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2广播电视与通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中的无线电波的一些用途。 2、了解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广播、电视和通信大致过程的了解,感悟理论和技术的意义。 4、学习应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广播、电视和通信在利用电磁波方面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进一步认识电磁波的价值,感悟理论与技术的价值,能把了解广播、电视、通信的大致过程作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教学重点 广播、电视和现代通信的大致过程。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①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你如何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当打开日光灯时,会从附近的收音机中听到杂音,这杂音就是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而产生的。) ②什么是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波速、频率、波长间有什么关系?(电磁波的频率等于振荡电流的频率;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波速=波长×频率。) 复习提问后简要小结并告诉学生: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 2、进行新课 问:“飞鸽传书”的过程是怎么样?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浅显通俗地讲解利用鸽子传递信件的事例,说明人们利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鸽子是信息的“载体”。电磁波传得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做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首先应解决发射电磁波的问题。 学生分析对比飞鸽传书与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相同点。然后用分层次“类比”的办法进行讲述: ①通过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类似于用笔写信); ②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调制信号(类似于把信件绑在信鸽的身上); ③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类似于信鸽的放飞); ④收音机把加载的音频信号取出并放大,还原成声音(类似读出收到信的内容)。 展示课本上的图19-7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结合发射过程具体讲解话筒、调制器、天线的作用。 展示课本上的图19-8用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及课件演示。 教师讲解如果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那么就必须靠人造卫星,从而引入卫星通信。 我们知道卫星是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本身也在转动。如果卫星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一样时,这种卫星就是同步卫星。 问: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要多少颗同步卫星,要如何放置?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出要三颗同步卫星均匀的放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1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卫星在船舶、飞机导航,城市交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问:用电磁波进行广播电视与通信是否存在缺点?答:容易受干扰。从而引入“光纤通信”。 展示光纤的挂图,讲解光纤的构造,结合多媒体演示光纤传输的原理。强调光束只能在封闭的线芯中传播。引导学生让识到光纤通信的优点,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得出光纤通信的优点。 3、小结、反馈 4、布置作业:P64第3题 后附:板书设计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 一、无线电广播和电视 1、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 声音信号→音频信号→调制信号→发射电磁波→解调还原成声音 2、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 图像和声音信号→视频和音频信号→制作电视节目→发射电磁波→接收还原成图像和声音 二、卫星通信 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相同 三、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优点:1、抗干扰能力强。2、信号损失少。3、容量大。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