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关系。 (3)经历用数学像来分析浮力大小与深度关系的过程。 (4)经历建构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身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并会用数学工具表征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建构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2)体验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物体形状等因素无关。 三、教学策略 1、建模教学。以“浮力与深度”的心智模型为初始模型,进行检验、完善,最后应用模型。 2、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从猜想假设到评估交流,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 3、认知策略。实验探究浮力与深度,造成认知冲突,逐步转化前概念并形成科学概念。 教学流程 四、教学设计 建模教学 科学探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认知策略 模型选择 建构浮力概念 投影体验要求 将小烧杯压入塑料筒的水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或有什么感受? 提供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回忆浮力前概念。 板书学生的前概念关键词 描述浮力的前概念 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实验演示:乒乓球的上浮及浮力方向; 投影引导 1、将钩码放水中后松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下沉的钩码受到水给它的浮力作用吗? 观察浮力的方向;练习测量浮力大小;转化迷思概念: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 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F浮与h关系 提出实验目的 学生猜想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 认知暴露 模型检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实验细节提醒; 巡视指导 进行实验测量,收集数据 认知暴露;练习测量浮力; 分析与论证 投影要求 学生分析数据,描绘F示与深度图像 认知暴露;练习测量浮力;用数学工具抽象浮力概念。 投影要求 学生分析数据,描绘F浮与深度图像 分析结论 总结F浮与深度的关系 模型完善 评估 建构V排 引导分析:深度不能完整准确描述对F浮的影响,寻找新的物理量。 合作讨论;展示交流 认知冲突;由深度到V排的转变,实现认知的同化。 模型应用 实验探究F浮与ρ物关系 提出实验目的 测量、记录、分析、总结等 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转化学生“F浮与ρ物有关”前概念。 五、教学反思 1、教师个人技能有待提高 (1)如器材准备不充分,如钩码密度大体积小,测力计示数变化小;两个表格的纵轴数据标注过大;测力计分度值0.05N,学生读数不熟练;小组合作没有充分利用;中下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学语言不够简洁,肢体语言有些夸张;分析论证的策略没有充分应用等。 (2)建模教学的成本。课时教学内容完成少;没有及时的练习巩固等评价工具评价效果; (3)建模教学课堂设计有缺陷。 学生前概念提前调查、暴露有无必要花费时间; 引入的观察实验范围过大,与主题相关性小;受制于教材编写,没有直接研究G排/讲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