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绘画的构图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构图的意义,了解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法则 2、使学生初步掌握静物三角形构图法, 并运用构图的基本要素和法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静物三角形构图法则 难点:在进行三角形构图练习时,如何把握画面物体“多样统一”和“均衡”的原则,使构图完美。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绘画中,怎样使画面安排得好看,舒服?怎样摆主体物就会突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构图知识 1、 构图的意义(记住如下内容) 构图是美术术语,中国画称“布局”、“章法”或“经营位置”。图案、设计中称:构成 绘画构图的任务就是根据题材、主题思想和形式美感的要求,将经过选择的各个对象,按一定的形式法则适当地组织安排在画面上,从而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明确地表达其主题内容,它既是一种艺术手段,也是绘画的骨架,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 构图的基本要素 我们光把几个形体组合在一起是不够的,既要考虑物体的大小、高低、长短、方圆、轮廓的变化,还要考虑物体的形状、线条、明暗色彩以及质感有无内在联系,使这一组物体互相搭配得当,其中形和线的布局是主要的。 布置静物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主次分明:画面中要有主有次,一 般大件物品往往是主要的,应安排在显眼的位置上,图中包壶是主体,碗和苹果起陪衬、烘托作用。 2、对比明快:要考虑静物之间的对比,如大小、形状、明暗、色彩、高矮、质地等内在联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会使人感到画面丰富。 3、前后层次:处理好静物的前后层次,可增加画面的空间感,一般小物件置前,有时可破大物体的轮廓线。 4、疏密关系:画面既要密集,又要有空白,形成对比,突出主题。还要选择理想的视角进行练习。 看图 1、提问学生分析; 2、讨论; 3、老师总结 构图的基本规则 要设计一幅静物构图,必须掌握构图的基本规律: (1)构图时要掌握变化统一规律,构图时造型、结构既有相同类似的因素、协调关系,还要有上下左右和前后变化。 (2)构图时,物体的位置、线条、色块及色彩排列要均衡,一般小物应放在大物的前面,并且不遮住大物的主要特征。 (3)构图时要注意疏与密(量的比例)的关系,可将几件物体有意靠拢,形成重心,但在疏处不能空无一物,否则会失去平衡。 (三)学生构图练习 请几名学生上讲台,选择教师准备的酒瓶、瓦罐、碗、杯子、、水果等,大家讨论构图形式,教师小结构图时存在的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实践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构图要领,在今后的设计课上、工作中,大家不要忘了,还要经常总结经验,学无止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