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专题训练(十六)第十单元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点与强化训练知识点归纳1、盐:由和组成的化合物。2、八种常见沉淀:【熟记】OH-:白色、、、蓝色、红褐色CO32-:白色、SO42-:白色、Cl-:白色3、化学方程式书写:【盐+酸/碱/盐;酸+碱的反应均为反应类型。】注意配平!Na2CO3+H2SO4=;Na2CO3+HCl=Na2CO3+Ca(OH)2=Na2CO3+CaCl2=CaCO3+H2SO4=;CaCO3+HCl=CaCO3高温不稳定,分解:4、Cl-的检验:操作:(1);(2)现象:5、中和反应(1)定义:和作用生成和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如:NaOH+HCl=。注意:①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②中和反应是基本反应类型的一种。(2)实质:酸中的和碱中的结合生成水。6、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7,溶液为性,酸性越强pH越;pH=7,溶液为性;pH>7,溶液为性,碱性越强pH越。强化训练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氢氧化铝B.盐酸C.氧化镁D.氯化镁2.下列有关物质的俗称、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选项俗称化学式类别常见用途A小苏打NaHCO3酸用于焙制糕点B烧碱CaO氧化物用作食品干燥剂C消石灰Ca(OH)2碱用作建筑材料D纯碱Na2CO3碱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相符的是( )A.CaCO3 碳酸钙B.MgCl 氯化镁C.Na(OH)2 氢氧化钠D.CuO2 氧化铜4.下列物质是按照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KNO3、NaOH、HClB.Ca(OH)2、HCl、NaClC.H2SO4、Na2CO3、BaSO4D.HNO3、KOH、(NH4)2SO4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两者都易挥发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那么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Mg和Zn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2,那么它们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H2D.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6.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B.用PH试纸测定出某酸性溶液的pH为3.45C.测定溶液的pH时,将被测液滴到放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8.氢氧化钾的性质和氢氧化钠很相似,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钾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蓝C.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pH小于7D.氢氧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9.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题中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A.B.C.D.A.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B.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C.一定量水中加入浓硫酸D.加热蒸发稀盐酸10.如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图象。(1)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呈_____色;然后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根据图中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填“氢氧化钙溶液”或“盐酸”)滴入另一溶液中。(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此时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你认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11.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12.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D.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13.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B.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C.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D.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CaCO314.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硫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回答问题。总结一:硫酸的化学性质①写出氧化铁与硫酸的化学方程式。②补充一个实验,完善硫酸的化学性质,X可以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③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④乙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⑤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乙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请设计实验证明盐酸过量:。⑥丁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15.如图实验所示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研究(1)滴加稀盐酸前。烧杯中溶液呈_____色。随着稀盐酸不断滴入溶液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稀盐酸是否过量,可选用的试剂有(填选项,多选)ACa(OH)2B锌粒C碳酸钠D紫色石蕊溶液(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中反应是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4)图2中c点表示的含义是。;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5)图3是NaOH和稀HCl反应的示意图,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微粒数目减少的有。16.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该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入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设计两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过量(4)请你再选择一种类别不同于上述两种物质,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过量,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17.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猜想假设)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_____溶液。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第1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2)不成立第2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第2组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______则猜想(1)不成立.第3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2)还是猜想(3)成立.第3组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第1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21答案第2页,总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