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能根据溶质和溶剂质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3.能计算配制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质量。4.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根据颜色认识溶液的浓、稀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和稀释溶液,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和相关计算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认识到严格控制浓度在生产、科研中的作用,通过配制6%的溶液和稀释溶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三、教学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水、药匙、硫酸铜、氯化钠、玻璃棒、100ml烧杯、50ml量筒、托盘天平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实验引入: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0.1g、0.5g、2g硫酸铜,搅拌,得到的溶液哪个最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区分溶液的浓稀。但在科研、医药、工农业生产中,我们需要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溶质的含量。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引出课题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第三杯溶液最浓,判断依据是颜色最深,或者说溶剂的质量相等,而第三杯溶质质量最多。学生聆听老师讲解,交流生活中常见的溶液,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植物营养液等这些溶液都标有一定的浓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新课探究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计算式为:学生计算刚才配制的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完成课本42页的表格。老师巡视、检查学生计算情况。追问:你从溶质质量分数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以5%的氯化钠溶液为例说明。学生聆听老师讲解,然后计算果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讨论:从5%氯化钠溶液中获得的信息。①每100g溶液中含有5gNaCl。②5g食盐溶于95g水形成的溶液。③将100g食盐溶液蒸干可以得到食盐5g。④组成:m(食盐):m(水):m(食盐溶液)=5:95:100等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能力,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追问:将以上公式变形可以得到哪些式子?讲解:根据推导出的公式,我们可以根据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可以根据一定量的溶质,求出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质量。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中的空白。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有人说:“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例1:书中第43页反馈练习:课后练习第2、4题学生推导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学生计算,填写表格中空白。请三名学生到黑板板书,并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印象。学生讨论,得出不能配制36%氯化钠溶液。独立练习后,两名学生板演,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和运算。通过讨论理解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能计算配制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质量实验:利用所给仪器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中注意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完毕,和学生分析错误的操作可能产生的误差。学生动手实验。交流错误操作产生的误差。量取液体时,仰视或俯视读数,配制溶液浓度会出现偏小或偏大的浓度。烧杯中有水,结果会偏小。培养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利用到生活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课堂小结1.溶质质量分数含义和有关计算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误差分析:称量固体药品时,量取液体时都会产生误差。《溶液的浓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2.过程与方法:(1)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及其教学药品、仪器药品:无水硫酸铜、NaCl、H2O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课题引入:投影展示人们在死海里能尽情娱乐的图片引入----课题3溶液的浓度展示目标:(教学意图: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自主初探、合作释疑环节一: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1.提问:同样多的红糖水哪杯最浓?同样多的两杯白糖水哪杯最甜?含糖多少?浓到什么程度?总结: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等方法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仅仅是判断溶液浓稀粗略的方法。日常生产中用到的溶液浓度都是确定的。(举例说明)2.[实验9-7]师生合作演示:将0.1g、0.5g、2g的硫酸铜分别放入三支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配成溶液后对比。[实验9-8]配制不同浓度的两种氯化钠溶液并作对比。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3.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教师强调注意事项)4.(1)讨论与交流:①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②某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3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每100g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g。B.每100ml的溶液里有硫酸钠38ml。(2)求算:实验9—7、8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转换,并作填表练习。(4)填表:将硫酸铜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变化:分成三份、加水、加入溶质、蒸发少量水时,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环节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一]: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X(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X溶质质量分数【例1】20g的盐水溶液中含有2g食盐,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2g/20gX100%=10%答:该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0%。40g中2%的食盐溶液中含有多少g食盐和水?【例2】40g2%的食盐溶液中含有多少g的食盐和水?解:含食盐:40gX2%=0.8g含水:40g-0.8g=39.2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X100%1、讨论一:200C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g。有人说:“200C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总结: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2、讨论二:200C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克,(1)若将32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若将36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若将38克氯化钠溶于100克水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从上面讨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说明什么问题?总结: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是最浓的溶液。【例2】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练习2、能否配制出20℃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食盐水?[题型三]:有关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1.思考:向20%的某浓溶液中加水后溶液、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如何变化?如何解决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2.计算的依据:稀释前溶质质量=稀释后溶质质量浓缩前溶质质量=浓缩后溶质质量【例题3】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解:设需加水xg50x98%=(50+x)x20%水的质量:x=195g答:需加水195g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1、教材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的内容。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本课知识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系统性,学生通过实验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行推出计算式,在运用反例、联系、概括解题的方法等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综合计算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也会判断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但是从量的角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却是学生不了解的,教师若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便水到渠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过程与方法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4、教学重、难点(1)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建立及其简单计算。(2)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找准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五、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六、课时分配: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人们给树木或农作物喷洒农药,药液太稀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但药液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从而通过讨论引入课题。二、自主探究,合作释疑环节一: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比较1、【播放视频】三种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教材(实验9—7)在室温下,向三个小烧杯中各加入2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g、0.5g、2g无水硫酸铜,振荡,使硫酸铜全部溶剂。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在这三种溶液中,哪种最浓?哪种最稀?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1)完成教材第42页表格。(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2、【实验9—8】教师将提前配制好的两种溶质和溶剂不同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对比。总结:通过对比,进一步说明不能靠颜色和味道来判断溶液的浓稀,需要找到一种确切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1)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溶液质量×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课件展示:将硫酸铜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变化:分成三份,加水、加入溶质、蒸发少量水时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环节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一】关于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例题一:教材第43页(出示幻灯片)练习:出示幻灯片练习1:20g食盐溶液中含有2g食盐,求: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练习2:40g2%的食盐溶液中含有多少g食盐和水?练习3:20g10%的盐水中放入2g水或2g食盐,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题型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讨论:已知20摄氏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有人说:20摄氏度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ppt展示)总结得出公式:出示幻灯片:练习一: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练习二: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克。现有50克水,加入20克NaCl,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doc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教案.docx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二单元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