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刘涛平从备人:时间:2021.3.4课题4.声音的产生课型新授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一、课标摘抄: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二、课标分解: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教材分析重点;用简单的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难点: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学情分析(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亲历获得问题答案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由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纠正学生错误的习惯思维,以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只是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坐假设性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产生声音的条件;能对研究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在探究活动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评价任务1.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归纳出声音是怎样发生的;2.会根据各知识点内在的逻辑关系,偿试用适当的形式把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表达出来。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导入(一)导入新课1.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正是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请同学们听这些声音。播放影像资料,学生观看。2.看了这段录像资料,你想了解关于声音的什么问题?学生回答问题。3.板书课题:7声音的产生板块一活动一动手制造声音,体验声音的产生过程1.同学们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可以先制造出一些声音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造声音。3.你用的什么材料?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怎样的声音?看到了什么现象?板块二活动二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1.提出问题:刚才的活动中,是那些物体发出的声音?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各组讨论,适时点拨。3.汇报、分析、整理、概括,体验求同法。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块三活动三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提出要求:同意这个猜想的就自选材料设计一个直观、明显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2.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学生填制实验方案我们的猜想实验器材实验步骤3..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并领取器材4.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5.展示、交流让每个小组都充分展示,学生相互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6.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产生声音。活动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提出问题:锣声、鼓声发出的声音很长,怎样做才能让锣声、鼓声立即停止呢?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3.实物操作演示。总结板书设计7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音叉水空气固体液体气体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刘涛平从备人:时间:2021.3.4课题5.声音的传播课型新授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一、课标摘抄: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二、课标分解:将发声体放入水中,了解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轻轻敲击课桌、楼梯扶手、墙面等,将耳朵贴在远离敲击点的不同方位,倾听声音,了解声音可以在固体中沿各个方向传播。教材分析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学情分析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学习目标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评价任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导入一、引出话题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板块一(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2.进行实验。(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2)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3)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4)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4.讨论交流: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5.汇报交流结果:(1)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2)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3)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4)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板块二(二)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2.实验的途径提示:(1)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2)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5.汇报实验结果。6.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板块三三、拓展活动1.实际应用(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的。(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总结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空气声音是通过液体传播的固体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刘涛平从备人:时间:2021.3.4课题6.声音的变化课型新授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一、课标摘抄:感知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伴随着物体的振动,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二、课标分解:设计实验,尝试用弦线、皮筋、直尺等物品产生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教材分析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学情分析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学习目标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评价任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导入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板块一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板块二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板块三二、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作业设计声音的变化填空1.音调表示声音的________,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所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_____。2.响度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________,响度越___________。3.乐音除了音调、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叫___________。4.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_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5.蒙上眼睛,你也能分辩同学们的声音,是因为每个同学声音的不同6.楼道里挂牌常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带振动的_______总结板书设计6.声音的变化芃科目:科学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刘涛平从备人:时间:2021.3.4课题7.噪声的危害与防治课型新授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一、课标摘抄:二、课标分解教材分析(1)重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道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蒅(2)难点: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学情分析(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亲历获得问题答案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螃(2)由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纠正学生错误的习惯思维,以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薄(2)知道什么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薈(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评价任务(1)会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归纳出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蚄(2)会根据各知识点内在的逻辑关系,偿试用适当的形式把力与运动的关系表达出来罿(3)会用受力分析示意图来确定物体的受力与运动情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导入1.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2.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的。3.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为参照物。4.我们通常所说的“车开了”是以()。A.开车司机为参照物B.坐在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C.地面为参照物D.没有参照物?膄一、课题引入:羃通过演示压扁一个气球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然后提问:力还有其它作用效果吗,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板块一莈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羃在讲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时先通过视频展示“火箭发射”、“列车进站”和“足球运动”,由学生讨论有哪些运动状态的改变及改变的原因,进而探究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肃2、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荿在讲解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时,首先由学生复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复习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然后由“地球上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这句话引导学生来认识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螅在说明物体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为什么没有改变时,首先由学生回忆二力平衡的条件,然后用动画来说明这些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在效果上等同于不受力,所以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说明物体受力不平衡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时,仍然用动画来说明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无法抵消,从而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加速或减速等。最后,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力与运动的关系。板块二肃3、例题讲解蝿(1)跳伞员从飞机跳下,在降落伞未打开时做加速运动,原因是什么?降落伞打开后最终匀速降落,又是为什么?蒇(2)小明用20N的力推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匀束前进,小车受到地面的阻力是多大?为什么?螄这两条题目均需引导学生严格按照力与运动的关系配合受力分析示意图得出最后的结果。板块三总结板书设计力与运动的关系芃一、力的作用效果薁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蚇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四年级科学:4.声音的产生.docx 四年级科学:5.声音的传播.docx 四年级科学:6.声音的变化.docx 四年级科学:7.噪声的危害与防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