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时寻找蜗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蜗牛的生活环境2.认识蜗牛身体各部分组成及其名称3.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过程和方法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用透明塑料片观察蜗牛的运动,感受到利用工具可以全面观察蜗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小组合作,在交流中能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蜗牛的各部分组成。教学难点: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观察蜗牛的运动。三、教学具准备:每组2~3只蜗牛、放大镜、玻璃片或透明塑料片、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各种各样的蜗牛通过出示一些蜗牛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哪些地方容易找到蜗牛。并通过各种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的蜗牛。1.出示照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学习蜗牛的兴趣。学生讨论:观察蜗牛照片,观看视频。我们在哪些地方容易看到蜗牛。2.观看视频资料介绍蜗牛的生活环境。学生观察,组织学生继续讨论,哪些地方容易看到蜗牛,哪些时候容易看到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3.课前让学生收集一种蜗牛的资料。学生交流:你所知道的蜗牛。4.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二种蜗牛,介绍一些“蜗牛之最”、蜗牛与人类的关系等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活动二:观察蜗牛通过用肉眼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实物或标本,画画你看到的蜗牛,通过交流认识蜗牛的身体组成。利用透明塑料片,观察蜗牛运动后在塑料片上留下的痕迹,用手摸一摸蜗牛的腹足,了解蜗牛的运动器官及运动方式。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行讨论。学生思考:蜗牛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2.画一画: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画一画你所知道的蜗牛,学生在白纸上画一画蜗牛各部分的组成,不一定要求画得逼真,只要能把各部分组成画清楚即可,标注文字加以说明。学生交流:各自画的蜗牛,逐步归纳蜗牛身体的各部分组成。3.组织学生在交流后进一步观察蜗牛实物学生观察:观察实物蜗牛,补充自己画的蜗牛通过学生的画与实物比较,逐步归纳出蜗牛的身体组成部分。4.请学生回忆,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学生观察透明玻璃片上蜗牛留下的痕迹。同时思考,这个痕迹说明了蜗牛运动的时候需要什么?这种粘液有什么作用?用手摸一下蜗牛的腹足,感受蜗牛腹足的扁平、湿润和有力。5.交流小结:蜗牛的运动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