——湿润区; 400mm < 年降水量 < 800mm——半湿润地区; 200mm < 年降水量 < 400mm——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 200mm——干旱地区, 3.温度带: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_?§????_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_?????????_、_?????????_、_??????_、_?????????_、_?????????_。_??????_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4.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_?????§?¤§é??_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5.城市职能: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6.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指被_è????????????§??????????_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7.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汉族的一种传统_???é??_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_????±?_,从四面将_???é??_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设 计 理 念 知识理念: 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和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 思想理念: 本节课从身边自身故事入手,同学感同身受,兴趣浓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掘学生爱心的培养培养落实课标要求,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看北京,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关系”这一地理科学的永恒主题,树立科学、和谐的发展观。 环节设计理念: 以师友交流预习—小组互助探究—难易分层提高—师生总结归纳—师生巩固反馈为教学环节,以学生自学,会学为基点,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从而达到对知识目标的掌握和理解,对思想目标的提升和发展。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能够对北京的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中体会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性和重要性。 2、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的发展变迁,从而有意识地搜集整理这方面的信息。 4.从北京城市职能方面了解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并从中展望北京未来的发展趋势。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探索的方法,评价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 2、学会辩证地看待城市的变迁与文化的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 重、难点 重点 1、北京的城市职能 2、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 难点 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板 书 设 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政治文化中心 1、位置范围 2、地形、河流 西北向东南倾斜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城市职能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世界遗产名录》与名胜古迹保护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立体交通网 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 课 导 入 【师】播放视频:MV《北京欢迎你》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或者讲述自己与北京的故事。 【师】北京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你们的故事,也让我看到你们孝顺父母、自信好学的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生】欣赏 【生1】交通发达,人多拥挤;医疗水平高,挂号难; 【生2】父母打工的地方,就业机会多,压力大; 【生3】偶像TFboys,学校好,见识多; 政 治 文 化 中 心 【师】我们先来了解北京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北京的地形图和四大地理区图 1、位置范围 【提问】 北京在我国四大地理区的哪区? 北京位于哪个干湿区? 北京位于哪个温度带? 手绘北京地图,分别从纬度、海路、相对位置描述北京地理位置。 【师】 2、地形、河流 【师】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北京的地形图,观察北京的地形组成,指图说明。 北京三面环山,包围着华北平原的西北角。 【师】在图上找到永定河、潮白河、京杭运河,判断河流流向。 【小结】北京城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气候 【师】北京主要为什么气候?北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4.小组活动1:从地形、水源、交通、历史等方面分析为什么选择在北京建都? 小组活动2:分析北京古城遗址的变迁。 【师】自辽代以来,北京城城址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师】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师】北京的城市职能是什么? “全国的政治中心”、 “全国的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师】为了更好的考查同学们的自学成果,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看看谁能更快更准确的区分北京各城市职能。 继续展示天安门、国家图书馆、奥运村、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大剧院、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图片。 【生】 北方地区,在华北平原的西北角 半湿润地区 暖温带 【生】手绘地图,黑板展示 【生】燕山、西山 【生】西北向东南流 【生】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生】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生】可以看出古城随水变迁 【生】自学区分北京各城市职能 历 史 悠 久 的 古 城 课前活动展示: “我来介绍北京的文化古迹” 【师】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 【师】查找北京的世界遗产 展示相关图片。 【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传承北京的城市文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北京的名胜古迹? 【生】演讲展示 【生】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 【生】谈看法 现 代 化 的 大 都 市 【思考题】 1.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2.从哪些方面反映北京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大都市? 展示北京市的市区交通图,认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 学生活动: 【师】面对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北京古城应如何面临?以“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的拆除还是保护”开展微型辩论赛。 【师】北京既具有现代风貌,又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外围形成一批卫星城。 【生】形成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将通网络 总结 课标中对北京的表述是放在“认识区域”中的“环境与发展”部分,这本身就隐含着“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看北京”的要求。通过认识北京地理概括、城市职能及城市发展,引导学生感受、思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辩证地分析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走“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并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和谐发展的人地观,是这一节我们要让学生达成的重要的学习目标。 反馈练习 1.课时练提能演练训练,讲解 2.整理手绘笔记,整理纠错本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体会是,学生普遍对此比较感兴趣,通过读图,能够对北京的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从中体会北京地理位置优越性和重要性。知道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并学会辩证地看待城市的变迁与文化的保护。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