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3.2氧化和燃烧一、单选题1.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B.?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C.?设计出气孔的目的足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2.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D.?汽车自燃用灭火器灭火3.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加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B.?在逃离火灾现场途中,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C.?若没办法离开现场,要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D.?室内起火时,应立即乘坐电梯逃离5.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A.?食物腐败??????????????????????????B.?白磷自燃??????????????????????????C.?铁生锈??????????????????????????D.?汽油遇火燃烧6.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C.?如图甲,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D.?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8.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9.如图所示的便携式水雾灭火器,可用于固体材料、液体、电器等灭火。喷射后成水雾状,活化剂会在可燃物表面迅速形成一层水膜,达到灭火目的。同时生成的水膜使得可燃物较难复燃。下列关于该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喷射后形成的水膜,可以使得可燃物与空气隔离B.?喷射后的水雾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了火场的温度C.?喷射后的水雾漫布火场降低氧气浓度,防止复燃D.?喷射后的水膜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不再燃烧10.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如图2是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自前还没有开始燃烧C.?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D.?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重分数需求不同二、填空题11.纸火锅在各城市悄然兴起,这种火锅用白纸当锅,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如图)。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锅里有汤白纸就不会被火点燃。(1)观察到服务员用固体酒精为纸火锅加热,并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2)“锅里有汤白纸就不会被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汤的沸点比纸的着火点________。12.如图是粉尘爆炸模拟装置,连接好装置,在敞口小塑料瓶中放人某固体粉末,点燃蜡上塑料盖,再快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看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1)该粉末不可能是?????(选填字母);A.硫粉B.煤粉C.面粉D.大理石粉末(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即刻充斥整个金属筒,从面增大粉末与空气的________;(3)已知金属镁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能释放出可燃性气体——氢气。若不小心引燃了仓库中的镁粉,应选择用________(填“水”或“砂土”)来灭火。13.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人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三、解答题14.某科学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灭火器,装置如图所示,主要原料有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等。左图是简易灭火器平时安放情况。为了检验它的灭火效果,他们在空地上用木柴生了火,接着把简易灭火器倒置,并把橡皮管口对准生的火,一会儿就发现有泡沫较快喷出(如右图),结果真的把火给扑灭了。请结合化学反应、压强等科学知识解释这简易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四、实验探究题15.在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点燃一支蜡烛,观察它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然后将一个涂有凡士林的钟罩倒扣在蜡烛上(如图甲),观察此时蜡烛燃烧的现象。实验2.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如图乙,观察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中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2)实验2中支持可燃物着火点不同的证据是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自热火锅药品的选择要求分析。【解答】A、发热包内物质除遇水能放出热量外还需考虑是否有腐蚀性、毒性等,符合题意;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C、设计出气孔的目的足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D、使用过的发热包已经变质,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2.【答案】B【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结合燃烧物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解答】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可能会造成人体触电,故B错误符合题意;?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灭火,故C正确不合题意;?D.汽车自燃用灭火器灭火,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3.【答案】C【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解答】煤燃烧放出的热量较多,扇来的冷空气不能使煤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反而带来了大量新鲜空气,加大了氧气供应,所以越扇越旺;而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灭,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火灾自救的常识分析判断。【解答】A.发生火灾时,要保持镇定,先了解火源的准确位置,确定逃离方向,故A正确不合题意;?B.在逃离火灾现场途中,要关上大门,以降低火势及烟雾蔓延的速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C.若没办法离开现场,要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故C正确不合题意;D.室内起火时,绝对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免电路故障引起电梯滞留空中,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B【解析】【分析】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相同点是都属于放热反应,剧烈氧化是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据此分析判断。?【解答】白磷在自燃开始前,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慢,不易被察觉,发生了缓慢氧化;当自燃开始后,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为剧烈氧化,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故选B。6.【答案】C【解析】【分析】(1)四氧化三铁为黑色,氧化铁为红色;(2)根据铁和氧气的反应产物判断;(3)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4)根据题目描述分析接触面积是否影响反应的发生。【解答】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呈红色,而四氧化三铁呈黑色,因此产物应该不是四氧化三铁,故A正确不合题意;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然生成红色氧化物,因此得到: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C.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故C错误符合题意;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可以在空气中自然,因此得到: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7.【答案】D【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3)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不会随便变化;(4)注意乙图中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解答】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嘴吹来的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故A错误;B.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再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B错误;C.火柴头斜向下时,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错误;D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D正确。故选D。8.【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和设计思想进行分析即可。【解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瓶子底部的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气体,减小对空气的污染,故A错误符合题意;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从而使瓶内压强减少,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量筒内的水会倒吸进集气瓶内,而进入里面水的体积等于氧气的体积,故B正确不合题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铁丝的熔融物滴落在瓶底,那么会使瓶子炸裂,因此瓶底的水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故C正确不合题意;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烧杯里的水可以让里面的白磷隔绝空气,还能对上面的铜片进行加热,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9.【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解答】A.喷射后形成的水膜,可以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故A正确不合题意;B.喷射后的水雾蒸发吸收热量,降低了火场的温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C.喷射后的水雾漫布火场降低氧气浓度,防止复燃,故C正确不合题意;?D.喷射后的水膜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但是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熄灭后磷仍可在装置内燃烧,由此说明不同物质所需氧气的质量分数不同分析。【解答】A、蜡烛燃烧时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即氧气质量会减少,二氧化碳质量会增加,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不符合题意;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氧气的质量没有减小,说明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不符合题意;C、由氧气从保持不变又开始减小可知,剩余氧气可支持白磷的燃烧,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符合题意;D、该实验蜡烛熄灭后白磷仍可以燃烧,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重分数需求不同,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11.【答案】(1)隔绝空气(氧气、助燃剂)(2)低【解析】【分析】(1)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空气;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如果汤的沸点高于纸的着火点,那么纸火锅就会被点燃。【解答】(1)服务员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氧气、助燃剂);(2)锅里有汤白纸就不会被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汤的沸点比纸的着火点低。12.【答案】(1)D(2)接触面积(3)砂土【解析】【分析】(1)从四种物质的可燃性角度分析。(2)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3)结合题目信息即氢气的易燃性分析。【解答】(1)硫粉、煤粉、面粉都具有可燃性,在充足的氧气中会发生爆炸;大理石粉末不具有可燃性,所以不会发生爆炸的情况。(2)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可以使固体粉末被冲击起来,此时粉末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从而使得反应更剧烈。由信息可得镁在高温条件下与水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而氢气是易燃气体,会石凳反应更加的剧烈,所以不能用水而应该选择不反应的砂土来进行。故答案为:(1)D;(2)接触面积;(3)砂土13.【答案】(1)放热(2)化合【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条件确定反应的放热情况分析;(2)根据化合反应定义分析,化合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解答】(1)白磷能被引燃,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是放热过程;(2)氧化钙与水反应和磷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1)放热;(2)化合。三、解答题14.【答案】⒈简易灭火器倒置后,里面的盐酸与Na2CO3混合并发生化学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⒉生成CO2,瓶内气压增大,比瓶外大气压大到一定程度,泡沫就较快喷出⒊喷出的泡沫可以降低火的温度,并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⒋加之它们本身不不助燃、不可燃,可破坏燃烧条件,达到良好的灭火效果【解析】【分析】(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2)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3)首先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说明二氧化碳生成的原因,再分析瓶内气压的变化,说明喷出泡沫的原因,最后从灭火的角度分析喷出的泡沫能够灭火的原因。?四、实验探究题15.【答案】(1)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2)火柴头先燃烧(火柴头和火柴梗先后燃烧)【解析】【分析】(1)燃烧需要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实验1中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即可;(2)在乙图中,火柴头上的红磷着火点比火柴梗低,因此它会先燃烧起来。【解答】(1)甲图中,钟罩内氧气越来越少,当氧气减小到一定浓度时,蜡烛熄灭,那么实验1中研究的问题是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或空气或助燃剂)。(2)实验2中支持可燃物着火点不同的证据是火柴头先燃烧(火柴头和火柴梗先后燃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