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大小与作用效果;理解什么是压强。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产、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一种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 4、学会在道路交通安全中如何减小压强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 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愉,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亲身的体验、感悟,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成为守法公民。 教学重点 探究压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单位以及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压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教具 铁钉、气球、细沙及容器、小登子、砝码、图钉、切纸刀 教学设想 通过学生探究让学生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得到压强的概念,再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压强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通过观察现象,使学生学会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功能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观察现象、分析事例? ?教师展示用铁钉的帽扎气球的实验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你知道这里面隐含的物理道理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新授 (一)压力 1、观察现象、分析事例 ? 手向墙上按图钉让学生分析这个力的方向的特点,引出压力的概念。 2、压力的大小 教师板书图:并引导学生分析 1、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放置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2、放置在斜面上放的物块对斜面的压力。 3、被压在竖直面上的物体对竖直面的压力。 4、被告压在天花板上的物体对天花板的压力。 (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图14.1-1和14.1-2? 2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变量法) 33、教师简介实验器材:钩码 小桌子 沙子 4、教师引导学生作小结 (三)压强 11、提出问题、引入压强: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那么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我们该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2、教师板书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公式:p=F/S(强调F和S的含义) 4、教师根据公式引导学生得出单位:帕斯卡(N/m2)简称:帕?? 符号:Pa?? 5、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并板书) 1 Pa=1N/m2表示:每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6、教师明确:常用单位还有:千帕(KPa)?? 兆帕(MPa) 换算关系:1 KPa= 103Pa????? 1 1MPa=106Pa 7、简要介绍压强单位的由来,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对学生有正面教育意义 8、教师板书问题:一个平放在水平桌面的玻璃杯的总质量是0.5kg,底面积是40cm2,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9、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需要大压强而压强小了或我们需要小压强而压强大了会怎么样? 10、教师明确:我们有些基础设施承压是有一定限度的,如公路、房屋等,那么比如公路上的车辆一旦超载会怎么样呢? 11、教师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四十八条 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 (四)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 11、提出问题:既然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压强,那么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呢?????????????????????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列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实例 4、三、课堂小结 生讨论:为什么气球没有破?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气球扎破? 学生讨论:力的方向。 学生思考: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学生看图讨论并提出问题。 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并讨论交流,归纳实验结论 学生讨论:得出压强的定义和压强是表示什么意义的物理量。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计算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列举实例 学生参与 学生计算 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得出压力的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得出结论: 1.F=G 2.F3.F=F’(F’:外加压力) 4.F=F’-G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训练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学生学会从定义导出公式 学生学会从单位导出物理意义 教育学生热爱科学 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 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 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将来做一个守法公民。 得出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 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