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7章 力 课题 7.2弹力 授课人 沈文君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4、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生活中的弹簧测力计。 教学重点 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用具 弹簧测力计、握力计、钩码、橡皮泥、皮筋等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引导、演示、讨论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 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特点 二、新课推进: (一) 学生活动:探究物体的形变 要求: (1)用手对橡皮筋、弹簧、气球、橡皮泥施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何变化?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自身感受。 总结: 1、弹性:直尺、橡皮等,在受力的时候会发生形变,不受力的时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塑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二)教师演示: 取一根小弹簧,先在弹性限度内拉,然后超多弹性限度拉这根弹簧。让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弹簧是否都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总结: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也不能完全复原。 (三)思考:用手压直尺、拉橡皮筋时,你有什么感觉? 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实质都是弹力。 (四)、交流、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 回顾刚刚的活动,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相互接触 2、物体间相互作用发生弹性形变 猜一猜哪些因素会影响弹力的大小 学生猜测: 总结: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的弹性强弱 2、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六)认识弹簧测力计 1、观察测力计说出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 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分别拉拉力器,其他学生观察、思考。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学生讨论回答:拉力使弹簧伸长;使弹簧伸长得长的同学对弹簧施加的拉力大。 演示实验:分别对弹簧施加1N、2N、3N、4N的力,观察弹簧的变化,记录数据,总结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长度的关系。 拉力F/N 原长L/cm 受力后长度L1/cm 形变量ΔL/cm 1N 2N 3N 4N 总结: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3、使用方法: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刻度处,应该调节指针在零刻度线处;或者记下初始读数,测量后记录数据时,应该减去初始读数。 (3)使用时,必须使作用在挂钩上的拉力的方向沿着测力计弹簧的中轴线,避免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指针与外壳之间产生摩擦而带来较大的误差。 学生活动:分组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4、认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