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爱和平》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爱和平》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我们爱和平》教学反思
纵观历史及当今世界格局,昔日战争的硝姻虽已散去,但战争的创伤尚未抚平,局
部战争和冲突还时有发生。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和平观
念与情感形成的关键期。本课旨在通过真实的历史与时事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战争和冲
突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为维护和平作出的努
力;认识并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及世界的和平作出的卓
越贡献。教材努力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一颗和平的种子,激发他们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和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编写依据为《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六“我们共
同的世界”第8条“感受和平的美好,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热爱和平”,主题
五“我们的国家”第12条“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一个话题“战争带来的伤害”,从战争的现实危害切入,旨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并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再引领他们了解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共创
和平的美好心愿。
第二个话题“和平是世界潮流”,在第一个话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和平的重要
性,使学生对和平的祈盼水到渠成。
在前两个话题的基础上,第三个话题“中国为和平作贡献”,带领学生认识我国为
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各种努力。这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表达——
我们有决心,我们有力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而学生对和平的呼
唤,也从个人幸福走向国家安定,再到世界共享和平与发展,最终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的高度。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本课以“我们爱和平”为主题,从战争带来的
伤害切人,引导学生感受和发现当今世界人们对和平的呼唤,以及中国为和平所作出的
贡献。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真切地感受战争的
危害。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国家,对于战争带来的伤害,学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和平的国家,对于战争带来的伤害,学生很难获得准确而深刻的体会。战争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应以儿童的视角选择直观且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去发现文字或数字背后的故事。比如,当阅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被卷人战争”时,为了深刻理解“20多亿”这个数字,教师可以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世界总人口约26亿,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选择适切的教学素材,关于体现战争危害的素材数不胜数,不能一味通过血腥的视频或图片突出战争的残酷性,而应该利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战争的危害。
教材正文中有许多总结性的话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不必拘泥于对教材一词一句的解析,应该通过案例和活动,带容进行对比,领悟其中的深刻含意。
领学生去思考和学习。同时,也应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引导学生将前后相关的内容进行比较,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
努力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开阔学生的视野,提供直观、翔实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走近战争,切身体会战争带来的危害,从而激发他们从内心深处发出对和平的呼唤。
1.课前收集素材,了解世界局势。在课前预学阶段,可以引导学生整理曾经
接触过的以战争为主题的学习素材,并收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地发生的战争或冲突的资料,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并不平静。
2.课内合作探究,体会战争危害。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真切认识战争给人类
所带来的伤害,应紧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战争。首先,以第二
次世界大战为例,了解世界大战。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带领学生走进历史,从整体
入手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然后,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将学生课前
收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地区冲突进行播报,将学生视角从历史引向当今世界。其
次,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认识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园的几组材料,然后选择其中最触动自己的一组材料,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点分享。最
后,切换角度,全方位认识战争危害。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自主学习,认识战争不仅
会给人类及其生活带来伤害,还会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遗产等造成无法弥补的
损失。
3.课后适度拓展,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可以结合活动园,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让学生产生世界永远和平的强烈愿望。
现如今,身处和平幸福时代的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图片和影像去了解战争所带来的伤害。对于六年级学生,应从儿童的视角帮助他们选择适切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在事实面前,既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危害,又不会留下心理阴影。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学习方式,去探究和发现相关数据、文字或图片背后所隐藏的信息,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与体验。因此,要注意紧扣学习目标,找准学习素材中的关键点。
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其整体性。教学时,要关注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课堂教学体现层次性与整体性。同
时,还要注意将教材与其他学科同类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以体现学科间的联系。
教材中的部分统领性正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不宜做过多解释,应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自主体会。同时,对于某些历史事件或政治主张,要把握好学习的度。比如,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学习,应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发现中国主张与世界潮流一致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