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及相关资料,探究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2.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合作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 环境及特点。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讲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我们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居住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 [进行新课] 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4—46页内容,图文并茂,将知识点勾画出来,按导学案要求完成自主部分。 (1)南方地区位于 ____ 以南、____ 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频临 ____海____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西部是___ 高原和___ 盆地,东部有交错分布的___ 平原和____ 丘陵。 (3)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___ 毫米以上,气候类型是 ____和____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____ 。 (4)南方地区的土地被称为“____ ,是在 ___ 环境下发育形成的。 学生互评、互纠,教师点评。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利用教材45页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自行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 学生完成观察地图并发言:略 教师指导并板书: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活动二:多媒体展示教材45页图7.4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学生小组合作在图7.3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著标志和形成基础。 指明学生:在多媒体地图上把三处地形区指出来并归纳地形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 板书:2.地形:复杂多样 西部: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 沿江:平原和三角洲 过渡:地形上南方地区存在着东西地形的差异,就气候类型而言,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请同学们观察我国气温以及降水图,归纳南方的气候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归纳南方气候特征。 教师指导并板书: 3.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 温暖湿润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了解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是湿热;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称为“红土地”(板书)。 板书: 过渡: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对气候也有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红壤的,请同学们阅读“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以及云贵高原。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理特征。 活动三: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6页活动题。 过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已经认真地了解过了,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发展怎样的农业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农业。 板书: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展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农业景观图,师生共同归纳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并板书。 1.类型:水田农业 展示:南方地区农作物图片,请同学们归纳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导并板书: 2.粮食作物:水稻 3.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橡胶、茶等 活动四: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8页活动题。 [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构建知识框架 1.位置:秦岭淮河疑难,青藏高原以东 2.地形:西部平原,盆地,东部平原与低山丘陵交错 3.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气候:湿热的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4.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土壤:红色土壤广布的“红土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