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5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电力的广泛应用改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电力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信息技术革命 2. 下图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 A.法拉第 B.贝尔 C.马可尼 D.卡尔·本茨 3. 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汽船和火车相继诞生 C.?开始于20世纪初????????????????????????????????????????????????? D.?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4. 进入“电气时代”,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领先一步的是( ) A.美国、德国 B.英国、美国 C.英国、法国 D.法国、德国 5. 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这里所说的“一种新动力的发明”是指( ) A.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6. 下面的材料说明了( )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在19世纪40年代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A.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B.电力已经进入生产领域 C.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 D.英国在电力技术方面领先其他国家 7. 2003年我国发行了“飞机诞生100周年”的邮票,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风采。它的制造者是( ) A. 爱迪生 B. 卡尔·本茨 C. 亨利·福特 D. 莱特兄弟 8. 下列科技发明,出现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是( )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下列科技人物与其成就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B.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瓦特--飞机 10.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 ) A.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11. 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B. 内燃机的发明和推广 C. 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 D. 电气设备的推广应用 12. 衣食住行可以折射出时代特有的风貌。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 A.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手持报纸的报童在大街上叫卖 D.人们用移动电话问候 13. 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并且,就在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烟雾的时候,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 B.环境污染的治理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人类治理污染的根本出路在于先污染后治理 D.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是根本之计 14.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不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和德国相对落后 B.英国和法国发展迅速 C.英国和法国相对落伍 D.美国和德国忽视技术改造 15.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远影响是( ) 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性加强 C.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 D.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改編自《历史》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豪《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没带来哪些重要启示?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3年,他受命修理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蒸汽机,得以仔细研究纽可门机的结构。他发现纽可门机的热量损失太大,消耗能量多而产生的功效不足。1765年,他终于想出了在气缸之后再加一个冷凝器的主意,使蒸汽机的效率成倍提高。1781年,他改变了蒸汽机只能直线做功的状态,用一个齿轮装置将活塞的直线往复式运动转化为轮轴的旋转运动。1782年,他进一步设计出了双向气缸,使热效率又增加了一倍。经他进一步改进后的蒸汽机,成了效率显著. 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万能复原动机,蒸汽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时代正式到来。 材料二 蒸汽机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有锅炉,体积庞大而笨重;燃料的热能要传给蒸汽后再转化为机械能,效率很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人尝试把外燃改成内燃,不用蒸汽做工作媒介,直接利用燃烧形成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把锅炉和气缸合并成一体,这就是内燃机。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逐条列出其改进蒸汽机的大致过程。 (2)蒸汽机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列举以改良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的发明一例。 (3)与蒸汽机相比,内燃机具有哪些优点?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怎样的革命性变革? (4)从蒸汽机的改良到内燃机的发明,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8. 科学的巨大力量贯穿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个世纪的进步就是科学技术应用的结果。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世界。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次评选“世博大明星”的活动中,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展出的大功率蒸汽机当选为“世博大明星”之一,其获选理由是“震撼了世界”。 材料二 1889年5月、6日,巴黎再次承办世博会,……由于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这也成为第一次晚上也开放的世博会。……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为埃菲尔铁塔安装了一部电梯,参观者可以直达顶层。 材料三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有关电的部分重要发明简表(下表) 材料四 1904年,在圣路易斯世博会上,展示了飞机、汽车等科技产品,并首次出现了冰淇淋和汉堡包。 (1)材料一中“大功率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结合“获选理由”。说说蒸汽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还可能展出哪些先进科技产品(至少2个)?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1889年巴黎世博会有着怎样的突出特色?并简要说明出现这一特色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特点? (4)材料四中飞机和汽车的发明者是谁?结合材料一、四的内容说说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DAB 6-10ADCAD 11-15BDCCD 二、非选择题 16. (1)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2)问题: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 启迪: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7. (1)瓦特。1765年,增加冷凝器;1781年,增加齿轮装置;1782年,设计出双向气缸。(任意两点即可) (2)蒸汽机的强大动力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将人类社会带进了“蒸汽时代”。例:蒸汽机车或汽船。 (3)马力大. 重量轻. 体积小. 效率高。(任意两点)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汽车与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4)技术革新是持续不断进行的;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次科技革新都能带来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任答一点) 18. (1)瓦特;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动力(或代替了人力、水力);珍妮机、火车机车、汽船等。(任答其二) (2)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巴黎为埃菲尔铁塔安装了一部电梯;电力的广泛应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4)飞机:莱特兄弟;汽车:卡尔·本茨。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食物品种增加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