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学与技术 第六册 第四单元 厨房里的混合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混合现象 过程与方法 根据2种物质混合后的结果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交流中能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2、养成查看食品、药品外包装及说明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发现常见的两种物质不同的混合的现象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混合现象的结果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活中的混合现象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备注 讨论:在制作食物时为何要将盐、糖等物质混合到食物当中?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为什么要这样做? 用“红烧肉”、“糖酥排骨”引发学生的关注。提问:为什么红烧肉这么好吃? 学生回答:加了糖、盐配料等等。 日常生活中还有各种各种的混合现象,比如腌多鲜、面团等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物质混合现象,今天我们先一起来探究一下厨房中的物质混合现象。 揭示课题 活动二:厨房里的物质混合现象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备注 交流:厨房里有哪些物质? 讨论:将物质进行混合后,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预测:讨论将“大米与黄豆”、“洗洁精与水”、“盐与水”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设计一个怎样的实验来验证猜想? 观察:黄豆和大米混合有什么现象? 实验:按要求将物质混合,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学习单的记录。 交流:物质混合的现象 讨论:根据混合后的结果,进行分类。 教师准备各种素材:黄豆、大米、盐、糖、洗洁精等 “选择2种物质进行混合猜测一下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预测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引起争议。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有些物质混合后保持不变,有些与水混合和则看不见了。 教师请一位小助手用黄豆和大米做示范试验。 并提出试验要求: 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按学习单的顺序依次进行展示交流。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分类 按照物质混合后有无变化进行分类。 在充分表述的基础上引出溶解的概念。 溶解属于物质混合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 试验要求: 1.按序号依次进行,一次一个实验 2.小组长安排每个组员各完成一项 3.全部完成后,观察实验现象,小组长填写实验记录(包括日期等) 并把实验器材放回到篮子中。 注意:大米、黄豆不得加水! 活动三:认识生活中的混合物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备注 观察:生活中的混合物。 观察:食品和药品中的说明书和外包装。 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例举生活中的混合物。 比如:奶茶:椰果和水不溶;糖和水溶解。 引导学生发现食品和药品中的物质组成我们可以通过说明书或外包装了解。明确说明书及外包装上信息的重要性。 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带食品或者药品的包装盒或者说明书。 板书设计 厨房中物质的混合现象 有变化 无变化 七、实验记录表 选择两种物质 混合后有无变化 选择两种物质 混合后有无变化 1 黄豆 4 盐 大米 水 2 洗洁精 5 糖 水 水 3 油 6 淀粉 水 水 将厨房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_______________小组 组长: 组员: 日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