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课题7.1自然特征和农业学科地理年级八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2.阅读图文资料,知道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3.了解本区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关系、主要农产品人民的生活情况。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学生产、居民学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重点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认识四大地形区的特点,分析与之相适应的气候、农业生产和居民学生活情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城市地位?2、请简单介绍一下北京的历史发展。3、北京现代化大都市表现在哪些方面?二、导入新课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南方地区包括哪些省份?土地面积如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倾听,思考。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讲授新课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2.了解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红土地的成因。3.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请同学们阅读位置与范围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请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2)在图中找出边界: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和南海。(3)识图填图: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珠江等。(4)请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教师总结:类型多样,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交错分布(5)活动探究:区域内部地形差异教师总结如下:(6)从位置上看,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7)活动探究:你言我语说影响教师总结: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请分析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教师提示如:在充足的热量、水分条件下,紫色砂岩和砂页岩这两类岩石风化而形成紫色土壤,含有丰富的磷、钾等矿物养料。所以,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请分析南方地区的土壤特点。教师总结:红土地,紫土地,喀斯特地貌。请在图中找出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教师总结如下:(11)探究:冬季,四川盆地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哪个比较温暖?为什么?(12)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会受到影响,为什么?教师总结:西双版纳北部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寒潮。而同纬度的广州北面没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所以仍会受到寒潮影响。目标导学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2.请分析南方地区的作物、耕制等。教师总结: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油菜(长江流域)、甘蔗(桂、粤、云)、桑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茶叶、淡水鱼、天然橡胶(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西双版纳)、柑橘、香蕉、芒果、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特色农产品。请分析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内差异。教师总结:(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油菜籽、桑蚕、棉花和多种淡水鱼等。(2)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水稻、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请分析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教师总结: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请分析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教师总结: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画说地理:水田农业在何处教师总结:平原地区——在东部平原,土壤肥力较低,但由于人类的长期耕作,已经演化为适宜耕作的水稻土。加上南方地区河汊纵横、水热充足的气候条件,使这里特别适宜种植水稻。画说地理:热带经济作物分布。教师总结:南部的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和云南省南部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热带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是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等重要热带作物的产区。探索发现:人口稠密有余粮(1)观察南方地区人口分布和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二者有哪些内在联系。(2)南方商品粮基地众多的原因有哪些?8.链接生活:学以致用爱地理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主要食材,并解释南方地区食材丰富的原因。教师总结:南方地区光、热、水等资源丰富,地形多样,河汊纵横,大小湖塘星罗棋布,生物资源丰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各农业部门的发展条件都很优越,因此南方地区农产品种类繁多,食材丰富。由此可见,南方食材的种类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局地环境特征。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学生分析回答如: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黄海、东海和南海学生小组探究,与教师共同填写表格。学生回答如: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学生列举如: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热条件好,长期种植水稻,形成肥沃的水稻土,再加上河湖众多,淡水渔业发达,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学生小组讨论,如:四川盆地比较温暖,因为盆地北面有高山(秦岭、大巴山)阻挡。学生读教材,分析如:水田为主:本区气候高温多雨,热量、水分充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以水田为主。学生分析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学生列举:丘陵山区——在我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地表高差不大,地势对当地光热水条件的影响不明显,为充分利用光热水条件,人们因地制宜,在缓坡上修筑梯田,种植水稻等作物。学生分析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南方食材有竹笋、莲藕、凉薯、菱角、鱼虾、螺类、芋头、茵类、菠萝、木瓜等。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通过图表,师生共同归纳区域内部地形差异,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同时易于学生理解和识记。通过表格归纳南方地区的四大地形区,使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作物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南方地区的耕作制度以及主要作物等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画说地理:水田农业在何处和画说地理:热带经济作物分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通过探索发现和链接生活环节,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的情感体验。复习巩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大体在()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B.秦岭──淮河一线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2.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商品粮基地的是(???)?A.华北平原?B.江汉平原???C.三江平原?D.松嫩平原3.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 )?A.第三级阶梯B.第一、二级阶梯C.第二、三级阶梯D.第二级阶梯4.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有( )?A.属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季较短B.丘陵面积小,平原面积大?C.水稻和花生普遍种植?D.水热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鱼米之乡”5.下列山脉不属于南方地区的是(???)A.巫山??B.南岭?C.武夷山???D.巴颜喀拉山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知道了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及特征、气修等,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学生谈收获和体会。总结升华。板书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