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必备知识
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2、关键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核心素养:
增强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重点】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文化生活的整体结构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主要内容是文化是什么,介绍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内容是文化为什么,介绍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主要内容是怎么看,介绍中华文化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是怎么办,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当代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
了解了文化的作用及文化的发展,我们接着来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及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2.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懂得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及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2--66,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表现?
2.通过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感受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含义、见证(表现)、原因是什么?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表现及原因这种衰微与国家衰落是什么关系
5.现代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思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什么?今日是否存在?
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比较
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产生;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
古印度 : 公元前3000年产生;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产生;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中国: 公元前2100年产生;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结论: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古代辉煌的历程
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遗憾: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而源远的文化,但都因外族的侵略致使历史中断没能流长。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
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
社稷千秋,祖宗百世,
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
圣贤典籍,浩如烟海;
四大发明,寰球共享。
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思考: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过了怎样独具特色的历程?(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文化及影响)
殷周:“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产生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明清:随着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思考: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历程,证明了中华文化有何基本特征?
教师给出材料: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方言众多,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用汉字,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
材料二:汉字的字体不断演变。
材料三: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结合上述材料,如何理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1)汉字
①文字的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汉字发明和使用的意义: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注意!不能把汉字等同于文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文字指人类所有的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二者是包含关系。
教师给出材料: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思考:你都知道这些史书典籍吗?它们在我国历史上有何意义?
(2)史书典籍
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留存原因: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夏商时期就有史官
③特点: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易误警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非完全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仅仅归结为汉字和史书典籍,它们是重要见证,但不是唯一见证。
回望古代 灿烂辉煌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屈辱的近代史,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教师给出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曾有不胜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但正如鲁迅指出:“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法兰西作家雨果尤其辛辣地评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材料二:17、18世纪欧洲许多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而中国却依然处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作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的文化会怎么样?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内因)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外因)。
教师给出材料: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证明农民阶级不能救中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得到发展。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
材料三:(1)1988年1月,世界各地75位诺贝尔奖得者在巴黎集会通过的《巴黎宣言》开宗明义地呼吁: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思想。(2)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3)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结合上述材料,我们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课堂小结】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重要见证(1)汉字 ①文字的作用:
②汉字发明和使用的意义:
(2)史书典籍 ①地位:
②留存原因:
③特点:
(三)、近代中华文化衰微
1、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2、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辨析对错 :(1)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
代的意义。(×)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汉字和史书典籍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4)只要全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同时,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巩固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