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砂和黏土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砂和黏土的颗粒大小、黏性和渗水性的不同。(2)通过自主观察砂和黏土,提高学生运用感官了解事物的能力。(3)通过小组设计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对比实验,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且更加了解、认识对比实验。(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养成倾听他人意见,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同时培养与人合作能力。学习重点:使用放大镜观察砂和黏土的颗粒大小;知道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学习难点:自己设计砂和黏土的渗水性对比实验。学习过程:(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利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激发兴趣,确定主题区分)(初步观察,描述颜色与颗粒)(观察砂与黏土的不同同)(学生分组实验扣馒头,观察黏性大小)(进一步观察,描述黏性大小)(进一步观察,描述渗水性不同)(学生实验观察记录,比较渗水性不同,总结不同原因)(体会砂和黏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砂和黏土的日常应用)(系统整理,加深印象)(课堂总结)一、教学引入(教师PPT出示沙漠、黄土高原图片)谈话: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哪幅图是砂?哪幅图是黏土?预设1:图1为沙漠,图2为黄土高原预设2:图1为黄土高原,图2为沙漠提问:你们知道砂与黏土和岩石有什么关系吗?讲解:砂就是由岩石变化而来的。大块的岩石长期受到自然界对它的侵蚀,损坏,破碎成小块岩石,而这小块岩石在自然界中同样受到破损,慢慢地,越来越小,越来越细,最后就变成了小砂粒了,因此砂是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二、新授1、砂与黏土颜色与颗粒大小比较(1)要想研究砂和黏土有什么不同,我们必须先要采集砂和黏土。我们到哪里能寻找到土样呢?预设:可以从施工的工地寻找到砂;在施工现场的地下能采集到黏土。(2)(出示砂和黏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它们?预设1:用眼睛看颜色预设2:用手摸一摸:砂有些搁手,而黏土像面粉一样,是粉末状的。提问:为了进一步认识砂和黏土的样子,还可以利用什么工具来观察呢?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拿住放大镜的手柄,接近砂和黏土,上下移动,认真观察,直到看清晰为止。提问:通过放大镜观察砂和黏土,你有什么发现吗?总结:我们观察到砂的颗粒大,黏土的颗粒小。科学家曾经计算过一粒砂相当于几十粒黏土那么大。2、砂和黏土的黏性比较谈话: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扣馒头的游戏。准备好两个小碗儿、还有一些干的砂和干的黏土。提问:我们扣得不是很理想,如果让馒头扣得更好,你有办法吗?预设:在干的砂和干的黏土中放入水,变成湿的砂和湿的黏土。学生实验:将湿砂放入小碗中,湿的砂能扣出小馒头;将湿黏土放入小碗中,虽然扣不出馒头,但能捏成馒头,还能随心所欲捏成各种形状。总结:湿砂虽然能成形,经手触碰,仍然是较松散的,但手很干净,这说明砂无黏性。而湿黏土能搓成各种形状,把手弄得很脏,这说明有较强的黏性。3、砂和黏土的渗水性比较(1)观察两幅图片(往干砂中倒水、往干黏土中倒水),通过这一现象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渗水性吗?明确概念:渗水性是指水慢慢地透入或流出。流下来的水多,渗水性就强。这是砂和黏土的一个很重要的性质。提问:猜一猜砂和黏土谁的渗水性强?预设:学生可能猜测砂的渗水性强;学生可能猜测黏土的渗水性强。(2)提问: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呢?那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设计这个实验,小组讨论。预设:分别往收集砂和黏土的容器里倒水,看看是否能让水漏出。漏水多的说明渗水性好,漏水少的说明渗水性差。对策:如果学生不能想出实验方法,则出示实验器材,根据材料想方法;如果能够想出方法,则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设计实验,汇报之后试着组装。(3)提问:在这组实验中怎样对比才公平呢?请你想一想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预设1:等量的砂和黏土预设2:在相同的高度,同时倒入等量的水预设3:同时倒水,同时观察结果预设4:砂和黏土的材质不同对策:用表格的方式呈现,便于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砂和黏土的渗水性比较实验条件相同条件倒入同样多的水倒入同样多的砂和黏土同时倒水观察时间相同不同条件砂和黏土(4)出示概念:像我们今天这样几个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实验中可以有很多相同条件,但其中只有一个不同条件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5)小组实验,并填写记录单。教师巡视、参与学生实验。提问:实验前同学们想一下,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预设:砂下面的杯中水多,说明砂的渗水性强;黏土下面的杯中水多,说明黏土的渗水性强。对策:肯定学生的预想,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与自己的预想做对比。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砂的渗水性强,黏土的渗水性弱。(6)为什么砂的渗水快、黏土的渗水慢?预设:砂和黏土的渗水快慢与颗粒大小有关,砂的颗粒大,彼此间的缝隙较大,渗水就快;黏土的颗粒小,彼此间的缝隙较小,渗水就慢。三、砂和黏土在日常的应用提问:你知道砂和黏土有哪些用途吗?预设1:沙雕艺术;沙画;沙漏,以上都是用砂制作出的工艺作品。预设2:陶器、瓷器,这些都是以黏土作为主要原料的。预设3:砂和黏土还可以用来砌墙、盖房和和水泥,是建筑等方面主要的原料。创作:利用手里的砂和黏土,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创作。(砂可以用来做砂画、黏土可以用来做陶器)四、总结与评价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砂和黏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发现砂的颗粒大、无黏性、渗水快;黏土的颗粒小、有黏性、渗水慢。评价:学生姓名评价要素A(10-8)B(7-5)C(4-0)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发表个人意见能很好主动的完成组内分工能清楚叙述出砂和黏土的不同能说出怎样做对砂和黏土渗水性的对比实验评价等级A(40-32)B(28-20)C(16-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