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高源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课题9.2高源湿地——三江源地区学科地理年级八学习目标1.能够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够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2.能够根据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的图文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青藏高原的农业生产有何特征?3、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及河流分布?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章:青藏地区。学习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重要地位及环境保护措施等,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倾听,思考。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讲授新课明确目标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1、能够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2、学习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3、知道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4、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一:江河的源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三江源地区地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1)这里的年降水量为多少?(2)从干湿状况来看属于________地区。(3)为什么这里成了那么多江河发源地?还提供大量的河水补给?(4)说一说三江源地区成为“中华水塔”的原因。教师总结:(5)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6)本区雪山冰川众多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海拨高。为什么说湖泊、沼泽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教师总结:请列举三江源地区的世界之最。教师总结: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9)黄河的源头在哪里?(10)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考察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1952年和1978年两次科学考察活动确定的黄河源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总结:支流多,找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河较困难;沼泽区水域面积大,不好确定源头;不同季节冰川融化点变动,河流源头变动。根据黄河源头科学考察资料,你认为哪条源流是黄河源头,并说明理由。目标导学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分析以下问题:1.请列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总结: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缩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等减问题突出。2.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3.请列举解决措施。教师总结: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保护三江源,需要我们一起行动!4.请归纳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教师总结: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归纳总结:救护三江源——问题及措施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学生读图,分析并回答,如:属于半干旱地区。学生列举如:长江源头,澜沧江源头,黄河源头。学生回答:海拔高,雪山冰川融水提供河流水源学生分析并回答,如:江河水源主要是由雪山、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通过湖泊沼泽调蓄。学生分析,如:寻找黄河源头,首先要了解黄河源头区状况。找出黄河源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学生回答:卡日曲。根据河流唯远的原则,卡日曲长于约古宗列曲;根据河流流量最大的原则,卡日曲大;而且,卡日曲的流域面积大于约古宗列曲。学生分析危害,列举措施如: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沙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通过指导学生读图识图,引导学生明确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从而引出“中华水塔”的原因。教师通过出示图片总结,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使学生明确黄河的源头及查找源头的依据和理由,使知识层层深入,使知识具有系统性。保护三江源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处理此环节时,通过师生共同列举三江源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保护三江源刻不容缓,引出保护措施,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复习巩固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除长江以外,另外两条指的是()A.黄河、澜沧江B.黄河、雅鲁藏布江C.黄河、珠江D.珠江、塔里木河2.下列物产不属于上述区域的是()A.耗牛B.青稞C.甘蔗D.藏山羊3.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A.三江自然保护区B.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C.索南达杰自然保护区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4.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正确叙述是()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长度也会变长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化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5.“三江”源头在()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高源湿地——三江源地区,知道其地理特征及高寒气候等知识,我们要认识到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生谈收获和体会。总结升华。板书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