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讲时说:“刚被盟国的胜利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现在需要的是作出解决问题的安排。”随后英美的“安排”是( ) A.召开雅尔塔会议 B.成立联合国 C.以冷战遏制苏联 D.成立欧共体 2. 冷战开始后,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的组织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3. 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4.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支撑其新经济的支柱产业是( ) A.传统制造行业 B.信息技术产业 C.航天技术产业 D.生物工程产业 5. 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为在美苏争霸背景下保证自身安全并提高国际地位,摆脱美国的束缚,有识之士探索出一条欧洲发展之路,其重要特征是( ) A.推动冷战 B.加入北约 C.发展科技 D.走向联合 6.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7. 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8. 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 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9. 黄仁宇先生评价前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为“理想高远,技术低劣”,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 ) A.苏联通过该改革形成发展新模式 B.苏联通过改革赢得了冷战的胜利 C.彻底纠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改革国内各种弊端却导致苏联解体 10. 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 ) A. 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B. 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C.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 D.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1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遇到了严重的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领导人变化 B.阶级关系变化 C.社会制度变化 D.执政党变化 12. 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 1.20世纪80年代 2.苏联放松了控制 3.各国执政党改变 4.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A.东欧剧变 B.华约建立 C.美苏争霸 D.苏联解体 13. 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14. 二战后的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敲响了世界殖民体系的丧钟。下列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历史事件是( ) A.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B.1960年“非洲年”的出现 C.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 D.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15. 下图是漫画“中东乱局”图,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 A.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 B.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D.民族问题、历史问题、大国介入和宗教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是“深厚强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潮流孕育出来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 12 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刘金质《冷战史》 (1)概括材料一中乔治。凯南对美苏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第181号决议。 材料二 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 材料三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美、苏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争夺。1957年,美国抛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决定“填充”英法势力退出后的“中东真空”,给以色列大量援助,发展“特殊关系”。苏联也加紧向埃及渗透,1966年从埃及获得位于地中海和红海的海空军基地,同时还向叙利亚、伊拉克、南也门等国提供经济援助和武器,派出顾问等。美、苏的插手使阿以争端愈演愈烈。 (1)材料一中的联合国第181号决议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场“圣战”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第一次中东战争 D.第二次中东战争 (3)材料三反映了导致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哪一方面的原因? (4)对于如何解决中东问题,请你以中国学生的身份写一封致巴以两国领导人或两国人民的公开信,来表达你的想法。(字数不要超过100字) 18. 大国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在时间长河中“驾驶航船”的技能和经验。以下材料均摘编自英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国际秩序】 世界政治家预言,19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舞台将日益受到正在兴起的德国、俄国和美国的影响。然而事实是,这三个国家中的第一个国家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第二个国家在革命中崩溃了。20世纪20年代和以后时期的国际事务似乎仍是以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为中心。 (1)分析材料一,据所学知识回答,德国“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俄国“在革命中崩溃”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战后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材料二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2)分析材料二,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矛盾重重的苏联】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3)分析上图,据所学知识指出B段苏联农业发展较快与哪次著名改革有关?哪一种经济模式导致了苏联的发展“矛盾重重”? (4)有人认为,新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必然会发生战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BBD 6-10DCDDD 11-15CADCD 二、非选择题 16. (1)认识:苏联是美国的政治对手。原因: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并企图称霸世界,两国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加刷,苏联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巨大降碍。 (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美苏争夺激烈,亚洲爆发了局部战争,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封锁,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任等两点)影响: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冷战局面正式形成,两极格局加强,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任答两点) 17. (1)规定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统治,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及其郊区由联合国管理。 (2)C (3)大国介入。(或大国插手) (4)例如:中东地区是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共同拥有的地方,绝不可能被一个民族或种族独有,战争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剧矛盾的激化。要和谈,不要战争,要和平,不要死亡。只有摒弃前嫌,相互宽容,相互理解才能营造一片和谐美丽的天空。 18. (1)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原因:欧洲的联合(欧共体的成立)、美国的援助。 (3)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模式:斯大林模式。 (4)观点一:同意。新崛起的大国会威胁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二:不同意。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各国都积极营造和平安全环境发展经济;由于先进武器的出现,战争对全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危害,当今各国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