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同步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二战后,美国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对付苏联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帮助医治战争创伤 D.加强经济的宏观指导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3. 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4.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B 从1948—1952年,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欧洲的国民总收入增加了25%,比战前增加了15% 马歇尔计划复兴了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了冷战的阴影 C 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 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不断增加,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5. 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俄国、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为“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A.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成立联合国 C.成立欧盟 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6. 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着9.6%的高增长率。这除了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哪一国家的扶持( ) A.美国 B.苏联 C.中国 D.法国 7. 如图中,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社会改革 B.美国大力扶持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推行非军事化 8. 二战后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与发展,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中与民生关系最紧密的是( )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C.实行了社会福利政策 D.大力扶植信息产业 9. 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10. 下列有关苏联历史的表述有误的是( ) ①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使苏联的权力更加集中 ②苏联在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后,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中,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12. 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②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③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④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 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 D.地区冲突的加剧 13. “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A.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 B.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领导人都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在战后第二个10年中也获得了解放……”这说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D.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 15. “世上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膜拜,成为三大宗教的圣城,这三大宗教是( ) ①儒教、②道教 ⑧佛教 ④印度教 ⑤神道教 ⑥伊斯兰教 ⑦犹太教 ⑧基督教 A.①③④ D.⑤⑥⑧ C.⑥⑦⑧ D.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6题10分,17题14分,18题16分,共40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末,是世界政治发生急剧变化的时 期。在国际关系方面,以两个超级大国对立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形成;历时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不同程度地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起,一些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被严重削弱的国家经济迅速复兴,西欧国家逐步走向联合,开始形成新的国际力 量中心;中国坚持独立和平共处,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的新因素;广大发 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力量;20世纪70年代,多个区域组织建立,为维护世 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苏联丧失了超级大国地位并解体。 材料三 旧的格局瓦解后,各种国际力量跃跃欲试,竭力争取在未来的新格局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它们之中既有旧格局下的重要国家,也有在新旧格局转换过程中 新出现的国家或新兴政治力量。国家间的竞争仍在继续,但方式有所变化,某些新的趋向正在出现或发展。这将深刻地影响未来世界格局的面貌。 (1)材料一认为,二战后到20世纪末是世界政治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其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基本特征。试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最少回答四个原因)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摘编自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 材料三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毛泽东《论新阶段》 (3)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例,阐释材料三的观点。 18.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他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1946年) (1)依据材料一回答,二战后美苏关系同战时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58—1972年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是每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欧关系。 材料三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实力相称(日本处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政治大国地位。 ——《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概括指出日本提出这一目标的条件。 材料四 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改写了英欧关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格局,不仅使英国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英国脱欧的脚步。2013年1月,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非欧元区国家遭受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当地时间6月23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正式启动脱欧程序。 (4)依据材料四指出,促成英国脱欧的因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国家对外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ABBC 6-10ACCCD 11-15DBCBC 二、非选择题 16. (1)在国际关系方面,以两个超级大国对立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形成;历时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不同程度地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西欧经济复兴与崛起,中国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力量,苏联解体,政治格局多极化方向发展;成因:西欧经济复兴,日本的崛起,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苏联解体等。 17. (1)《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2)阻碍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他如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开展游击战争等言之成理亦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等言之成理亦可)。 18. (1)从联合到对抗。 (2)美国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挑战美国霸权地位)。 (3)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4)欧债危机;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 (5)综合国力、意识形态、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