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反思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可能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等各种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
和历史人物有所了解,但学生尚不具备对历史进行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引导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历史,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近代初期的屈辱历史中,仁人志士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基于学生易
于接受和理解历史故事的认知特点,旨在以林则徐、邓世昌、关天培等历史人物的故事为引导,激发学生产生敬仰民族英雄的情感,使其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在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调到近代初期我国遭受列强侵略和欺凌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的国力衰败从而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本课编写依据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10条“知道
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
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本课的教学重点不在于呈现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
第一个话题“虎门销烟”带领学生了解英国侵略者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进而引发
鸦片战争,并迫使清政府签订近代以来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史实,帮
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不屈不挠
斗争的开始。
第二个话题“圆明园的诉说”引导学生从“万园之园”遭劫难的史实中,了解英法
联军劫掠、焚毁圆明园的暴行,认识列强的凶残与野蛮,感悟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炮火下
遭受欺凌的屈辱。
第三个话题“甲午风云”引导学生了解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等爱国官兵的英雄事迹,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进一步感悟“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为了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本课采用红线串珠的方法,选取!
了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去学习历史,在了解
屈辱历史的过程中感悟中华儿女奋勇抗争的精神。
在教学中,应尽量以形象的图片、生动的故事、简约的文字直观地呈现历史内容。还应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生活,从现实中发掘与历史密切关联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悟精神。
引导学生感受落后的中国在列强的炮火攻击下,国土主权沦丧、人民遭受欺凌的屈辱,体会“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首先要充分利用史实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力衰败的史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适当补充当时中国经济、政治落后的史料,加深学生对国力衰败的认识,继而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香港百年今昔之对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理解和感悟。
第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可带领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从介绍英国向中国输送鸦片的目的切入,帮助学生了解英国是怎样向中国倾销鸦片的,使学生理解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师可请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教材,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分析林则徐禁烟的措施,由此认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第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中爱国将士的故事、鸦片战争的结局及《南京条约》签订的危害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回顾屈辱历史,理解国力衰败是导致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学习关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了解人物故事、感悟爱国精神为主,引导学生领会面对欺凌与压迫时中国人民奋勇抗争的精神。
在讨论圆明园的重建问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观点的能力,知道圆明园无论重建与否,那段历史都应被中国人民铭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