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泥土的歌(二) —小调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采茶灯》《采茶调》《绣荷包》,感受、体验 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 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 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 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福建民歌《采茶灯》 又名《采茶扑蝶》,福建盛产茶叶,茶山几乎遍及西、南、北、中各地,“采茶灯”就是在采茶劳动中所唱的“茶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龙岩“采茶灯”是这类歌舞形式的代表。演唱茶歌,配以表现采茶劳动、扑捉蝴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趋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云南民歌《采茶调》 以采茶兴起的一首当地民歌,节奏较密集。C:\Users\yanjie\Desktop\采茶调_512x288_2.00M_h.264.flv 说一说《采茶灯》与《采茶调》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相同点:都出自南方的采茶区,都是以采茶为素材创作的歌曲,同属于民间小调。 不同点:福建的《采茶灯》,节奏较规整、宽疏,旋律起伏较小,全曲只采用2/4拍子,抒情意味浓郁。?????? 云南的《采茶调》,节奏较密集,音调起伏较大,2/4与3/4拍子混用,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情趣。 南北《绣荷包》 云南民歌 山西民歌 “荷包”: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云南的《绣荷包》,音调委婉细腻,唱词段式结构相对自由。 山西的《绣荷包》,旋律明媚缠绵,唱词段式结构规整,为“五五七式”。 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其音乐结构大多方正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 月儿弯弯照九州 该民歌以问话的形式,揭露南宋统治阶级在外族入侵时,对外实行不抵抗主义,对内残酷压迫人民,偏安江南,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使老百姓饱受离乱之苦。 小调的特点 1、小调的歌唱内容: A、情感生活 B、劳动生活 C、社会现象阶级矛盾 2、曲调旋律: A、高亢开阔 B、跌宕起伏 C、较委婉流畅 3、节奏: A、自由 B、规整 4、情感表达: A、率真直白 B、细腻曲折 √ √ √ √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