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饲养蜗牛(4课时)第一课时寻找蜗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蜗牛,了解其基本外形结构。2、能对蜗牛的生活环境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蜗牛外形结构的观察,知道蜗牛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到户外亲自寻找、课前收集资料,观察探究蜗牛的生活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初步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和乐于交流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以及蜗牛的外形。[footnoteRef:2][2:]三、教学难点:蜗牛头部的观察。四、教学准备:1、学生:自己搜集的关于蜗牛的资料、蜗牛、水槽、放大镜、《活动记录》。2、教师:蜗牛、水槽、放大镜、实物投影仪、PPT《蜗牛》五、教学过程:活动一交流:认识各种蜗牛1、谁能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它的?(生交流)2、结合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大体可以了解到,蜗牛生活的环境是背阴的草地、潮湿的泥土、阴暗的树根边。(板书)3、你还知道其它蜗牛的知识吗?请把你收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交流。(生交流,介绍不同的蜗牛品种等知识,对学生交流的结果及时进行表扬。)4、我也收集了各种蜗牛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PPT《蜗牛》引导学生关注各种蜗牛奇特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动二观察:蜗牛的外形1、现在我们就开始仔细研究蜗牛。从外形上你最想了解蜗牛哪些方面?根据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归纳为以下几点:(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2、现在就请大家利用桌上的放大镜细细观察水槽里的蜗牛,找到黑板上问题的答案。(生观察交流、师指导)3、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可以对蜗牛有了些了解,现在你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生交流,师利用PPT内容进行总结。)4、请大家举起水槽,仔细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什么?有什么作用?(生观察,师小结:黏液,有助于蜗牛爬行、避免腹足肌肉与地面直接摩擦而受伤,保护腹足。)活动三交流:完成活动作业相关内容1、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一定对蜗牛有了新的了解,现在请大家完成第8页的练习。(学生完成《活动记录》第8页,教师指导)2、请每组派一位同学交流自己的作业。(教师指导学生投影交流,同时指导改进、表扬)3、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及其食性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回家收集更多信息,下节课继续交流。板书:寻找蜗牛背阴的草地、潮湿的泥土、阴暗的树根边(以下用简笔画画出蜗牛的外形结构并表示名称。)(1)蜗牛的外形有哪些结构组成?(外壳、身体)(2)蜗牛的嘴长在哪里?(头部的腹面)(3)蜗牛有几对触角?(2对,一对大,一对小)(4)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大触角顶端)(5)蜗牛的壳像什么?(螺旋形)(6)朝什么方向旋转的?(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