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的研究【化学用语检查站4】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的基本类型:1.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反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反应.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 .4.“正常雨水”显微酸性的原因, 反应[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2.(2019·宜昌)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 B.硫粉和高锰酸钾粉末:观察颜色C.氮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D.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5.小明在进行理化操作考试中抽到了“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气体”的试题.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添加大理石 C.组装发生装置 D.检验CO26.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图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7.(2016·广东)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8.(2020·泰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循环过程中CO2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1)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有机物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是 .(3)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下同).A.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4)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人类只能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取能量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能力提升]9.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H3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C.X的化学式是H2O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10.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BCD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11.(2020·德州)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 的性质.(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物质X的化学式 ;写出物质X的一个用途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填标号).A.单质 B.混合物 C.氧化物(3)一氧化碳常用于冶金工业,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4)写出如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5)写出CH4→X的化学方程式.(6)H2CO3不稳定极易分解,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13.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标号),化学方程式是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开始收集.(3)用B和E装置制取并收集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装置B作为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其突出优点是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用导气管端口字母表示).(4)已知:一氧化氮(NO)是生命体系信息分子之一,在常温下,它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的气体.实验室收集少量NO的装置可用(填字母标号).14.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现取8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50g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称得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为55.36g.试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有(填化学式).(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二氧化碳的研究【化学用语检查站4】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的基本类型:1.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 CaCO3CaO+CO2↑ , 分解 反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 复分解 反应.3.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正常雨水”显微酸性的原因 CO2+H2O===H2CO3 , 化合 反应[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B.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气体之一C.古代用墨书写或绘画经久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使动物死亡,所以都具有毒性2.(2019·宜昌)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Ⅰ、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3.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C )A.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小木条 B.硫粉和高锰酸钾粉末:观察颜色C.氮气和二氧化碳:闻气味 D.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5.小明在进行理化操作考试中抽到了“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气体”的试题.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B ) A.检查装置气密性B.添加大理石 C.组装发生装置 D.检验CO26.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图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C.X的化学式为CH2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7.(2016·广东)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A )A.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8.(2020·泰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循环过程中CO2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1)C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其原因是 CO2+H2O===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有机物A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是 C6H12O6 .(3)下列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B (填序号,下同).A.无机物和有机物性质不同,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4)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CO2,通过煤的综合利用可获得多种产品,有很多用途,其中焦炭广泛应用于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煤加工成焦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人类只能通过燃料的燃烧获取能量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D.煤是复杂的混合物,除了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能力提升]9.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NH3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B.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C.X的化学式是H2OD.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10.下列四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C )ABCD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11.(2020·德州)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的性质.(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12.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物质X的化学式 CO2 ;写出物质X的一个用途 人工降雨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 C (填标号).A.单质 B.混合物 C.氧化物(3)一氧化碳常用于冶金工业,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 还原性 .(4)写出如图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合理即可) .(5)写出CH4→X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2H2O+CO2 .(6)H2CO3不稳定极易分解,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H2O+CO2↑ .13.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标号),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时,开始收集.(3)用B和E装置制取并收集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CaCO3===CaCl2+CO2↑+H2O .选择装置B作为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其突出优点是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若改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b (填“a”或“b”)端进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欲使用G、H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则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混合气体→ e → f → c → d (用导气管端口字母表示).(4)已知:一氧化氮(NO)是生命体系信息分子之一,在常温下,它是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易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的气体.实验室收集少量NO的装置可用 C (填字母标号).14.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现取8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50g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称得容器内的物质总质量为55.36g.试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有 SiO2、CaCl2、HCl、H2O (填化学式).(2)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64g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2.64g= 解得x=6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