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混合现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几种混合的操作方法;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在混合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学习几种混合的操作方法;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学会思考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求知,验证自己的想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懂得合作学习,分享成果,养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在混合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发现物质混合后的不同结果。2、学习几种混合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两种物质混合后,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变化。【教学准备】用具:小木棒、一次性杯子。材料:小苏打、食油、生粉、黄豆、盐、醋、糖、米、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活动】【说明】以观察导入,目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一、激发兴趣1、教师:同学们,请看一看你们桌面上有什么物质?学生:、小苏打、食油、生粉、黄豆、盐、醋、糖、米、水2、教师:引导学生合作观察各种物质在颜色、状态、气味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物质的特点。3、教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重大发现?小组A:水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小组B:醋是透明无色,但有酸味……小组C:……4、教师:大家观察得很认真、很仔细。提出问题:如果不小心将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物质的混合现象。板书:物质的混合现象【说明】了解有的物质与水混合后仍保持原来的模样,有的物质与水混合后就看不见了;能根据两种物质混合后的结果进行分类;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明白,猜想也是科学的一部分;让学生学会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对实验科学的兴趣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二、观察,猜测,实验1、教师:请各组认真讨论桌上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2、教师:怎样才能知道同学们的预测是正确的呢?学生:可利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猜测的结果。3、教师:说明实验的操作方法。提醒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做实验,完成“实验记录表”的填写4、教师:哪个小组愿意先跟大家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呢?各种物质在混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混合后的物质和混合前的物质一样吗?学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实验记录单两种混合物质混合后变化大米+黄豆水+生粉水+油水+糖水+盐醋+小苏打5、教师:通过这几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学生:交流6、教师:出示:饮料(可乐、果粒橙),这两种饮料是溶解现象还是混合现象出示PPT明理:因为,果粒橙饮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物质(果粒),它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7、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有的物质的性质和特征都没有发生新的变化仍保持原来模样;而有的物质混合后,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了,但它仍存在水中。比如,食盐和食糖与水混合后会均匀地化开,这种现象就是溶解。有的混合物还会产生新的物质。)三、拓展延伸1、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物质——小苏打,你们想将它跟什么混合在一起呢?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2、学生:再次实验探究3、学生:交流探究结果4、教师:你们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处吗?5、学生:交流6、教师:二氧化碳已经被人们广泛运用于生活当中,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人们是如何使用二氧化碳的。7、PPT展示: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为植物施肥。【板书设计】物质的混合现象【作业布置】实验并观察:将上述物质混合在一起,观察结果并记录。张齐雅2017/3/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