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框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学习目标】 1.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熟悉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及实践;掌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人民群众通过哪些形式的实践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3.深刻领会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觉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民主管理。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2.科学精神: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的内容,能够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法治意识:能够依法参与基层群众自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义务、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利。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难点: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 【教学方法】 采用视频引导与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 【教学过程】 目录 0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0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新课教学: 【视频导入: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师: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谈谈你对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理解 师: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点 1、基层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只存在于居住地范围的基层杜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居民居住范围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2、自治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是国家机关的下属组织,也不从属于居住地范围内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组织上的独立性。 3直接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同于国家政权组织和其他政治、经济等社会组织,是基于一定居住地范围内居民(村民)社会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每个居民(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师: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内容拓展】 村民委员会的任务。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有: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与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肋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3)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进行教育、帮助和监督; (4)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5)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营或者合伙的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6)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7)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和引导村民加强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师: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9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居民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既可以是本居住地范围内全体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居民选举产生,也可以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还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2--3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的任期为5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师: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①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本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村党支部领导村民委员会,支持和保证村民委员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自治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的领导,不是上下级的关系。 ②同理,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社区党支部领导居委会,但也不是上下级关系。 村民会议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它有权决定村集体的重大事项。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会议可以评议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工作,有权撤销或变更村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师: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的体会?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基层民主实践。 民主选举:①农村: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②城市: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民主协商: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 ②开展: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民主决策:①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 ②要求: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民主管理:①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②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民主监督:①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②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1、某社区建立“开放空间居民议事厅”,在既定的议事规则下,居民对自己感兴趣的社区事务畅所欲言,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形成了“微信议事厅”“网格议事厅”“楼宇议事厅”等细分载体,社区许多公共问题得以解决。这一做法( ) ①实现民事民定,调动了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②提高了居民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提高了基层政府治理效率 ④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某地建立新时代村务活动“积分银行”制度,把传统美德、遵纪守法、公益行动等内容作为积分存储,积分既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还可以作为村民获得各种荣誉的依据。“积分银行”制度( ) ①完善了基层政权治理体系 ②扩大了村民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 ③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活动的积极性 ④推动了乡村社会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